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戏的起源是什么?

传说在五千多年前的古代,苗族始祖蚩尤是一位全能的战神。对于蚩尤的形象,汉代魏书之一《龙鱼河图》中有这样的记载:

兽身与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

蚩尤的形象在中国古代地理书《神经》中也有记载:

身体像牛,人脸,眼睛在腋下,食人。

相传他的结义部落蚩尤有81个酋长,都是一样的装束。

蚩尤时期,蚩尤除了运用智谋和巫术,还创造了战争面具。它的妆容奇特:面部覆盖着一层金属制成的狰狞狰狞的面壳,头盔顶部装有一对金属铸造的犄角,耳朵和太阳穴由锋利的剑戟形金属片保护着,后来集成为所谓的“面具”。

蚩尤为了吓退对方,把自己装扮成凶猛的野兽,额头上长着四只眼睛,腋下长着翅膀,成为“天象之神”。它的脚上装饰着蹄子,左肩和右肩各加了两条胳膊。

蚩尤被黄帝擒杀后,许多部落不听号令,黄帝“画蚩尤像,使万民臣服”。由此可见蚩尤在那个时期显赫的威望。

据许多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蚩尤仍受到历代帝王的崇拜。秦始皇参观了东海祖庙八神,蚩尤以“兵家之主”的身份住在那里。汉高祖刘邦在朝廷设立蚩尤祠,“使其为第一祠”。开天辟地之初,“立蚩尤祠于长安”。

蚩尤是中国面具的创始人,他最早在战争中使用面具。蚩尤死后,苗族经历了几千年的迁徙。苗巫为了祈求蚩尤的保佑,在脸上涂上锅烟灰,头戴铁脚倒挂,扮成战神蚩尤为苗人驱邪。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最原始的蚩尤戏。其发生的时间应该是蚩尤死后不久。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任芳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蚩尤戏的传奇描述:

头上有角,还有轩辕,用角去舔人,人不能。今天的冀州有一部著名的蚩尤戏。它的人三三两两,戴着角,互相打着耳光。汉朝创造了号角戏,并掩盖了它的遗产。

文中所说的“冀州”,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事实上,蚩尤戏不仅延续于中原地区,还留存于南方苗族巫术中,一直延续至今。

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郭汉城在《中国戏剧史》中说:“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古代祭祀有关。”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权威论断。

事实上,大量的田野资料证明,苗戏的前身是蚩尤戏,是苗族巫女装扮苗族大始祖蚩尤,为苗族人民驱鬼驱疫的仪式。它的基本仪式和技能是获得苗巫资格的必备物品,所以这种戏剧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这是蚩尤戏成为“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的论证。

苗族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苗族社会中扮演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巫女为苗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多数苗族人相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判、祭鬼等。,除了魔法。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不专业。

巫师在各种初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一些当地巫师还担任着村落长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式外,大多能说出本氏族的族谱、本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语和民间故事。有些巫师还具有歌手和舞者的功能。

在苗族人的思想认识中,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相信祖先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灵魂会永远和他们的子子孙孙在一起,在节日里会用酒肉来祭拜他们,甚至在日常饮食中也是如此。

每到祭祖大典,苗族人都会载歌载舞,表演苗戏。在表演过程中,艺人不想声音大,只想掌握风格和韵味,曲调简单,唱腔多用。

蚩尤戏由苗族同胞表演至今,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苗戏。苗族戏曲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且成为中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