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简历与冰
最近,笔者不时能读到姜昆对相声的所作所为,说他在宜兴建“姜昆笑剧”。一些编辑把它解释为反对郭德纲,这使作者悲喜交加。总之,无论是笑剧场还是德云社,都是为了相声的发展做出贡献,让观众受益。用侯大师的话说,就是感谢父母的衣食。
前些年,姜昆在相声段子上有些“低调”,但在事业上似乎如日中天,连任曲艺家协会主席。郭德纲仍然是一个不出名的相声演员,但他的相声事业蒸蒸日上。德云社不仅在中国有分支机构,在澳大利亚也有分支机构。德云社近20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相声的发展,使其流行起来。这是侯等老一辈艺术家未能很好完成的事业。现在相声已经被广泛认可了。虽然批评的人很多,但我觉得总比不发展,不创新,老拿着过时的老段子好。
我认为这也是观念问题,姜昆这些年一直保持低调,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潮流。从从事曲艺的那一天起,姜昆可以说是体制内的人,进了中央说唱团,然后走上了行业协会的领导岗位。他的表演基本没有商业元素,可以说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把表扬的提升融入到段子里,以此来表达对业绩的慰问。我不是说这种形式不能培养人。姜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风靡全国。后林宝、马季、等人建国以来一直在体制内,他们也为相声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时代变了,另当别论。
郭德纲是不同的。系统里没有。留不住观众,就没饭吃。怎么能留住观众,让他们坐下来掏钱听他的相声?这是郭德纲梦寐以求的事情。姜昆提倡“高雅”,郭德纲没有尝试过吗?效果并不理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践也在检验真理。既然“雅”入不敷出,为什么“俗”不行?这里的“俗”不是解放前的那种色情,只是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顺应了年轻人的思想解放。没有不健康的说法。郭相声中仍有大量传统元素,古语、俗语不断被打破。姜昆不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其取悦上层阶级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不可避免地抛弃了普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