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子女简历
7月31日,他乘坐“胜利”号从美国出发。遗憾的是,66岁的冯玉祥因为船上的一场大火而不幸遇难。
毛主席等人翘首以盼,却是这样的噩耗。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对祖国的贡献,中央决定将冯玉祥安葬在他生前非常喜欢的泰山上。
当了半辈子兵的冯玉祥屡屡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他坚持了自己的爱国信念,却悄然离去。几十年后,在纪念杰出的爱国将领冯玉祥诞辰100周年之际,冯玉祥的孩子冯鸿志被邀请回国。邓小平得知后,决定亲自去见冯鸿志。
一方面是对冯玉祥将军的缅怀,一方面是对后代的关怀。
当冯宏志得知邓小平想见他们兄妹时,他非常感动。他对邓小平说,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
身在美国的冯鸿志多年来饱受各种流言蜚语的困扰。他向邓小平提出请求,希望回到中国,平静地度过余生。
邓小平没有完全同意,但摇了摇头,告诉冯宏志两件事。冯鸿志听后,深受感动。他说,我一定会完成你的命令。
冯鸿志虽然在美国,但依然是中国人的风格。
浓眉大眼,膀阔腰粗,穿着一件普通的衬衫,声音洪亮,有人说他不仅长得像冯玉祥将军,而且风格酷似冯玉祥。
冯鸿志出生于1917。他跟随冯玉祥到了苏联,在那里上了一段时间小学,然后去德国上了一段时间中学,然后回到重庆。
他的童年充满了无数的故事,但他始终记得父亲对自己的爱。
冯玉祥说,指导父亲后半生言行的主要思想有两个,一个是主张抗日,一个是与国民党合作。他说:“早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我父亲就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危险。如果他不抗日,国家就会灭亡。抗日的都是我的朋友。要抗日,国共必须合作。”
反对帝制,讨伐张勋,赶走溥仪,宣誓效忠婺源...冯鸿志印象最深的是冯玉祥对抗日事业的捐款。
七七事变后,国内捐款运动兴起于上海,后发展于武汉,开启了全民捐款的热潮。
从1937开始,冯玉祥经常在各地组织讨论会,积极倡导抗战救国。
65438年至0942年,冯玉祥作为军委副主席,在重庆各地组织集资。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规模的组织,捐款数额并没有达到预期。
一年后,国民政府财政困难,连部队都没有补给。甚至许多士兵都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冯玉祥很担心这种情况。
为此,冯玉祥多次向蒋介石汇报,希望增加军费,很受将士欢迎。不久,“中华救国捐国运会”更名为“中华救国捐国运会”。
1943 165438+10月,冯玉祥从重庆出发,北上西进,先后到达内江、自贡、威远、荣县、五通桥、夹江、眉山、彭县、新津、双流、成都等20多个县市,在四川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省钱救国运动。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冯宏志跟随父亲走遍了四川20多个县。冯玉祥每天在一个地方慷慨激昂地演讲,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们。
这和冯玉祥将军坚定的民族气节有很大关系。
其实从1893开始,12岁的冯玉祥就已经加入了清军,发展了反帝观念。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和外国列强打交道,使冯玉祥认识到“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帝国主义。”
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我以为此时应该成立一支复仇军,来对待日本人。”由此,冯玉祥的民族气节令人钦佩。
那时,冯玉祥的儿子冯鸿志已经长大成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冯玉祥为了孩子的学习,把冯鸿志送到美国读实业,当时冯鸿志才28岁。
65438年至0946年,冯玉祥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于是以视察水利为由,遍访美国各地。当时冯玉祥告诉他:“要善于学习技术,报效祖国。”
那时候,冯玉祥还能抱着小孙子在院子里散步,命运却让他永远走了。
冯玉祥生前经常教导冯洪志,学习知识为中国建设做贡献。
在国外的这些年,冯鸿志一直秉承父亲的教导,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从一个普通的车工,再到绘图员,再到科技领域的专家,最后到某著名水泵生产公司的副总。他的每一次进步,都付出了戴岳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代价。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已经成为美国科技领域的专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回国,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
他的兄弟姐妹也很有前途。冯玉祥的二女儿冯·法瓦是政协委员,四女儿是海军医院副院长,五女儿冯在清华大学工作。
冯鸿志说:“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我当过工人和工程师。在我们祖国贫穷和虚弱的背后,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被看不起。我们祖国的兴衰与每一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
在美国,冯鸿志娶了一位爱国华侨的女儿,生了一男一女。
很多人劝他,你在美国有事业有家庭有名气,不如成为美国公民。冯鸿志最不喜欢这种问题,多次霸气反击:我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更不会忘记我爸爸是冯玉祥。
1972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1973,冯宏志受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黄镇邀请与他见面。
冯鸿志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应家乡之邀,他彻夜未眠。为了表示诚意,冯鸿志亲自开车去接黄镇。
黄镇常年与海外中国侨民保持联系,希望尽可能地提供帮助。黄镇说:“我一直派人打听你的下落,现在终于找到了你,见到了你。”
黄镇的话深深打动了冯鸿志。回归祖国是冯洪志多年的心愿。他激动地擦着眼泪说:“我也一直在等你,等我痛。”
黄镇意识到,虽然冯鸿志在美国的生活很稳定,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很想去中国,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在中国,但没有机会,他也回不了家。冯鸿志很焦虑了很多年。
黄镇问冯洪志,有什么要求,冯洪志想都没想就说:“我不要冯洪志的什么东西,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护照!”
黄镇被感动了,重重地拍了一下冯鸿志的手背说:“你放心,这件事会给你办好的。”
临行时,黄镇告诉冯鸿志:“你们的姐妹、兄弟姐妹都在祖国工作,生活很幸福。你二姐法瓦特意让我转告你,她们很想你,希望你早日回国与她们团聚。”
说完这话,冯鸿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是真的吗?我非常想念他们。我经常在梦里梦到和姐姐一起玩。”
从此,冯宏志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中国护照,踏上了归途。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他每次回到祖国,总是见不到几个亲人就匆匆离开。
直到1982。
1982年秋,冯鸿志应邀返回祖国,出席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归心似箭的冯鸿志飞越太平洋,直奔祖国探亲团聚。
这是冯家史无前例的聚会。第二代的法娃、丽达、英达等等,以及第三代的十几个孩子,都聚集在北京。流浪老人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当邓小平得知冯洪志已回到祖国后,他立即发出通知,希望能见到冯玉祥的后代。
当冯宏志得知这个消息时,他非常激动。他高兴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爷爷在北伐战争中和邓小平爷爷一起工作过。现在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举世闻名的风云人物。很荣幸能见到他。”
9月14日,邓小平派专车接冯鸿志一家到人民大会堂,并邀请了康克清等老同志。
不一会儿,邓小平慢慢走进来,径直走到冯宏志身边,微笑着和冯宏志握手,显得十分开心。
这是冯宏志第一次来这么大的场合。他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每个人都静静地说,等待邓小平说话。
邓小平坐下来,环视了一周,然后问冯鸿志:“老板怎么没来?”冯鸿志叹了口气,道:“天骐姐姐已经去世了。”
邓小平难过地点点头说:“你姐是我在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那时候她和蒋经国是我们班最小的,才十五六岁。”
关于姐姐的话题,冯鸿志的亲戚告诉了邓小平,非常亲切。
邓小平说:“你父亲冯玉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他一生长期为人民做事,是我们党的好朋友。”
这句话是邓小平对冯玉祥将军的肯定,也是对冯鸿志家人的认可。
说到这里,邓小平还特意提到了北伐战争,当时蒋介石反叛革命,下令清洗* * *人。冯玉祥不仅不听蒋介石的命令,还拿出仅有的400元钱给邓小平和刘伯坚作为旅费,让邓小平立即转移。
这些故事都是冯鸿志不知道的。现在,听到邓小平讲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冯宏志瞬间感到无比亲切。
这次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末了,邓小平特意问,“你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吗?就这么说吧。”
冯宏志十几年前就说过想回家看看。现在他已经回到了家,舍不得离开。所以他说:
“俗话说落叶归根。我老了,没有欲望了。我只想回国定居,有生之年也能为祖国做点贡献。”
邓小平听了冯鸿志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邓小平说:“我看你不用急着回去。你在国外这么多年,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和你接触。你熟悉外国的东西,可以发挥你在国内发挥不了的作用。”
邓小平说这话时,冯鸿志惊呆了。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邓小平安慰说:“我给你两件事,一件是为祖国统一做点事,一件是为‘四化’建设做点事。”
邓小平一说,冯鸿志立刻明白了:“好,我就按你老人家说的办!”
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邓小平与冯鸿志会面的照片,随后冯鸿志受到李先念、王镇等老前辈的接见,并向他传达了与邓小平相同的观点。
这一切,冯鸿志都记得。
那么,邓小平向冯鸿志解释的这两件事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促进祖国统一。
冯玉祥在台湾省还有很多下属,在那里的军官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按辈分,冯宏志应该叫大叔,所以让冯宏志扮演中间角色是有效的。
然后很多国民党军官逃到了美国,他们在美国躲了很多年都异常艰难。所以冯宏志联系他们,希望他们能回国,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冯鸿志和蒋经国是同班同学,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如果我们要和蒋经国谈,冯宏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邓小平在红军时期跟着毛主席,在解决这种事情上也是有远见的,所以当邓小平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冯鸿志也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做好这件事,冯宏志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
也就是说要对得起祖先,不伤害后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只有祖国统一才是上策。
尽管冯鸿志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但蒋经国不为所动。
为此,冯鸿志在五年后联系了蒋经国,并给蒋经国写了一封特别长的信,信中说:
每一句话都是真心实意,其正直和学识真的难能可贵。
但是蒋经国在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前就在台湾省去世了。身在美国的冯宏志本打算前往吊唁,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当他办理入台手续时,工作人员通知他:“必须拿到美国的证明才能入台。”对此,冯鸿志气得当场对他大吼:“真不像话!为什么一定要用外国人的证件才能进入中国的土地?”
虽然冯鸿志已步入老年,但他总能看到父亲冯玉祥将军作为贤人的形象。
从冯鸿志给蒋经国的信中可以看出,他牢记邓小平的指示,一直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这符合他父亲的遗愿。
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冯鸿志是值得尊敬的。
到了晚年,冯鸿志仍拿着先父冯玉祥的亲笔信要求儿孙:“要平民,要节俭。”他告诉孩子,以后一定要回国生活,因为中国是你的家。
如今冯鸿志已经在海外漂泊了70多年。他常常站在窗前给儿孙们讲往事,然后眼含热泪望着祖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