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弟的简历。

杨连弟,1919,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他家很穷。14岁学做鞋匠,后来做过电工,架子工。他给资本家卖了十几年苦力,还练就了一手爬山的本事。1949年初,平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和架子工同伴一起加入了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铁道兵。1949年春,杨连弟在石门(今石家庄)至北戴河铁路沿线修桥过程中大显身手,为公司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师傅”。

1949年夏,铁道兵赴豫西承担陇海铁路八号桥修复任务。这座桥是当时中国第一高桥,桥墩高45米,指向上方的蓝天,面对下方的一条深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被炸。为了保证进入西北,必须尽快修复桥梁。第一项任务是爬上高耸的桥墩,将其铲平,然后重新架好横梁。由于缺乏施工机械,如何爬上桥墩成了难题。团长把战友拉到桥下,动员大家想办法。经过仔细观察,杨连弟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个铁夹板。虽然只有几英寸宽,但勉强够一个人站着。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方案:用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沿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杆子绑在铁夹板上,搭建一个单面梯子。经团领导批准,杨连弟在团领导的注视下,冒着随时坠落的危险,用一根长杆率先攀爬,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登上了码头。当时在陇海铁路上工作多年的桥梁专家不禁赞叹:“军人中真有能人!”

1950年9月,他被部队派往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泽东等* * *,并在天安门广场出席了国庆一周年纪念仪式。作为一名从旧社会受欺凌的贫苦工人成长起来的战士,杨连弟当时异常激动,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并向组织申请入党。1950、165438+10月,杨连弟随铁道兵入朝参战。在修复沸腾的刘江大桥的战斗中,他根据敌炸规律,大胆提出利用敌炸间隙进行白天施工的建议,大大加快了修复进度。这一经验已在铁道兵各单位推广。1951 3月,杨连弟获准加入中国。1951 7月,杨连弟升任副排长,不久随部队来到晴川河大桥。当时恰逢朝鲜北部发生大洪水。为了修复河中央的桥墩,杨连弟提议搭一座铁路浮桥,并率先冲到了前线。1951 9月,杨连弟当选为志愿军国庆典礼代表,回京参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大会。此后,他随志愿军代表团走遍华北,报道英雄事迹。回到朝鲜前线后,杨连弟被提升为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他在晴川河大桥下被一枚定时炸弹突然爆炸击中头部,不幸身亡,年仅33岁。随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连弟“一级英雄”称号,并铭记他的特殊功绩,将他的连队命名为“杨连弟连”。他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