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李在民国元年的行为表明,北洋政府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一个朝代在开始的时候无疑是积极的。它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经过游戏、血与火的洗礼,甚至是从一群精英中杀出来的。还有,旧的利益集团已经死亡,新的利益还没有形成。这个时候,制定法律法规无疑是最合适的。然而,中华民国政府却不同。辛亥革命是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北洋政府的官僚还是清朝的官员,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从袁世凯和李担任副总统可以看出,北洋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衰败。

在说这些事情之前,不得不提一个人,满清新军第八镇(师)张彪。除了尹畅和芮城,张彪是武昌起义成功的第三个“功臣”。此人是张之洞发现并提拔的人才,是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发现的军人。从此,他一路发家,跟上张之洞。张之洞升职了,就自动升职了。张之洞发展了,也就自动发展了。和对的人在一起比能和自己在一起要好得多。张彪从张之洞的马扁开始,然后是张之洞的贴身侍卫,最后达到了出师的目的。湖北最高军事长官。

张彪成了张之洞形影不离的左膀右臂,属于直接进卧室的贴心人。张之洞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见了张彪就等于见了张之洞,安保工作全由他负责。连张之洞的家事都由他打理,张之洞个人的钱也在他手里。在一所大房子里,真正的主人是私人女仆和家庭主妇的家人。张之洞家是丫鬟当家,于是张之洞把贴身丫鬟甩给了张彪为妻。张之洞在外的爱情靠张彪,内政是张彪的媳妇。夫妻俩完全承包了张之洞的所有事务,可见张之洞对他们的信任。

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张彪已经是满清新军第八镇,监管蒋芳舰队(六艘战船)。等到张之洞死后,张彪的地位和职位急剧下降。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湖广芮城巡抚都来收权了。新总督代表了满清权贵的力量,但问题是芮城不在,张彪官位没动,还在协调。但是军事力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张彪很快就会来事了,并且很快得到了芮城的好感,有一点必须指出,张彪带兵多少是有点能力的,首先,他对军队的控制非常严格。这个师在他手里几乎没有什么革命党。即使出现,也被张彪发现在萌芽状态,士兵中的革命组织屡遭破坏。武昌起义爆发后,只有一个起义军官,吴赵霖,他只是一个连长。第二是张彪不喝士兵的血,贪污军饷,这是他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革命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张彪虽然是老师,却不能带兵打仗。这是清朝末年的通病。只要奴才不要人才,只要他对我忠心,我就当狗用。如果他不忠于我,韩信复活也没用。张彪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为首席执行官服务,并为他跑腿。他没有带兵打仗,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武昌起义爆发时,他能直接控制的只有一个营。当时张彪被招到巡抚府,与芮城商议对策。有人劝芮城逃跑,他也附和,很符合他的性格。他按照长官的意思说话,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他不知道,一旦他和湖北军政最高长官芮城出逃,整个湖北马上就会彻底失控。人心立刻散了。但对于张彪这种人来说,自己的命是第一位的,但他跑了,芮城带着老婆孩子,张彪一个人。

幸运的是,起义的士兵对这位长官印象很好。这些士兵烧了总督府,却没有烧了张彪的家。张彪逃走后,士兵还把守张彪的府邸,防止乱兵骚扰,最终让张彪的家当安全出境。对他们来说,起义反抗是公益,张彪对他们好,是私恩,所以也放了张彪。武昌起义后,张彪退伍,隐居在天津日租界。从此,他不再过问生意上的事。这时人们才发现,作为老师的张彪是如此的有钱,以至于在天津租界的张彪修建了最著名的“张远”。张远占地20亩,是天津著名的娱乐场所。晚年,张彪住在著名的京腔歌唱家张远。后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冯祥赶出了皇宫,来到天津后就住在了张远。据溥仪自己回忆,张彪把整个花园腾空,让他和随行人员全部住进去。张彪死的时候,溥仪给了张彪一个“忠臣”的谥号。1927张彪去世,享年67岁。结局很好。

既然张彪说完了,那我们就来说说北洋政府第一副总统袁世凯和李吧。1912是民国元年。今年2月,满清的溥仪正式退位。根据袁世凯与孙中山达成的协议,革命党支持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根据南北和谈的协议,袁世凯必须去南京当总统。而且在设置这个门槛之前,孙中山还设置了一个条件。即临时参议院把孙中山在任时的美国总统制改为半总统制,也就是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改为袁世凯任总统时的半总统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设立总理一职,内阁总理掌握国家实权。

袁世凯不懂西方宪法及其实质,但毕竟仕途沉浮20多年,而且他还有留学的幕僚会告诉他是怎么回事。但在袁世凯眼里,革命党设置的这些所谓门槛,无非是想把孙中山的虎牙拔掉,放进革命党设计的笼子里,做一个“空”总统,但袁世凯并不在意。对他来说,只要他是总统,一切都搞定了。在他的心目中,总统就像皇帝一样,在这个位置圈里属于他。那些招数根本不妨碍大局,都是他留下来的。所以袁世凯同意了孙中山的诡计。孙中山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出以蔡元培、汪精卫为首的谈判代表团前往北京。

2月27日,蔡元培、、宋、汪精卫等迎接袁世凯来宁的特别代表团抵达北京,立即受到袁世凯的热情接待。袁世凯下令打开正阳门,让代表团从前帝入口进入内城,享受无限荣光。袁世凯不仅答应南下就职,还设宴款待蔡元培一行。可以说,气氛极其友好和热烈。然而,在第三天的半夜,也就是29日夜,北京突然发生了兵变。兵变非常清晰准确地直接袭击了特派团专属住所,迫使特派团逃到外国人经营的六国饭店。起义部队是袁世凯集团在曹锟的第三师。目的很简单。袁世凯不能去北京,只是为了吓唬欢迎团,但问题是士兵从一开始就失控了。士兵们开始抢劫商店,给市民造成了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曹锟遭到袁世凯的严厉斥责。但是曹锟也很委屈,因为那时候士兵一有机会就会劫掠,而这一次是按顺序抢劫。没有勉强,也可以理解一旦事情闹大了,车就停不下来。

袁世凯是真的不喜欢南京,认为有了首都的南京是个短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北强南弱的政治地理,南京一直是偏安的局面。其实,即使孙中山带袁世凯去革命党更强大的南京,也只是孙中山的一厢情愿。没有一兵一卒,孙中山想把袁世凯请到南京,控制他,无异于痴心妄想。只要袁世凯当了总统,北洋军也可以从北京调到南京,压制半个东南也不是难事,但袁世凯走不了还是不愿意走。孙中山在南京让袁世凯当总统的企图注定要失败。显然,孙中山在这方面是幼稚的。所以孙中山第一轮就输了。

辛亥革命成功后,英雄们受到极大的赞扬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武昌首义,所有核心人物都被捧上了天。毕竟人家冒着风险,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才有了中华民国,这才是革命的成功。然而,民国的日子还没过一年。8月1915,武昌首义大英雄,张振武和他。张振武和孙武是进步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蒋翊武是文学社团的负责人。在筹划革命的过程中,由于家境富裕,张振武变卖了所有家当来资助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们共同执掌湖北军政府的核心部门军务部,而李在汉阳保卫战中被边缘化。张振武差点丢了性命,但这位没有在战争中死去的革命英雄却被战后自己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所杀害,这多少有些蹊跷。

袁世凯杀武昌首义,舆论哗然。面对铺天盖地的质问,袁世凯公布了中华民国副总统李给他的密电。这时大家才明白,真正想杀死的是李。李在密电中告诉袁世凯,张振武有两大罪过。一是被称为扰乱军心,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国。第二,民国以后武汉的几波都是他领导的。

有人说,是不尊重湖北最高军政长官李,经常对李破口大骂,说李不配做你的督军,才导致了自己的杀身之祸。革命党人李成为湖北军政府总司令,李成为头号功臣,纯属偶然。但是像这样的革命党是绝对不可能把李放在眼里,把核心权力交给他的。他只是想让李做个排名,但他不太可能因为这个李就杀了心。这种不尊重人的言论充其量是锦上添花。也有人说革命党本身的分裂导致了张振武的死亡,三大使者之一的孙武被杀。这是真的。孙武和张振武在战后产生了分歧,而且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孙武是旗手。明明是另起炉灶,成立了进步党,却借助孙中山的牌子,把名字从孙宝仁改成了孙武,自称是孙文的弟弟。这种标榜虎皮为大旗的做法让其他革命党派非常不满。张振武称孙武为威胁,但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孙武没有理由刺杀张振武。

再说腐败问题。湖北军政府的仓库里有4000万两白银,但说他腐败是没有意义的,但腐败的不止张振武一个人。大家乱花钱,不然湖北积攒的4000万两银子一年之内花不完。乱花钱不一定是腐败。况且没有实际证据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如果当时没抓到,可以说服。事实上,真正杀死张振武的是裁军。湖北一个地方,居然有八个师的武装,湖北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多兵力。唯一的办法是解除武装,但招募士兵总是比解除武装容易,解雇士兵比解雇官员容易。关于谁被解雇有很多花招。那时候已经是列兵了,下岗的都不开心。然而,张振武的强行裁军自然引起了焦虑。下岗士兵没有安置费吗?在武汉的拐角处。

李杀了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这对稳定当地局势大有好处。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李的作品不美,不正宗,不达标。他要杀,就在武汉杀。只要证据确凿,就没毛病。但他公然派人来北京,说袁总统会重用他们给你。另一方面,袁大总统密电除掉此人,借刀杀人,把政治玩到袁世凯头上。当然,这是班门弄斧,袁世凯决定了一方面。彻底斩断这个“祸根”,和李的关系也搞成了。一方面,李的电报发表,从而保证了恨他的袁世凯无可奈何,因为这与袁世凯无关,李与革命党的不睦关系彻底破裂。

当的遗体运回湖北安葬在家乡时,路过武昌时,孙武和李都抚棺痛哭。这只是用来看的。李曾给家族一笔巨款,但此事之后,李和孙武与革命党彻底决裂。后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李完全站在袁世凯一边。导致孙中山彻底被孤立,袁世凯做得很漂亮。但也埋下了革命党与北洋政府、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