周理威的技术成就。
面对这一问题,周理威选择了静电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光作为研究宽束电光的切入点,由此阐明了大物面宽电子束聚焦成像的特点和问题,如宽电子束聚焦的傍轴条件,电子光学横向像差的定义,以及通过二阶傍轴横向像差研究一阶横向像差与三阶横向像差的关系等等。基于这一研究,周理威解决了电磁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子光学、像移系统的电子光学、倾斜系统的电子光学和宽电子束聚焦的一般理论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与西蒙·姬野和艾克聪合作,提出了电磁复合聚焦阴极透镜的像差理论。与倪国强合作,解决了成像系统的电光传递函数问题。与金伟奇合作,进一步研究了宽电子束聚焦像差理论。在研究中,周理威提出了在旋转运动曲线坐标系中研究电子运动的张量分析方法,从而在更一般的基础上建立了曲轴宽电子束聚焦成像的新理论体系。1993年,他的学术专著《宽束电子光学》出版,受到美、英、法、荷、俄、德、日等国12位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部科学、创新、系统的著作,并多次来信希望该专著能翻译成英文或俄文出版。5438年6月+2000年10月,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普罗霍洛夫在祝贺周理威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贺信中称赞道:“你是自己科学学派的创始人”。进入新世纪以来,周理威将其理论扩展到成像系统的动态电子光学领域,统一动态电子光学和静态电子光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时延色散、时间像差、空间像差及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夜视设备中变像器和像增强器的光电系统设计方法,在国外属于绝密技术范围。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荷兰引进了第一代微光像增强器生产线,除了电子光学系统设计软件包外,包括光阴极制作技术在内的所有技术都是引进的。也就是说,人们希望我们只能根据提供的图纸制造有限种类的显像管,不希望我们有自主设计开发的能力。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夜视技术的攻关战役中,由周理威、冯赤涛、方尔伦组成的课题组就开始研究像管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计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周理威与兵器工业部方尔伦研究所合作,用微型计算机研究设计了像增强器的电子光学系统。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编制了较为完整的像管电子光学设计软件包,极大地促进了其推广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周理威与方尔伦、张智全合作,研究多重网格法加速场的迭代计算,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成功开发出ODESI-V像管电子光学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包。该软件包已被国内科研院所和工厂使用多年,效果显著。这些都为我国微光夜视产业自主设计研发新型夜视器件铺平了道路。如国营298厂使用ODESI-V像管电光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包,设计开发了以iz20/30为第二代管,iz18/11,iz18/25为第一代管的电光系统。据1999统计,这些管材的销售收入近亿元,并出口到巴基斯坦和欧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正向设计和优化设计,他还与倪国强、邱博苍合作研究了成像系统的光电逆向设计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和兵器工业部下属研究所方尔伦一起,研究将动态光电系统计算集成到静态光电系统设计软件包中。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周理威积极参与中国夜视技术的规划和论证,如参与制定中国夜视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带队赴英国、荷兰、美国等国考察像增强器和夜视技术。为加快我国夜视技术的发展,他积极向有关方面做报告、提建议,参与制定了“七五”以来我国夜视技术的一系列规划。为表彰周理威对中国兵器工业的贡献,授予他65438至0996年度“全国兵器工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