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传播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研究

文学是人类通过寻找和建构精神家园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音乐是一种艺术,它装饰生活,美化生活,给生活带来无限乐趣。音乐对此的贡献不容忽视。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关于文学作品中音乐传播效果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文学和音乐一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21世纪,知识结构瞬息万变,文学和音乐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意味着无论是传统音乐的研究还是现代音乐的研究,都必须着眼于它们对文学载体的依附。本文从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传播效果两个方面比较了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播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文学;音乐传播;歌剧;摇滚/摇滚

文学作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形式有:故事、思想、哲学和音乐。同时,音乐与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元素是共生的,这种关系应该建立在人类的创造和发展之上。还要通过音乐的内涵发展、独特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方式来体现文学的内涵、价值和社会功能。以下是笔者对工作实践的简要思考,仅供教师参考,并给予指正。

1.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传播效应

?文学和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从古代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人类的童年,在史前艺术的轨迹中,诗歌、音乐、舞蹈都是融会贯通的。在后来的发展中,文学和音乐逐渐从原来的三位一体(语言、歌舞)中分离出来,成为各具特色的两种艺术。两者在更大独立性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融合,组合方式不断丰富,表现手段相互影响,拓展了各自的艺术表现,丰富了各自的内涵,促进了各自的繁荣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从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播效果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第一,传统音乐的传播效应使文学具有民间传播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的民间传播,是以文学作品的生活性、生动性为基础的,是适合民间大众欣赏和传播的。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首《长恨歌》,这首诗原本是写给陈皇后的,但是这首诗在民间经过艺人的加工,以歌谣的形式出现,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体裁,成为后世的一种音乐传播。可见,这种民间音乐传播形式再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彻底深化了文学与音乐的共生关系;第二,传统音乐的传播效果有很深的艺术煽动性。这里就要联想到《水浒传》中李世石的唱腔对宋江、颜卿等人传达给政权的阿谀奉承。更大程度上,我们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传播的概率,但通过音乐形式的体现,这种效果直接将受众定位于其所需要的层面;第三,现代音乐对文学作品的推动作用。

现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与文学的发展直接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诗词,很多文学作品不仅贯穿着音乐的传播效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也成为了电视电影的语言之一。在接受层面,人们更习惯于通过音乐来改变欣赏文学作品的方式。当然,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影音乐具有表达情感、参与叙事、表现环境、创造节奏的功能,从而引导观众深入理解和欣赏人物的内心活动,进入审美抒情的境界,从而享受丰富的美感,使文学的传播更加广泛;第四,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为文学作品创造了新的元素。新的音乐形式包括音乐剧、摇滚乐等。,而更多的创作者通过文学的影响和原因的传播来整合文学受众。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文学加强了文学的艺术性,同时也更客观地反映了音乐的效果。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传播效应确实存在,所有通过音乐进行的文学传播形式都打破了文学发展中的一切?纪律?它在广泛的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了文学价值体系。比较这些传播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文学和音乐资源;其次,要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性结合成艺术特色,使之在民间或社会层面更具张力;第三,文学与音乐传播效果的对象在理论上是不同的。正是这种融合,拓展了文学与音乐的发展内涵,逐步建立了文学与音乐的艺术体系。

2.文学作品与音乐传播效果的关系分析。

?音乐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开始到现在,它们相互影响,对艺术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是最早的。诗歌、音乐甚至舞蹈的三位一体是早期艺术的显著特征,从古代的颂词到《诗经》有记载的时代。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尚青音乐》到唐诗、宋词、散曲、杂剧、戏曲,音乐与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事实上,无论是哪种音乐形式还是文学形式,都在记录着一种音乐与文学的共生状态。接下来,笔者从传统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音乐传播效果的几个层面和关系进行了分析。

2.1多元音乐形式的传播效应塑造了文学的延续性。

我们所熟悉的《礼记》、《乐府》乃至《离骚》等经典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然后由民间流传。经过艺术加工和改造,这种文学形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戏、唱,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内涵,也顺应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的愿望。同时,音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使人们对文学的热情和审视达到高潮,更重要的是,这种传播效果更具有普遍性,使人们能够与之亲近,而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高高在上。正是这种舆论导向,让文学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张力,同时也实现了音乐的传承和丰富。

2.2音乐传播艺术效果与文学价值的有机结合

文学的价值不能脱离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音乐的基础是人民。两者的关系非常关键。我们知道,戏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已经把很多文学作品呈现给了人民,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金枝》、《狸猫换太子》、《杨家将》等文学作品。更多的观众不是通过文学作品获得这些信息,而戏曲在传播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另一方面,音乐本身也需要更多有生命的东西来支撑,而文学作品正好补充了音乐创作的这样一个短板。

3.论文学作品与音乐的传播效果。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应该是人类早期头脑中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语言的组织,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文学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这个中介,作者可以更直接地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更高的层面上,文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总是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生产以及价值、意义、灵魂和精神的世界等生活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文学是人类通过寻找和建构精神家园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音乐是一种艺术,它装饰生活,美化生活,给生活带来无限乐趣。音乐对此的贡献不容忽视。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可以通过音符的组合来传达强烈的情感。音乐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不能像语言、文学那样直接描述生活事件,也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描述生活现象。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它利用旋律上音调的变化;节奏的强弱和速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音阶的调性和调式结构的变化;和声的变化;音乐形式和结构中的统一、变化、对比等方法,用来表达人们对某些生活场景的联想。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文学作品中音乐传播效果的本质进行理性的探索。首先,音乐的传播效果是语言的变化。人们不是用文学的语言和文字来欣赏文学,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文学,感受文学。这种传播效果可能会让受众更广泛、更生动、更直观。其次,音乐的传播效果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要实现她的美学原则。?文学和音乐同属于文学艺术的大范畴,但两者又有一些区别。文学属于想象的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不直接形成形象。它通过词义的概括性来描述形象,所描述的内容是明确的、具体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材料是声音,是音乐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既然要处理这样的传播效果,那么通过艺术的范畴,传播效果在美学原理上是相同的,来自艺术、生活、视觉、文字、语言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对传播效果的一种肯定;然后是流行音乐和文学的传播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作为时代的产物,通俗易懂,但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提到流行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就不得不提到方舟子。他的话里有很浓的文学色彩。他处理中国的传统文学,成为一首著名的中国风抒情诗。典型的例子有:《菊花台》、《直答》,以及《一句一伤》等优秀作品,等等。这种效果在当下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4.一些想法

作者认为,在文化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学作品和音乐的发展也发生本质变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几点,试图在文学作品中达到更丰富的音乐传播效果。首先,要结合生活,让文学作品和音乐的传播效果更贴近大众;其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音乐传播效果与文学发展内涵的深层关系;那么就要与时尚文化、精英文化相结合,实现音乐传播的文化效应,让音乐传播在更广阔的文学作品传播领域发挥作用。

注意事项:

①薛乔。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张宁与中国传统音乐和古代文学共生关系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5。

③李壮鹰。诗与音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

参考资料:

薛乔。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2007。

[2]张宁。中国传统音乐与古代文学共生关系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5。

[3]李壮鹰。诗与音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

[4]崔昌永。浪漫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共性探究[J]齐鲁艺苑2000.04。

[5]赵·。论戏曲传播中文学与音乐的关系[J]戏曲艺术2005.04。

[6]毛立伟。音乐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6.04。

[7]王凤山。漫谈唐代音乐与诗歌[J]石家庄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8]王培基,刘宏。论文学参与音乐创作与欣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9]赵敏丽。音乐和诗歌有什么关系?论音乐对先秦两汉诗歌形式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2,(05)。

[10]马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