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青春期心理健康范文:谈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摘要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逆反心理有各种表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层面,还要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有现实意义,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字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当客观环境不符合主体需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排斥一切外力的意识和行为倾向,主要包括:
1.1不接受教学的敌对意识,行为趋于极端,往往与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己所谓的?独立意识?然后呢。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
1.2情感淡漠,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接触,一切?冷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和孤独感,对人格的形成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
1.3容易走极端。他们觉得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向往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不顾后果?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容易产生严重后果,往往难以挽回。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有:
2.1青少年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在一些想法和行为不能被现实接受的情况下,会产生过于极端的想法。他们认为父母和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了自己,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成年人平等,要求他们尽力让成年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到了青春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在青少年寻求独立的过程中,当成年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把他们当成?孩子?当他们受到监督和引导,他们的利益、态度和意见得不到重视时,他们就会抱怨和抗议。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喜欢自己做决定。求独立?意识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倾向,
2.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青少年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对女儿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一些父母对孩子给予了过多的关爱,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过于严格,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孩子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家长往往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独立的空间。久而久之,青少年会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更何况,拿?大棒政策?当孩子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或者达不到他们的满意时,他们就会对青少年使用暴力和体罚。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做出极端行为,有时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平。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因为这个看似正确的老师?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我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有仇恨,上课故意捣乱,和老师对着干。老师的不公平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级群体中的地位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班级集体就是一个微观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动机是在同伴中寻求一个满意的位置。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人格与社会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3解决逆反心理的方法
3.1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成年人。家长的啰嗦和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他们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你的关心。老师和家长都是人。他们也有正常的情绪,会犯错,会误解人。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尽量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讲,突出自己的个性,不是靠和别人对抗就能实现的。
3.2青少年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参加课外活动,培养活动兴趣,展示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就会克服。加强情感投入,融洽师生关系。只有亲吻他的老师,他才能相信他的方式。当老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时,学生就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遇到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用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的学生,更应该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老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缩小范围?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在心理上与他们兼容。
3.3教育者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做的过程中,即使孩子一时做错了,也不要责怪。教育者要耐心地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提高自己。所以,对于总是叛逆的人来说,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摆脱偏执的习惯。
3.4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和特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升华自己的心理品格,使青少年自省、自治,净化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坚信自己潜力巨大,拥有一切?我能做到。自信造就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加考试,贡献力量
【1】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
[2],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察教育出版社,1997。
[3]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模式二:浅析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从童年到成年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这一时期的聋哑学生身体上已经逐渐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很多青春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探究青少年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矫正青少年聋哑学生心理的有效措施,以改善他们不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青少年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762【文献识别码】A【文号】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接近成年人,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心理成熟度相对落后。他们往往无法克制自己,被外界现象干扰,从而引发各种烦恼,迫切需要帮助和引导。因此,有必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碍,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行为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很快,但同时意志力还很薄弱,不愿意处处受父母和老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出冲动和叛逆。如果老师在学校批评一两句,就可能离开学校,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说一两句太重的话,他们就会不理父母,甚至离家出走。在社会上,一些青春期的聋哑学生不愿意与健康人有更多的接触。他们因为听力障碍而自卑,害怕被别人嘲笑,对事情畏缩不前,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变化迅速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刻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冲动。虽然他们也知道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情与理的关系。一些聋哑学生对人际交往活动有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和心理感受,与他人疏远,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有些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易怒,特别是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情绪异常激动,发脾气,不听劝告。
(三)早恋和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对青春期的到来有一种恐惧、好奇和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渠道很少,处于既害羞又渴望了解这些知识的两难境地。一些聋哑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感到困惑、害羞和焦虑,对异性的变化表现出好奇和关注,喜欢亲近异性,有恋爱和追求异性的动机。如果恋爱失败,他们会抑郁,自暴自弃。
(四)缺乏学习动机和倦怠
青少年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仍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但是,他们此时的心理困扰大多来自于学习。大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对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缺乏了解,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部分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待老师抄自己的标准答案或干脆抄别人的作业;部分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够,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一些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激动等学习心理倦怠。
(5)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和语言水平低,与健康的听者有明显的交流障碍。受身体缺陷和自身文化、阅历的限制,他们道德观念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父母的爱很容易让他们变得傲慢任性。他们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翻墙出校门,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其他同学有打架、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个别学生早恋,甚至行为过激,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听力障碍的缺陷堵塞了聋哑学生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缩小了他们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贫乏单调的感知活动,以及听力障碍导致的认知和思维的差异,造成了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交流、职业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对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诱发其自卑、孤独、急躁、猜疑等不健康心理。
(2)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个体心理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溺爱和苛刻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在家庭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意志薄弱、胆怯、犹豫、情绪稳定性差的特点。严厉粗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会在青春期造成创伤性经历,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无所适从,缺乏塑造和培养的意识;有些家长虽然有教育孩子的意图,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儿童的身心特点,或者不能与聋哑儿童进行正确的沟通,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教育方法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形成变态心理。
(3)学校。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制聋哑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风、教师素质、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或者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他们对学习成绩差、经常违纪的聋哑学生,不是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效率,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他老师对批评和表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由于聋哑学生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他们的行为习惯可以相互影响,如大吃大喝、打架斗殴、不注意卫生、不尊重老师,甚至打架斗殴、早恋、扰乱校内外公共秩序等。,而个别学生因为对某些不良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服从。社会影响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道德情感和美感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养成了他们自私、闲散、讨厌工作的习惯。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也有影响和诱惑。社会上对聋哑人还存在一定的歧视,聋哑人缺乏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位聋哑学生,提高他们的关注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仔细观察聋哑学生,与他们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引导和纠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扰,维护他们的自尊,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出现的挫折;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使用表扬、鼓励和肯定的语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让聋哑学生融入班级集体的大家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议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帮助聋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发展?我将是这个班的主人。、?老师,我想告诉你?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在活动中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比赛、书法绘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组织聋哑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与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让聋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克服他们在交往中的自卑心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感情。
(三)开展青少年身体健康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发生一系列的身体变化,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女体型会有明显的分化。面对这些生理变化,聋生会感到困惑,甚至害怕。还有聋哑学生,青春期开始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容易早恋。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了解男女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防止早恋。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教会女生如何在青春期护理身体,保持健康,比如单独为女生讲解经期卫生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青少年身心问题相关的课外书,教他们养成正确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少年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为所有学生提供全面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采用专题讲座或活动式教学模式,让聋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组织角色扮演和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实现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少年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体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细微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开展心理疏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疏导和引导,行为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方法可以是即时心理咨询、咨询辅导、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聋哑学生提供个体定期心理咨询和辅导。随时接受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和疏导,消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心态,提高自控能力。
3.开展青少年聋哑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满足同龄青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求。青少年聋哑学生都有相似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况,团体心理咨询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咨询通过热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使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并能勇敢地表达和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咨询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侧重于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比如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接近异性的欲望。主题是?好感不代表爱情?团体咨询。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的起伏,主题可以这样展开?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然后呢。被误解了怎么办?团体咨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职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完成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学校和家庭应高度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与聋哑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方式,与家长一起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不要局限于孩子的学习生活,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而是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育儿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氛围。有时候说话是处于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最好的沟通方式。对话可以通过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既可以避免面试时的紧张,又可以达到与亲人心灵沟通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之间可以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心得,便于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犯罪。为此,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也要加强制度管理,防止社会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防止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学校也要争取政府的帮助,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正确引导青春期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及时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
[1]孙正祥。论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专题研究,2010 (4): 34-35。
[2]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张凌燕,蔡雅贞。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 (7): 25-28。
[4]陈红,郑晓东。中小学生的团体心理咨询[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