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如果张大彪没有牺牲,他会在大典上被授予少将军衔吗?
首先,原著或电视剧里并没有说张大彪死了,所以请不要胡说八道。
在《亮剑》前半部的张大彪剧中,张大彪的出镜率还是很高的,他和李云龙打了很多激烈的战斗。李云龙也很欣赏这个下属,这个大老粗直言不讳地说,“我对这个营长很满意”,这是对张大彪的极大肯定。
淮海战役期间,已是华野某纵队第二师师长的李云龙亲自带领突击队执行穿插任务。途中,他意外地遇到了楚,双方发生了交火。楚·云菲被子弹击中,而李云龙被炮弹击中,受了重伤,住进了野战医院。从那以后,张大彪就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与李云龙一起登机的副团长邢治国。
你为什么不以后再写张大彪呢?这应该是作者的本意,因为淮海战役之后,解放战争已经告一段落,后半段情节的重点不在战争上,所以张大彪该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张大彪一直在军队系统,淮海战役后参加解放战争,活到1955,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让我们先看看张大彪的简历。据小说《亮剑》记载,原是西北军宋手下大刀队的排长,参加过喜峰口战役。后来为了安置老母亲,他开小差从军。不想等到他回村,我老母亲和其他村民都被日军杀害了。张大彪痛恨日军,加入了* * *领导的八路军。
喜峰口是河北省和热河省交界处的长城关隘,八路军建立的晋察冀根据地也在山西、河北、热河,所以张大彪加入八路军在地理上是有道理的,只是时间上有点不同。喜峰口战役发生在1933,而八路军入晋是在1937,也就是说张大彪从离开到离开。但不管怎么说,张大彪是在1937加入八路军的,这应该是正确的。
在该剧的第一场战斗——卧狼峪伏击中,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部下新兵团的连长了。在战斗中,张大彪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名日军中尉被一刀砍死。到1940年,李云龙攻打平安县时,张大彪已经是一个独立团的营长,手下扩大到2000多人,差不多是八路军一个主力团的规模。
1948淮海战役期间,时任某纵队副政委的赵刚来到位于李云龙的二师指挥所,发现李云龙不在,只有邢志国和张大彪在,就问他们去哪儿了。邢志国和张大彪不得不说实话。原来,李云龙带着段鹏的侦察连去执行穿插任务。为此,赵刚还发了火,开了一个师,但他不在指挥所。
这是张大彪最后一次露面。此时,他的职务已经是师参谋长。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张大彪的履历。自从1937加入八路军,我们就一直跟着李云龙。约1938任连长,1940任营长,1948任师参谋长。如果你仍然追随李云龙,那么当李云龙被提升为司令时,张大彪很可能会和他一起被提升为陆军参谋长。
那么,陆军参谋长是什么军衔?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将军看到是军事哨所就绝对不会脱身,其实并不是这样。陆军参谋长这个职位,虽然听起来像是兵团级别的职位,但实际上还不如下面的师长,更不用说司令员和军政委的军衔了。
举几个例子,刘亚楼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与林彪、罗荣桓并称林罗刘。但在1955授衔时,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都是元帅,刘亚楼是将军,差了两级。张震是解放军战争后期散叶的参谋长,但他被授予该头衔时也是如此。散叶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授予元帅,副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授予上将,而张震只是中将,差了三四级。
归根结底,这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有关。军事参谋大部分时间都在指挥所,给统帅出谋划策,大概相当于古代的参谋,所以很难积累战功,奖励也是以战功为主,所以在这方面相对不利。
这个结论可以追溯到张大彪。如果他沿着营长、团长、师长这条路走下去,也许最后真的能考个少将,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走参谋这条路。他的长官李云龙是老红军出身,被授予少将军长职务。张大彪是大三,1937才加入八路军,所以1955才被授衔,被授予大校已经是顶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