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旅途愉快!

前几天,一条消息刷爆了买车的朋友圈。2020年6月65438+2月65438+4月,?在天津一汽李霞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公司名称将由“天津一汽李霞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中铁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高铁设备及配件制造及销售、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销售等”。

从此,有着30多年历史的李霞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荣耀

李霞汽车绝对是一代人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李霞曾作为“国民车”风靡中国。那时候汽车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在那个自行车还作为大众交通工具的年代,65438+10万辆的李霞绝对是“奢侈品”。

1986 1 10月天津微型车建设工作组成立,2月赴日本考察。同年9月,第一台以CKD形式进口生产的李霞正式下线。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下,1990自主生产组装的第一辆三厢李霞下线,李霞正式创造了它的辉煌历史。

1993年末,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顺利达到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的工作稳定性,李霞迅速占领了京津冀出租车行业。1997年,李霞公司正式成立,并于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李霞的路似乎越来越容易走了。

2000年左右,李霞已经占据了国内出租车40%左右的份额,甚至开创了将国内自主品牌车型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先河。2002年,一汽看到了李霞的巨大潜力,与天津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以50.98%的股权成功获得了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企业也正式纳入一汽系统,公司正式更名为“天津一汽李霞有限公司”。2004年,李霞以1万辆的产销量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在那个巅峰时期,李霞年销量达到25.3万辆,连续654.38+08年占据国内汽车销量冠军位置。

茫然离开

事实上,自2002年与一汽签署联合重组协议以来,李霞一直没有受到一汽的善待。当时一汽其他合资品牌的销量都很红火,一汽也将重要资源“优先”给了合资品牌。李霞开始暴露资源问题,如老化的产品线和过时的车辆技术。

2012年,李霞的销售开始出现滑铁卢,公司亏损开始逐年增加。数据显示,从2013到2018,李霞累计亏损已达82.33亿元。

为了“保壳”,一汽李霞转手了几乎所有可以出售的资产:2016,李霞转让了其在一汽丰田的部分股权;2018年,天津一汽华力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南京智行汽车(现拜腾汽车),后者还要承担华力汽车8亿元的债务和近5462万元的员工工资;2019年,李霞汽车清仓剩余15%的一汽丰田股份,公司通过出售资产实现扭亏为盈。

没有核心车型在市场上竞争,即使盈利也只是暂时的。2020年9月,天津一汽李霞传出公司即将更名的消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天津一汽李霞43.73%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中铁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建)。随着上周的“真锤”,李霞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历史品牌”。

为什么李霞会变成这样?

李霞曾是“国民神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买车人刚才也说了根本原因。进入21世纪后,汽车开始普及,很多合资品牌也进入国内市场。当时一汽是中国自主车的“老大”,选择与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合资,当然资源会优先考虑上述合资品牌。对于利润微薄的李霞汽车来说,一汽的投入越来越少,以至于李霞的生产线严重老化,产品无法有效更新,也是必然的结果。

除了“外患”,李霞还要面对来自众多自主品牌的“内忧”。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对手,甚至开始收购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品牌。在自主品牌逐渐向豪华方向发展的同时,定位于“廉价”和“低端”的李霞也遭到了消费者的抛弃,落得如此下场。即使在一汽集团内部,一汽也会优先将投资和资源分配给“长子”红旗和“次子”奔腾,而李霞在一汽内部从未受到“照顾”。

说白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李霞就像国内汽车市场的“裸泳者”。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完全与市场脱节的李霞最终还是会被“反浪潮”射杀。

“洪,黄大发”的时代早已过去。李霞有过辉煌,也跌入谷底。虽然今年1月,李霞提供部分资产和债权,与天津博骏汽车组建合资公司,旨在打一场新势力的“翻身仗”。然而,博县面临的财政问题比李霞多得多,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退掉了项目计划”,李霞正式“宣告死亡”。无论如何,李霞一直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历史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也为国产自主品牌做了很好的“反面教材”。李霞,旅途愉快!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