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钟》作者钟简介
一年半后,县越剧团解散。县人事局把他分配到县总工会,送到西塘工人文化宫工作。
那是80年代中期,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新旧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冲击。一方面,群众渴望新的、多样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文化娱乐的参与和媒体渠道仍然趋于单一和封闭。几个月后,生活在基层文化部门的萧声突然发现了困境,他突然觉得基层文化工作也大有可为。于是他开始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动员镇上的一些文学爱好者成立了唐玺镇工人文化宣传队。他在业余时间排练各种表演,从歌曲演唱、器乐舞蹈到戏曲演唱、小品话剧,然后到各个单位、街道甚至农村进行广泛的演出。由于群众文化工作突出,省总工会“镇社研讨班”专门在西塘1989举办。为此,萧声策划组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艺汇演,成为西塘工会工作中的一大殊荣。
萧声生性执着,是个大忙人。每次县里举办大型艺术比赛,他都成为各单位争相追捧的热门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临场指导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单元表演的成败或者比赛名次的胜负。嘉善县举办1986第一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各单位都来邀请萧声做艺术教练和创意彩排。萧声总是尽力满足各单位的要求。他幽默地说:“热爱艺术的人永远无法拒绝艺术的邀请。”
天道酬勤。在此期间,萧声运用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优美的艺术语言,创作和排练了大量的群体艺术作品,并多次获奖。嘉善二院舞蹈《采莲》(金梅词,曲)获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1991年,在全县庆祝建党7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中,庆典舞蹈,以东北秧歌为表演元素,荣获优秀创作奖和首届表演奖。同年,以歌曲《橄榄树》为配乐的舞蹈《故里难离》获全市卫生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1989 10由他执导的舞蹈《灵魂的蜡烛》在嘉兴“三交”文艺汇演晚会上格外引人注目。空旷的舞台上,哀怨的二胡奏出了萦绕心头的名曲《二泉映月》。在一束如银色月光般的舞台追光下,主角手拿蜡烛翩翩起舞,燃烧的烛火闪烁不定。把主人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该节目获得了优秀导演奖。
2005年5月,流淌千年的徐塘河岸上,水上舞台灯火摇曳,幕布飘舞,丝弦琴瑟,锣鼓喧天,越来越悠扬。由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戏剧家协会越剧艺术委员会、镇人民政府、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顾故里梅花奖演员见面会”隆重启动。活动聚集了五位梅花奖获奖演员和小梅花奖获奖演员,以及2004年全国越剧大赛金银奖获得者和部分十大名票,阵容十分强大。大大小小的梅花汇聚西塘,更为古老的水乡增添了几分靓丽的色彩,越剧名票的精湛唱功也吸引了远近的戏迷和各地的游客驻足流连。然而谁又知道,为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幕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的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努力,做着周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