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业平简历。

应野平,曾用名叶平、叶平,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傻楼”。男,汉族,浙江宁海人,9月出生,1910。杨继承了家学,热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画。他从“四王”开始,再追溯到北宋的“元四家”等学派。又推崇师涛以深厚的传统技艺,深入自然,学习西画,博采众长,从宏观上取其精华,开创了海上画坛的新路。

1923年到上海,在上海模型厂电工部当学徒,画银盾图案。满师后,为华福公司作画,临摹任伯年和钱惠安的著名人物画。后入吴昌硕航海博物馆、黄、钱一铁蜜蜂画社,转向山水画。65438年至0933年任法租界法院书记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卖画为生,绘画技艺逐渐提高。1942年在上海大信公司四楼举办了第一次个展,1947年在宁波西藏路举办了第二次个展,并出版了应野平画集,开始在上海发出声音。

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

1949之前是新华艺术学院教授。在上海举办过两次个展,出版了应野平画集。

1949后,华东美术家协会创作干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4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任专职画家,次年任上海图片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期间曾赴苏北、福建、舟山等地写生,作品在《人民日报》、《国画》等报刊发表。

1960,上海美术学院任教。1972年,他和唐云画了巨幅风景画,挂在上海接待国家元首的宴会厅里。1983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英业平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绘画,既全面又有自己的特色。笔墨淡雅质朴,风格清新明快,画面生动;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中中国画《澜沧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水墨山水》获日本“86现代水墨画展”优秀奖。

1986年4月应邀在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个展,出版《英野平山水画集》。6月1988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出版了《英业平山水画集》、《英业平山水画集》、《英业平画集》等其他专集,拍摄了电影教学片《英业平山水画技法》。善书法,善隶书;套作诗也清新淡雅。生前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上海CPPCC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应野平古来之后,仍然坚持“笔墨与时俱进”的原则,时代需要精品的创作理念,反复磨练绘画语言,勤于探索表现形式,融合古今,强化个性,为丰富和完善现代水墨画的笔墨技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的笔墨趋于厚重、凝练、畅快、苍劲,擅长以古朴典雅的书法描绘山石、树木、流泉、村屋,同时又以浓淡多变的笔墨晕染、揉搓。增加物象的粗细和层次感,以块代点、代线,局部留白、虚化,显出明暗层次,用色或浓淡,或淡雅,色墨互渗,韵味潜移默化,既有南派山水的清丽,又有北派山水的厚重和自然,作画,喜写诗、采诗。

在大阪巡回演出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他的画作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成为继张大千、吴湖帆、傅抱石之后又一位重量级的现代山水画大师。

留下的名作广受中外藏家青睐。据粗略估计,他一生留下了数百幅有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几乎涵盖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风雨历程和峥嵘岁月,堪称一部浓缩的、具有代表性的新中国山水画史。即使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来看,英业平也是几千年来的第一个。

正如程世发先生所说,新中国成立后,“应野平先生的画增添了巨大的生命力,画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构图和形式上,摆脱了旧形式的束缚,增添了新的趣味,这是古人的法度所不及的。可以说,传统之流与自然之源的交汇,让叶平先生的山水画焕发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