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是谁提出的?
一个版本:华生:“这是五个人讨论的结果,我是其中的代表”。
说到“价格双轨制”,就不得不提9月份浙江莫干山第一期中青年经济学家研讨会,1984。会议分为八个小组,讨论了不同的问题,特别是价格小组的讨论。据与会者之一的沃森说,中央政府的所有主要机关和主要秘书都参加了会议,这打破了计划价格的坚冰。这是目前比较广泛的版本。沃森说,实行“价格双轨制”的建议是他在莫干山会议小组与罗、何家成、讨论时得出的结论。会议期间,他代表集团发言,在与主张继续实行计划价格的“调整”派和主张完全放开价格的“自由化”派的争论中占了上风。他得到了会议的支持,并被派去向当时的国务委员兼中央价格小组组长张劲夫汇报,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和采纳,随后成为流行于整个80年代的重要政策。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华生指出1985年4月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文章《2000年我将46岁》就是对此的真实回顾。《中国青年》杂志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范平写道:“在这次莫干山会议上,他(指华生)和何家成、江月、高梁、张少杰四位同学讨论并撰写了《关于价格改革的论文》。”第一个价格双轨制是莫干山会议上五个人提出来的。这是其中一个版本。
版本二:罗:“史实是我最先提出‘价格双轨制’。”
罗是沃森讨论小组的成员,他有不同的观点。罗认为,历史事实是,“价格双轨制”的观点不是五个人讨论的结果,而是他在会上第一个提出来的。这是第二个版本。
远在美国的罗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在莫干山会议期间,沃森和何家成都在他主持的小组中。“根据我的记忆,他们当时的论文倾向于放开价格。他们的论点是,中国城镇居民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支出结构比例高度一致。所以工资指数化,价格放开就没有风险。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幼稚的。我根据自己在河北试点价格放开的经验反驳他们时,指出计划价格和自由价格都不可行,只能采取双轨制价格。我相信他们开始和当时研究生院的学生讨论双轨制,包括高僧,产生了一系列支持双轨制的论调。华生在自由辩论中率先击败了代表的“部署”,即计划价格派和代表的“自由价格派”。所以双轨制成为莫干山会议的主流观点。”
罗肖鹏还提到了另一位证人,“许多年前,我与高亮有过一次谈话。我告诉他,是我在小组会上第一个提出‘双轨制’的。我还记得高亮说过一句话:难怪沃森过去从来不谈双轨制。”
在罗看来,沃森对价格双轨制的贡献在于他的口才。“他把这种思想变成了会议的主流,在说服中央人民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当时的年轻一代中,他的贡献确实是最大的,应该是‘双轨制’当之无愧的代表。”
版本三:张:“我早在莫干山会议之前就写了《价格双轨制》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入选了莫干山会议。”
第三版涉及的人物是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现任院长张。他也是莫干山会议的参与者之一。会议结束后,他变得出名了。
与沃森和罗不同,张认为他在莫干山会议之前就提出了“双价制”。
张的秘书为此写了三份,其中一份是张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的建议中发表的《以价格体制改革为中心推进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文,是张“价格双轨制”的原始文件。文章完成于4月21,1984,发表于6月1984,比莫干山会议早三个月。张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莫干山会议的。记者在文章中看到一段话:“对于价格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可以参照农副产品价格改革的措施,实行价格双轨制,用老办法管理老价格,用新办法管理新价格,最终建立全新的替代价格体系。与价格调整相比,价格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问题不在于第一步是否完全合理,而在于它是否趋于合理。”这部手稿被华生称为“孤本”,即只有张有这部原作,“其他人都没见过”。但记者查阅后发现,《经济日报》在莫干山会议后1984的9月29日选取了四篇会议论文,其中张的《价格体制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摘自上述文章。
张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写道:“虽然我个人在1984年4月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双轨制的改革思路,但双轨制实际上是随着80年代初经济结构调整、权力下放和乡镇企业的出现而自发产生的。我的贡献在两点:一是明确把市场价格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第二,自发的双轨制现象在理论上被提升为自觉的价格改革道路。这和大禹治水的‘堵’变‘疏’的思路差不多。”
既然张在莫干山会议前就提出了“价格双轨制”,为什么他会转变为“自由化”派,主张放开价格?张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放开是价格双轨制改革的核心。”“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双轨制改革。”与张接触较多的财经评论员岑科表示,“放开”一直是张的主张,但这一目标很难一步到位,因此他提出“价格双轨制”作为改革的过渡方式。至于过渡时期的长短,根据岑科的观察和阅读,对张“并没有明确提及”。至于为什么直到90年代才提到自己写过这篇文章,岑科说这是个“伪问题”。“当初谁也没料到会有后来的争议,当然也不会故意说自己的文章比别人的观点早。有争议才会有澄清的必要,才会验证谁的文章比谁的观点早。"
然而,华生认为,张在提案中发表的文章实际上“与改革关系不大”。所以,“不算。”
版本四:程志平:“最早提出‘价格双轨制’概念的是吕东。”
从1982到1990,担任了九年物价局局长的程志平肯定,是原经委主任吕东最早提出价格双轨制的概念并加以推广。他提出来的时候是1984,程志平这个时候是物价局局长。到目前为止,这是本文的第四版。
程志平表示,价格双轨制最早始于石油行业。当时石油产量上不去。1981年决定在石油行业实行全包合同,合同内一价,合同外一价。计划价格为100元/吨。生产过剩644元/吨,这个价格差距就是“价格双轨制”。100元/吨为国内收购价格,644元/吨为国际市场价格。这也是为了防止石油外流,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法。1984,其他国家生产实行“价格双轨制”。
程志平在《价格改革三十年》中提到,石油行业经过几年,为了解决外地的困难,经委决定在其他产区推广双轨制价格,使双轨制价格得以普及。他说,这里的“经济委员会”是指时任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