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战不知,白头未封。”在军中40多年的李广为什么不封侯?

论李广“凤堂易老,李广难封”,这是王波在《王腾亭序》中的一句话。这一方面都表达了对李广未被封侯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参差不齐的处境的感叹。意思是李广虽然立功很高,但是爵位不高。

说起李广,历史上称之为“飞将军”。小学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专门赞美李广的诗词:

塞之歌

黑暗的树林里,草突然被风吹动,风声飒飒,将军以为野兽来了,立刻拔箭。

天明去找箭,已经深入到石头边缘。

李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他经常玩骑马射箭的游戏,和别人比输赢。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身能骑能射的好功夫。

李广关于文景时期的记载是汉武帝以前的文景时期。李广主要担任抵御匈奴入侵的任务,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打了很多胜仗。李广以骑射战术与匈奴作战,李广在作战过程中大多依靠自己的超高能力,但当时汉军整体实力明显处于劣势,无法取得大胜,更谈不上决定性的胜利。

从李广的简历可以看出来。李广虽然从军四十余年,但他在汉武帝手下工作的时间只有10年(公元前129 ~ 16,5438+09)文景时期的前半段。汉对匈奴采取守势,局部战争从未停止。韩每年都要进贡,还要互相亲吻。所以李广在文景时间的胜利并没有那么耀眼。

所以,在大文王时期,李广只在陇西、北地、雁门(治今山西右玉南部)、戴军(治今河北蔚县东北)、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任太守。此外,文景时期采取无为而治的国策,旨在休养生息。李光在这个时期得不到更高的爵位也是情理之中。

汉朝武将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期是在梁武帝时期,因为梁武帝时期,经过文景时期的治理,汉朝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已经超过匈奴,野心勃勃的梁武帝想要大规模用兵对抗匈奴。如果李广能在这个时期为和合立下功劳,封侯的称号就有点问题了。

凯蒂在位期间,李广的表现如何?首战失败,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登基。李广率军出雁门,讨伐匈奴。结果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虏。虽然李广凭着个人的勇气,抢了匈奴的一匹快马和一把弓箭,躲过了匈奴的追击,回到了韩影。汉武帝也觉得这一仗太丢人了,把李广削了为官为民。

次年,匈奴兵再次入侵汉朝。汉武帝又一次给了李广机会,封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了,称李广为“汉朝飞天将军”。几年下来,他们刻意回避,不敢侵犯。可以说这几年边境是安全的。

梁武帝开国第三年(公元前120年),李广率领4000骑兵从右北平当大夫,被匈奴左率领的40000骑兵包围。李广被迫形成圆形阵,背朝里,脸朝外,刀出鞘,准备战斗;

“胡姬击之,箭如雨下。”

经过几天的艰苦战斗,我终于脱险了。他虽然率军脱险,但是战败了,所以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赏赐。

可以说,在卫青、霍去病等年轻一代将领崭露头角之前,因为年龄已经过了黄金时代,李广没有大作为的机会并不多。但是理论上还是有机会的,可以说是最后的机会了。当时李广已经60多岁了。

汉武帝开国第四年(119),汉武帝凯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征匈奴。为了抓住这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李广请求参战。起初,武帝不同意。任命他为前将军花了一些时间。

卫青的军队从边塞出来后,得知可汗住在他那里,于是决定亲自担任主力进攻匈奴大营,并安排李广从东路迂回配合,从而形成围攻之势。在这样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中,李广迷失了方向,耽误了和卫青的约会。

卫青向李广询问罪名,李广不愿意被“刀笔吏”审问!”然后画了自己。

分析李广在黄金时代的功绩,李广遭遇了文景帝的无为之策,朝廷所能调配的兵力并不能让李广像卫青一样取得绝对的胜利。可能有人会问,霍去病不过一万兵。这怎么能取得这样的战功呢?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第一,李广太善良,不会带兵,却没有把全军的战斗力带起来。即使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他也是依靠超人的能力,而霍去病则不同。全军的战斗力就像一个特战队,再加上卫青之前已经打过他了。匈奴集中在卫青这边。霍去病的奇袭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期汉匈双方的军事能力发生了质的逆转,汉军取得了绝对优势。

而李广独立时没有遇到好机会,没有打一场绝对胜利的大仗,没有抓住后期立功的机会。只能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