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具体信息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有三种模式,以确保宇航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分别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船箭紧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从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的逃逸,即在火箭被抛入逃逸塔之前,包括在发射台上。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实现的,所以被称为“逃塔”逃逸塔放置在火箭顶部,长约8米,形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火箭在发射阶段发生灾难性故障时,它可以带着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到安全区域,然后扔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将通过降落伞返回着陆。火箭发射成功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扔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浪费运载火箭的推力。
当火箭被抛入逃逸塔(起飞后120秒),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以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四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将飞船带离火箭体。
如果整流罩分离与舰箭分离之间出现故障(起飞后约584秒),可以实施舰箭紧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至陕西榆林约800公里处着陆。
据专家介绍,如果载人航天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在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成功救生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飞船的复活。4月1970,11,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罐发生爆炸,3名宇航员面临葬身太空的灾难。然而,他们不怕危险。根据地面科学家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他们手动操作飞船,利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17年4月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的九死一生奇迹。(新华社)
学会开门和关门。
——事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不同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闭返回舱的舱门就成了飞行成功乃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六飞船的舱门设计了多重“门道”,以防意外。
第一道坎——防止锁被误开。门会被震动打开吗?宇航员会不会误开锁着的门?防误解锁解决了这些问题。宇航员必须把把手转到一个固定的位置,门才能打开。
第二道坎——多重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会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和压力变化,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者在舱口上采用了多重密封圈措施,密封性能100%达到要求。
第三关——电源点。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能发挥的力量非常有限。稍微重一点的舱门可能会影响它的开关,所以设计师在舱门附近为宇航员设计了一个助推点。
第四关——快速检漏。设计者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漏装置,可以在大约10分钟内确认舱门是否关闭。
第五栏门清洁布。设计师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一种“太空抹布”,以防止门密封面上的微小多余毛发、皮屑和小纤维影响其密封性能。
仰望太阳低头是故乡。
长征火箭首次装载两枚“千里眼”
据新华社报道,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火箭首次安装“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张志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和辅助判断。在之前的飞行中,火箭关机和分离的动作都是通过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的实时画面,更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台摄像机、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集成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台面向火箭尾部的相机,用于观察助推器分离和主次分离;另一个摄像头朝上,观察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情况。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还可以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这是真正的“直播”。
舱内宇航服
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员航天服。宇航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因为神舟六号上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只在舱内配备了宇航服和配套装置。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训练中心,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拔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学支持,并开发宇航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设备,为神舟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人力支持。(新华社)
数字神州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飞行了许多天。
8:飞船总长度超过8米。
9.航天员在飞船轨道舱的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更自由地转身和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由13个子系统组成,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援。
21℃: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上下偏差分别为4℃。
60 dB:航天医学研究表明,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的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但不宜过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的噪音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一条没有汽车的普通商业街上。
52:飞船三个舱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28台,返回舱8台,轨道舱16台。每个舱的发动机都是偶数,包括主机和备机。
90分钟:飞船绕地球一周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每圈飞行距离约42000公里,日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有300多公斤的缆绳,总长约30公里。
343 km:飞船飞行时离地面的距离。
600套:全舰600多套设备。
65438+百万:宇宙飞船有超过65438+百万个来自数千家工厂的组件。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长征二号F火箭的相关数字。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0.97,安全性0.997。0.97的可靠度意味着100次发射中,可能只有3枚火箭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意味着1,000个火箭问题中,有3个可能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点。一般商用火箭的可靠度是0.91到0.93,没有安全要求。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479吨。火箭和飞船重约44吨,其余为液体推进剂。所以火箭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在8吨以上,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分之一。把一公斤的东西送上轨道,要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直径3.35米。标准铁路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7.5km:火箭进入轨道点的速度是每秒7.5km,是音速的22倍,相当于1秒从长安街东端跑到西端。
为什么发射时会掉碎片?
据新华社报道,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壮观景象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然而,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人们可能不难从电视画面或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将飞船抬离发射塔架时,不断落下一些碎片。那么,为什么飞船发射时会掉碎片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频繁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达到零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理论测试发射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但低温可能会导致部分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传输管道堵塞等。,发射时可能成为致命的“杀手”。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温对火箭发射的不利影响,火箭试射时往往会采取一些隔热措施,如吹热风、穿防寒服、灯泡照射、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体上粘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火箭体上剥离,成为人们看到的从火箭体上掉落的碎片。
神六的两名航天员是如何分工的?
据新华社报道,神舟五号只有一名乘客,杨利伟。神六为什么要搭载两名航天员?他们是怎么分工的?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飞船,应该具备将众多宇航员和少量货物送上空间站的功能。所以,神舟飞行的项目设计基本状态是,多名航天员飞行多天,但考核要循序渐进,而这次神六飞行就是考核多名人员多天的时间:作为二期工程的第一个实验,这次飞行是为了证明多名人员能否在太空工作生活多天。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分系统的总设计师胡说,两名宇航员需要合作执行任务。在正常飞行条件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次以上的人工操作。航天员费龙军01负责发送大部分指令,与地面通话,操作左手控制面板和手柄。航天员聂海胜02负责操作右手控制面板。此外,两位航天员的作息也有分工:一位在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时,另一位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个人在休息的时候值班。
胡说,虽然两名航天员分工不同,但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的问题吗?
据新华社报道,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面临失去热瓦的危险,“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分系统总设计师范汉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热瓦是重复使用的,所以我们不会出现类似的故障。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14年5月,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在起飞时受到外力撞击,导致隔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导致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但不幸的是隔热板出现了问题。全世界都在担心一块隔热砖的失败。所幸发现及时,航天员通过太空行走修复。
范汉林介绍,保温瓦是一种疏松、轻而脆的陶瓷材料,耐高温,重量轻,在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在连接和压力方面存在固有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有成千上万块防热瓦,其中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飞机的毁灭和人员的死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会更大。
飞船乃至整个飞船的防热层都是一次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飞船的功能不如航天飞机,但其可靠性却是远超航天飞机的。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号系列飞船在返回返回舱时也会与大气层发生摩擦,导致表面出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比航天飞机还要剧烈。然而,该航天器使用成分和技术极其复杂的烧蚀材料,并通过其燃烧带走热量。烧蚀材料的余量很大,不会烧坏。据了解,中国在生产技术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河北的“航天医学”今天怎么样了?
本报记者刘力普
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药都”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的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神舟一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经初步成功。
12上午,安国市公园、安国市科威种业有限公司试验基地经理孙告诉记者,这里培育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与普通中药材不同,都是“太空药材”,用神舟飞船装载的药材种子进行繁殖培育。“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无论是枝叶还是产量都占优势。”此外,记者还发现了豆角、黄豆、圣女果等。这里种植的也和普通的有很大的不同:豆子的大小可以和黄瓜媲美,如果不提醒,是看不出来的。“圣女果的幼苗可以长到小树的高度,而且结出很多果实,味道也和普通的不一样。”专门联系并努力实现神舟飞船搭载安国药用种子的李小月说。
回忆起安国的药用种子被运送到神舟飞船进行太空之旅,李小月说:“当时我是安国市的副市长,正好有个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负责中药的种植,了解到如果提高中药的质量,主要是通过组织培养和运输来实现的。既然他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高‘药都’的药品质量也是他的责任。他把‘搭载’的想法告诉了战友,后来认识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相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真的实现了。”
李小月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三次遨游太空,共带回152克中草药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其中大部分是中草药,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板蓝根、荆芥等航天药材已繁育种子数千万粒,收获板蓝根、藿香、决明子、荆芥种子数十公斤。
据专家介绍,目前这些“太空药材”正处于实验和观察阶段,何时推向市场尚不明确。
■背景信息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56 10 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建设。
1964 7月19日,中国第一枚搭载小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科学探索迈出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拔培养航天员,开展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165438+10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三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王源1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先进的陆基航天TT&C网络,由北京航天控制中心、Xi卫星TT&C中心、陆地TT&C站、四艘远洋航天测量船“王源”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络组成。这项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cz-3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成功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0 7月16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在西昌首次发射成功,低轨道运载能力9.2吨,为发射载人飞船奠定了基础。
1990 5438+00年6月,一颗搭载两只老鼠等生物的卫星升入太空,开始了中国首次高等动物太空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飞船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和长期载人航天飞行获取了大量宝贵数据。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发展,这个项目后来被命名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 165438+2006年10月20日165438+10月10、2002年3月25日、2002年6月65438+2月30日,我国先后四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6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5年2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进行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神六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保持身体清洁?航天员首席医监李永志博士表示,由于在太空中无法刷牙,科技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一种类似口香糖的清洁剂,可以达到饭后清洁口腔的效果。同样用于“刷牙”的还有无菌纱布制成的纸套和一种可食用的牙膏,既除臭又增白。“俄罗斯宇航员用浸过生理盐水的纱布擦牙齿,我们的宇航员比他们舒服。”
在太空中洗澡是不可能的。神六宇航员携带了一种特殊的纸巾,可以用来在出汗后清洁身体,还有一种专门用于护肤的面油。据悉,在飞行过程中,两名宇航员将不得不再次更换内衣。
据新华社报道,费龙军和聂海胜在太空吃什么?中国航天员中心太空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神六航天员的太空食谱。陈斌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做饭大约需要30分钟。为了防止食物残渣散落,宇航员吃饭时用叉子和勺子代替筷子。
据陈斌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食品专家为每位航天员建立了“口味档案”,让航天员按照“不喜欢、一般、喜欢、非常喜欢”四个等级,对上百种航天食品进行打分。神六上天前两个月,陈斌和同事们根据营养均衡的原则,参照航天员的“口味档案”,精心挑选了50多种重达40多公斤的太空食品,带上飞船,确保没有航天员“不喜欢”的食物。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一天吃三顿饭,每顿饭可以享用五六种食物。
这些食物包括主食和副食。主食是米饭,每份140克,用真空包装袋包装,吃的时候需要用加热器加热。副食包括肉类、蔬菜和罐头,其中肉类包括陈皮牛肉、牛肉丸和墨鱼丸,蔬菜是各种复水蔬菜,包括蘑菇、白菜和什锦蔬菜,罐头主要包括肉罐头、牛肉罐头和猪肉罐头。陈斌说,通过这些食物的科学搭配,航天员可以保证在太空中主食两天不采样,副食四天不采样。
宇航员在太空中吃的冻干水果是用草莓、苹果、香蕉、桃子、哈密瓜等新鲜水果加工而成的。味道和颜色还是一样的,口感挺好的。宇航员还可以喝咖啡、茶、果汁和奶油汤。这些都是复水饮料。
陈斌说,宇航员可以使用加热器加热吃饭时需要加热的食物,而复水蔬菜只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旦叶子湿了,就会被“还原”成桌上的熟菜,色香味俱全。为了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有一个好胃口,食品专家还为他们搭配了辣、甜、酸酱。"一般来说,宇航员喜欢吃更多的辣酱."陈斌说。
“宇航员前三天和后几天吃的食物有些不同。”陈斌说,“接下来几天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以减少航天员的排便次数,因为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内没有航天员的排便设施。”
除了减肥食品,中国的航天食品还包括储备食品和救生食品。储备食品是在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飞行时间需要延长时,需要使用的应急食品。按照每人1天的量预约。救生食品放在航天员的个人救生包里,返回舱降落陆地或海上等待救援时紧急食用,包括两天所需的最低热量,主要是各种压缩饼干,每人每天0.5公斤。
相关新闻
分类太空食品
对于太空食品,科学家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七类:一是即食食品,即不需要加工、被接管的食品;二是复水食品,属于冻干食品,加水使食品恢复原状后即可食用;第三种是热稳定食品,是经过加热、杀菌、自护后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食品;第四种是冷冻冷藏食品,在地面冷冻带到太空,融化后可以食用;第五,辐射食品,经辐射灭菌的食品;第六,天然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面包、果酱等。,没有在地面上处理过;第七,复水饮料,颗粒或软固体饮料。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食品逐渐丰富起来。如果是在国际空间站上,还有冷冻食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航天员各自的饮食习惯制定食谱。
参考资料:
www.yzds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