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卓简历
吴启卓出生在一个兴盛于明清的家庭,入了清朝。从吴启卓的祖父开始,吴家一共考取了十位进士,其中吴启卓是清代河南省唯一的进士。其祖父吴,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四岁进士。他在广东做官,写了清芬书店的书稿。其叔兀术,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在解州直隶周知为官,传世《沃云山房》手稿;其父吴璇,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曾任兵部左右部侍郎、礼部右侍郎,著有中州文献考证、读史笔记等。其长兄吴启彦,63岁,嘉庆四年(1799)进士,兵部右侍郎官,《花藤书屋遗风》作者。另一个堂弟吴,堂弟吴启泰,子侄吴和吴烈都是进士。吴启卓五岁时,他的母亲徐氏(徐在翰林院的女儿)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十岁就读于固始临淮书院。吴启卓学而不倦,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生性刚强。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会问为什么。十二岁时,吴启卓随母亲去了北京。先是在清芬书屋读书,后考入国子监,学业大有长进。清嘉庆十五年,升人(1810年)。初以官捐为阁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殿试一名,授进士衔。两年后被任命主持广东省考(考官)。当时他的哥哥吴启彦正在顺天府学政治,两兄弟都是学官,曾是学术界的一段佳话。道光元年被编(1821年)。那一年(吴启卓34岁),父亲病逝。道光三年,叔父病死(1823);五年,母亲病逝(1825),吴启卓在老家生活了八年。其间,他在固始城东石河湾选了10多亩地建植物园,取名“舒冬”。“种八百桃三千柳”“编芙蓉作篱,种几亩菜”“经营三四年,盖半个别墅”。“舒冬”是吴启卓研究植物的地方。门前的对联上写着:十亩荒地也种着奇花异菜,小屋里放着几件半藏农具和半部藏书。有一年,山洪爆发,舒冬被淹。他带着粮食溯流而上,深入大别山腹地调查洪水成因,写出了《论淮河上游》,成就斐然。道光九年,吴启卓孝期满回京,开始在庶吉士教书,在日本做官(1829)。十一年,南书房值班(1831年)。后来在湖北做官,做太子管学政,做裂寺秘书,做总政治部副使,升任内阁学士。道光二十年,奉命巡察湖北(1840),查出湖广总督周天爵任用不当,逼死人,其子非法用人。他下令罢黜周天爵,流放伊犁,诸侯分别降职。吴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后来他被授予湖南总督。两年后,重阳起义的钟被剿灭,他因功勋被铭记。次年转浙江(1843),未果。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小农民起义被剿灭后,调任云南巡抚,接替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1845),调任福建巡抚,改山西巡抚,兼任盐政。他在任内削减公共开支,改革盐政,抓鸦片贩子,称之为勤政。次年因病(1846,《乞病归固始》)为官,到家即死。道光二十六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给他上谕说:“山西巡抚吴启卓,自国子监入芷南书房,留在国子监。他在外任总督,学习成绩优异,工作兢兢业业。
由于吴启卓在任山西巡抚期间改革盐法,朝廷为表彰他的清正廉洁,对他的儿子和孙子给予了特别的感谢。为此,他的儿子吴元熙、吴重恩和吴荣喜立即被授予主簿、知府和官职。他的儿子吴承恩和吴,以及他的孙子,都是举人。吴启卓为官,勤政廉政,泽北有五子一孙,成为当时的一大佳话,其家族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吴启卓不同于清朝的普通官员。他在植物学和矿物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有《植物名称考证》、《植物名称考证》、《滇南采植物素描》、《云南之旅》等多部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吴启卓对植物名实的考证,在植物学上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在清代为官的历史影响。清道光二十八年,该书以木刻(1848)形式出版,将中国传统植物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世界植物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80年代,19传播到法国、日本等地,至今仍是植物学和中医学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