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亚简历

月满阴晴,人生老病死。

1993年的冬末,89岁的张蕙兰终于没能忍住疼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临终前,她用颤抖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遗愿:希望死后葬在丈夫杨虎城旁边。

张蕙兰的孩子都知道,烈士家属死后是不允许葬在烈士陵园的。但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孩子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向陕西政府提出了这个“违规”的要求。

没过多久陕西政府就答应了这个要求,那么为什么陕西政府要为张蕙兰破例呢?她有什么样的故事?

是陕西蒲城孙镇人,父亲张是中医。他在家里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药店。

杨的母亲孙忆莲也是太阳镇人。后来她嫁到了离家十公里外的甘北村,生下了杨。

长大后,杨虎城很早就加入了革命队伍,还在张的药店里治过伤,于是两人结下了挚友。

1914年,退伍回乡一年的杨虎城,因为召集村民打死恶霸李真,激怒了与李真有仇的政府,被迫离家出走。

杨的离开给孙忆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身体一下子垮了,不得不回归家庭修养自我。

张了解到孙忆莲的情况后,会时不时带些药去看望和孙忆莲聊天。

但张毕竟是一个人,而且他也在忙着药房的事情。因此,他后来让他的女儿张蕙兰代替他给孙一莲送药。

十几岁的女孩朝气蓬勃,张蕙兰聪明能干。孙忆莲非常喜欢张蕙兰。

一天,孙忆莲和家人聊起张蕙兰,赞不绝口:要是慧兰能做我媳妇就好了。

不知怎的这句话传到了张的耳朵里。张本来就很欣赏杨,能够亲上加亲简直是锦上添花。

1916年,张把懵懂的送到杨家,对孙忆莲说:做不了老婆可以做女儿,做不了丫鬟。

以孙忆莲对张蕙兰的爱,怎么会委屈她做丫鬟呢?

第二年,孙一莲让他的小儿子杨把已经成为陕西军左翼支队司令的杨虎城叫回家。

杨虎城怎么也没想到,他妈会找一个比自己小11岁的媳妇,而且他已经有老婆了:罗。

杨虎城与罗于1916结为夫妻,正处于结婚期间。

至于的婚姻,这是她母亲单方面同意的,杨起初拒绝了。

但杨低估了他母亲对的爱,没想到张即使知道他已经结婚了,还是要娶他的小女儿。

面对母亲和朋友的执念,他别无选择,只能嫁给张蕙兰。

1919年,年仅15岁的张蕙兰嫁给了26岁的杨虎城。

婚后,杨没能把当妻子看待。再加上战事吃紧,两人相处时间不长。杨回到了部队。

杨虎城回到军中,本想继续带罗出征,却没想到罗怀孕了。

与此同时,杨虎城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尽快带领部队到达陕北榆林。

怀了身孕的罗自然不能随部队去榆林,思前想后,杨决定把罗送回老家,请照顾。

作为杨的母亲,孙忆莲自然很高兴罗的到来,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罗和能否和平相处。

实际情况是,对罗的到来不仅毫无怨言,还像孙忆莲一样欢迎她。

罗一进屋,就请她入席,并按老规矩奉上茶:姐姐请喝茶。

的态度显然出乎罗的意料。他一下子愣住了,还是孙忆莲提醒了他,罗刚刚接过了这杯茶。

罗在的精心照料下度过了整个孕期。

1922最后一个月中旬,罗与杨虎城顺利产下第一个儿子。

家里人都很高兴,第一时间给杨写信。

12天后,杨得知罗平安分娩,便写了一封信回家,给他的长子取名为。

两年后,杨从一封家信中得知已经可以给父亲打电话了,他渴望见到儿子。

罗想到儿子从出生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就想听从杨的建议,带着儿子去找父亲。

但当时浦城以北很多县都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之下,去榆林的路要经过延安、绥德、米脂等土匪多的地方。

只凭罗是不可能见到杨母子的。这时,张蕙兰站了出来,提出要陪他。

安顿好家里的事,就带着罗、、出发了。

虽然张蕙兰从未出过城,但她也非常体贴和大胆。张蕙兰认为,既然去北方的路很危险,他就绕道而行。

两个女人和一个幼童先向东到达山西,再从韩城峪口向东到晋南。

然后沿汾河北上,经过太原等地,最后顺利进入榆林。

在的照顾下,罗母子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平安地见到了杨。

见到儿子,杨还不忘向表示感谢。

毕竟,如果这两年没有母子的关心和陪伴,杨也不会无忧无虑地坚守在这个位置上。

在榆林住了几天后,向杨告别。

杨虽然留住了,但心里还是对老家的婆婆孙忆莲放心不下。

于是在杨安排的两个士兵的护送下,回到了浦城。

两年后,罗又怀孕了。

与长子出生时的情况不同,罗是在随部队去关中的路上生下这个婴儿的。

女儿杨的出生,伤了罗的元气,身体一下子垮了。看到这种情况,只有忍痛把罗母子留在三原县东里堡。

不幸的是,罗被诊断出患有传染性极强的肺结核。为了防止他的儿子被传染,罗把他送回浦城,在那里他又由照顾。

说起来,张蕙兰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在他过了两年安稳的生活之前,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带上老幼,以免被追杀。

1926年春,杨虎城率5000人冲入安市区,与驻扎在此的陕西督军李虎臣共同抵抗刘振华十万镇宋军。

有杨虎城和李虎臣坐镇的Xi安,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为了取得胜利,刘振华派人到杨的家乡寻找孙忆莲和,但总是徒劳无功。

因为已经带了两个人到了三原县东李堡,和罗会合了。

令悲痛的是,罗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他咳出了血,觉得自己随时都会离开。

罗认为,东里堡仍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罗对说:太小了,我把她送到一个村民家里。你带着丈母娘去救人,继续跑得越远越好。

至于我,就别管了。那一刻我就自己知道了,再也不回虎城了。

对于罗的病,无能为力。她能做的就是听从罗的建议,继续躲着婆婆和。

10月,苦苦留在Xi安的杨虎城终于得到了冯玉祥和于右任的支持,胜利指日可待。

张蕙兰带着两代人回到了东里堡。四岁的并不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罗了。

有一天,罗听到消息说,正在城外修筑堡垒,准备最后一搏。

罗非常担心仍在城里的杨,情绪波动太大时晕倒了。

醒来时,罗清楚地知道,她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她一口气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张蕙兰后,就断气了。

165438+10月27日,八个多月后的Xi安终于安全了。然而,在这一战中,Xi安的荷塘里出现了3万多根无土骨头。

悼念完英雄的灵魂,没脸见人的杨虎城带着参谋曹润华和两个勤务兵隐居在富平县的朋友家。

杨的“失踪”引起了双方的关注。一边是等待杨归来已久的家属,一边是仍需杨上阵杀敌的国民党政府。

为了使杨尽忠职守,陕西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下令各报必须报道罗之死和有关杨母亲寻子的文章。

果然,在罗的葬礼上,身着黑袍的杨虎城出现了,他带着难以置信的悔恨扑倒在棺材上。

于右任也参加了葬礼,但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杨归队。

所以他送的挽联上写着:“有一种精神为我弘扬杨虎,所以很难想起你,悼念罗兰。”

葬礼之后,杨再次陷入纠结。国家需要他,他的亲属也需要他。双方都不能放弃。

而杨心中有一块大石头,那就是如果他再参战,能保证安三万尸骨的悲剧不再发生吗?

罗已经去世了,各种烦心事堆积如山的杨只能找倾诉。

杨本来以为不能给他什么有用的建议,但是他没有想到的一番话让他觉得茅塞顿开。

理解了杨的担心后,哭着说:“是我爸爸看错了人,以为你是英雄,其实你是个懦夫!

让那三万死的人知道了你会心寒吗?难道我们女生乱撞不是为了让你在战争中安心吗?

我很笨。要是佩兰修女还活着就好了。她可以用两三句话告诉你。

的话一字不差地击中了杨的心坎,他仿佛第一次认识了与他不合的妻子。

65438年至0927年,杨虎城出任国军第十军军长,在那里认识了当时在国军第十军做宣传工作的谢葆桢。

两个互相爱慕的人很快坠入爱河,相识不到一年就在安徽太和结婚了。婚后不久,谢葆桢生下杨虎城的次子杨正亚。

但这个儿子出生后不久,因为杨虎城调兵,在调兵过程中被留在南京,托付给杨虎城的一个姓胡的部下照看。

到了1929,杨虎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胶东。而东里堡的张蕙兰等人则有被土匪包围的危险。

为了安全起见,一行决定离开潼关,投靠杨。

然而,孙忆莲年纪太大了,不能长途跋涉,不能带着她的小儿子杨走亲戚。

当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莒县,站在杨面前时,双方都非常激动。

对谢葆桢的外貌仍然没有意见,因为她看得出谢葆桢对杨照顾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在莒县住了十天之后,杨决定让副军长和参谋长出去视察。

想到张蕙兰、郑敏和郑坤还没好好看过这个国家,我想借此机会带着这对母子好好享受一下。

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灿哪里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幸福?

张蕙兰一行先去了南京。她听说谢豹的第一个孩子因为杨工作忙被寄养在这里,所以她想去看看。

当张蕙兰看到一个发高烧并患有白喉的可怜婴儿时,他的心都碎了。

张蕙兰在医院里照顾了杨正亚几天,但孩子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不管张蕙兰有多难过,他仍然不能推迟聚会的进程。张蕙兰迅速收拾心情后,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们差点又被抢了。出于安全考虑,小组再次搬家,去了杭州。

正好杭城进入雨季,生长在干燥北方的晟敏无法适应潮湿的环境,竟然感染了肺部。

张蕙兰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回去找杨虎城,夫妻二人一起把救人者送到青岛治疗。

如果要照顾生病的人,顾是很难照顾的,所以杨虎城把他交给谢葆桢照顾,他必须马上投入战斗。

9月,杨虎城需领兵转战河南南阳。毕竟带着女儿郑坤不方便,而且人心安定,于是又派郑坤去了青岛。

1930年冬,杨暂安,与谢葆桢育有次子。

杨认为是时候带和她的儿子去安过安稳日子了。

1931年初,张蕙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Xi安,定居在畅想公馆。

次年,终于与杨结婚十三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杨正人,杨的第三子。

不幸的是,随着1936的Xi事变,杨虎城的母亲被敌人抢走了。她虽然得救了,但身心却备受折磨。

Xi事件后,杨虎城的内心也发出了长期负荷后的危险信号。

此时,谢豹在北平真的忙于拯救人民和拯救中学,而张蕙兰是唯一能在家里帮忙的人。

于是,忙于照顾杨虎城的她,忽略了亲生儿子郑仁的健康。

即使郑敏专程从北平赶回来,尽快把他弟弟送到医院,也为时已晚。

张蕙兰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儿子的死使她处于精神混乱和恍惚的状态。

面对日渐消瘦的张蕙兰,浑身是铁的杨虎城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Xi的医疗条件有限。为了恢复的健康,杨决定让大儿子和大女儿带去北平看病。

但由于工作原因,他不得不带着谢葆桢和次子郑中离开中国。

这种告别,是天人永隔。

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北平已经危在旦夕。尽管张蕙兰仍未康复,晟敏还是决定带母亲和妹妹回Xi安。

一天,救民拿着一份报纸高兴地对张蕙兰说:全国都在抗日!

一听到战争的消息,张蕙兰奇迹般地醒了过来,问郑敏:你父亲在哪里?新娘(谢葆桢)呢?

郑敏告诉她,杨虎城和谢葆桢、杨拯中一起出国了,很快就回来。得到答案的张蕙兰安下心来。

后来她才知道,谢葆桢出国前把四个女儿寄养在父母家,她一个接一个地把她们接到身边,静静地等待着全家团聚的那一天。

然而终究没能等到杨的抗战胜利。

杨虎城一行一回国,就被国民党控制,关进了监狱。

1949年9月17,杨虎城在重庆被杀。

和他一起的还有谢宝珍、杨拯中和他八年前在监狱出生的女儿杨正贵。

突然失去四位亲人的张蕙兰在悲痛中再次病倒,但这一次,张蕙兰带着一个不可磨灭的想法再次醒来。

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杨建一座墓地。经过选择,她最终在长安县瞿伟乡的儒艮庙西侧买下了七亩地。

从1950到1956,张蕙兰几乎是一个人在支持许多事情,如修路,植树,挖排水沟和竖立纪念碑。

杨虎城公墓落成后,Xi事变20周年到来了。张蕙兰决定将墓地交给政府管理,并最终更名为“杨虎城烈士陵园”。

除了建立丈夫的墓地,张蕙兰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公益事业。

他不仅购买国债支援抗美援朝,还出资建立托儿所,并将杨虎城生前收藏的《四库全书》捐赠给图书馆。

此后,张蕙兰多次当选Xi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担任Xi和陕西CPPCC委员。他一如既往地献身于中国和社会,直到生命的尽头。

张蕙兰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作为和杨三任妻子相处时间最少的一个,她并没有感受到丈夫的多少爱。

但是这个关心自己国家的女人毫无怨言。父母、丈夫和姐妹的相继去世并没有击垮她。

张蕙兰就像是军嫂的典型代表。她一个人吞下了所有的艰辛,只为供养丈夫,报效国家。

张蕙兰的贡献不亚于她的丈夫杨虎城,而杨虎城的墓地就是由她建造的。自然,陕西政府会批准张蕙兰孩子的请求。

张蕙兰的名字值得记住。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