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管理-泰婷婷
第一,流量为王,靠渠排水。
近年来,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展突飞猛进,在界面和功能完整性上,并不输给互联网公司。但打开手机银行app,去掉logo后,主界面是“越看越长”,大部分银行的月活跃指标堪忧。据统计,月APP用户过亿的银行只有两家,分别是工商银行的“三合一一活动”(整合电子银行、E联、E购和工商银行的E生活)和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同样是月度活跃指数。2019年,微信1100万,支付宝100万,QQ 8.23万...各家银行手机app相似的界面和趋同的功能背后,是逐渐一致的客户管理认知,是线下商业思维的简单延续。
记得刚进银行站大厅的时候,总有客户问“其他银行的短信都是免费的,为什么要收费?”其他银行都有微信账户变更提醒,你为什么没有?“每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总是“微信是第三方软件。为了保障客户信息安全,我们暂时不支持微信提醒。“现在不仅支持微信账户变更提醒,金社区、龙支付等业务也借助微信渠道发展起来了。自古以来,流量是做生意的必经之路。为了提高我们手机银行的月活用户,让它“活”起来,“火”起来,在保障金融核心数据安全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现有的流量平台开发很多业务。应加强外部能力在客户服务中的互补作用,加大与一批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构建生态圈,不断丰富获客渠道。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客户是通过网点购买我们的理财、基金等产品,他们往往在成功后并不会对购买的产品进行更多的关注和跟踪。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客户精准推送理财产品信息,将所持有的产品净值、损益变动信息免费发送给客户,方便客户及时做出购买、赎回等决策,锁定投资收益,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增加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和活跃度。
第二,价值驱动,让客户受益
在数字化商业模式下,传统的高投入、不可预知回收的贴广告营销方式已经不适用。数字化运营最硬的武器就是“裂变营销”或者说“场景营销”。裂变是基于用户的口碑传播,是最可控、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营销手段。裂变是将用于营销让利用户换取口碑传播的成本;裂变就是参与和分享奖品。当然,要想裂变成功,必须深挖客户需求,以客户价值为中心。
去年的ETC攻坚战和今年的三金通促销都采用了裂变营销的方式。像金社区的秒杀活动、建行的寻宝活动、信用卡日常签单等活动,都是通过做任务-获得积分-兑换礼品的模式赢得了一定的口碑,同时提高了客户活跃度。除了积分商城,我们还有善融商务、悦生活等场景。这些平台也很优惠,但是知名度和使用率都不高。还可以利用内外部大数据分析,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向客户精准推送产品信息,提高各平台的利用率;我们可以开辟积分使用的渠道。综合积分不仅可以用于积分商城,还可以用于善融商城、龙支付、悦生活等平台的积分抵扣,形成业务发展闭环。
第三,数据共享和协同作战
数字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把线下的播放搬到线上,更不是简单的上报数据。而是要沿着我们希望实现的业务目标去寻找相反方向的数据,真正沿着客户价值链去挖掘和正确使用这些数据,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来匹配和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目前我们还存在大数据碎片化、数据标准和口径不一致、各职能部门相对隔离等问题。导致我们无法形成360°的客户视角,充分了解客户需求。
以企业存款为例。为了了解存款业务的发展情况并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单纯依靠存款余额这一指标是极其片面的。还需要了解开户、有效客户、授信客户、上下游资金的运动规律等一系列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想了解新开户,需要向结算部要数据,想了解小微贷款客户情况,需要向普惠部要数据,想了解同业情况,需要向财务部要数据...在沟通和数据交换方面有一个时间滞后。为了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开发了很多数字营销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并没有真正得到端到端的有效使用。以企业雷达系统为例,其功能全面,但很多功能并未向面向客户的基层网点开放,更多被管理者作为分析工具使用,无法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捕捉和识别机会。另外,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下,银行的大部分职能部门还是比较孤立的。当市场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各部门之间很难迅速达成一致,做出敏捷的反应。而且每个环节流程复杂,需要反复审核,无法快速迭代决策,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
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但对数据的应用分析和再输入不足。接下来,我们应该广泛创新和更新数字营销工具,有效帮助一线客户经理接触客户,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