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的道教研究

王,道士,擅长斋戒法事、经书韵文,精通道术。虽然任法融作为一名老师学习佛经和韵文,但他不想一辈子当和尚。在他看来,韵是诵经的表达仪式,只是阐述道教宣传的表面形式。道教的精神实质,一方面是修真延年,另一方面是穷宇宙之源,具有哲理性和实践性,不仅对自身有益,对人类幸福、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也有积极作用。所以他虽然研究古典韵文,但并不重视,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道家书籍和研究道家思想上。在1955到1958 (1958参加全国民主青年代表会议,陕西省青年代表)三年间,他利用农闲时间,认真阅读了《道德经》、《华南》、《四品》、《尹福》、《素书》等道教经典。1957年冬,任法融告别师父,离开陇县龙门洞,前往陕西周至县楼观台道源签单。当时楼观台的宰相是梁,他精通儒道。他称赞任法融读了很多书,但他必须精读五经,为自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任法融认了梁宗和为师,在梁道长的指导下,认真研读《左传》、《尚书》、《易经》。学了六年儒学,任法融觉得,儒家虽然博大精深,但道家对博大精深的《道德经》还是厚道的。从1964到1966,任法融仔细阅读了道教奖藏中60多位专家对《道德经》的注释,大大拓宽了他的知识面,加深了他对道德的理解。1966年文革爆发,楼观台的道士受到打击,大部分寺庙和园林被文管和园林部门占用,大部分被遣散。任法融已经31岁了,仍然坚持在楼观台工作,和道士们一起开荒为生。在十年浩劫期间,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处境非常危险。然而,任法融临危不惧,死而不悲,豁达虔诚,从未放弃对《道德经》的研究。十年浩劫之后,他体会到了世道和人生的艰辛,从而豁然明白了道德的深刻道理。于是他下定决心,用道家的教义来诠释《道德经》。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陕西楼观台回归道教自身管理。从65438到0980,任法融承担了筹集资金、招募和维护阳台的责任。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然利用业余时间注释《道德经》。相传楼观台是道教圣地,老子曾在此传授《道德经》。楼观台有个石刻《道德经》,叫“原楼”,是这本书的著名版本。任法融道士以此为背景,从事注释工作。五年时间,三次批注,三次写作,约40万字。在1986中被刻意提炼改写。1987年冬发行,篇幅65438+百万字,陕西三秦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该书《提要》记载,“道长任法融以道教千百年来的正统观点,注解《原建筑》和《道德经》。”“作者从纵向和横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并对玄理对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社会观(尤其是宇宙观、养生观、政治观)所隐含的意义做了简单而有特色的阐释。”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是一个虔诚的全真信徒,他用道教和宗教信仰的情怀来诠释《道德经》。如果你想知道基督徒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道德经》的,请看这个注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