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瞬变电磁场法对低阻异常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施工现场适应性强,因此线圈装置的瞬变电磁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朴华荣,1990;蒋邦元,1998;李习安,2002年)。在实际应用中,大回线装置的传输线框架边长一般为200 ~ 800 m,对于几百米长的传输线框架,只观测传输线框架中心的一点,移动位置,势必大大降低TEM法的工作效率。这样,在后来的实际生产中,回线瞬变电磁测量装置(俗称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逐渐取代了中心回线和重叠回线装置(薛国强等,2007;石贤信等,2009),即仅观察到环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样,理论上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非共中心点响应的计算问题。在非共中心点的情况下,需要解决形式双贝塞尔函数积分的计算问题(Raiche,1987;薛,2010).由于求解含有多个贝塞尔函数的积分方程并不容易,大回线中各场点的视电阻率计算也没有专门的公式,所以实际应用中视电阻率计算的数据处理和解释仍以中心回线公式为基础。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向精细勘探发展,发现线框中观测区边缘与中心点之间的感应电动势偏差为15% ~ 25%,与一些地质目标引起的异常,如几百米深的陷落柱、小导水断层、上千米深的金属矿床等相比,是不可忽略的(石先新等,2009)。对于非中心点的情况,积分比较复杂,不能直接转化为多项式形式,更不能直接转化为傅里叶变换,这是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解释技术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大固定源环路的理论公式引入中心环路装置,两者统一形成趋势;在此基础上,视电阻率算法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对比讨论了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场非中心点场和中心点场的响应。认为核函数具有相似的函数形式和函数性质,因此非中心点的分量也可以表示为与中心点的垂直分量相似的多项式形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完成视电阻率的定义。通过模型试验,认为该方法可行,结果可靠。该技术探测了西藏山南地区的磐安、努里等两个矿井(薛国强等,20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