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红面王的主要经历

河南红王

“红脸王”原本是豫东观众对唐玉成先生的专属称谓,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后来,唐玉成的弟子杨启超因在同龄人中表现突出,被称为“小红脸王”(以区别于“老红脸王”)。20世纪80年代初,古装剧恢复,刘中和和他的红脸剧开始流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等人的音像制品,并发行了名为《豫剧八大红脸》的6碟VCD。从此就有了“豫剧八红脸”的流行说法。渐渐地,“豫剧八红脸”的称号演变成了“豫剧八红脸王”的称号。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中文名:豫东红脸王

Mbth: HenanRedKing

别名:豫剧红脸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豫剧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豫东红脸王

红脸小国王

豫东八大红脸王

代表作品:《柳永下南靖》、《打金枝》、《地堂坂》、《诸葛亮的哀悼》、《赵匡胤登基》等。

红脸国王

唐玉成(1895-1973),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著名豫剧大师,原名馨子,有“红脸王”、豫剧“独角兽少年”之誉。唐玉成是豫东红脸唐门派的创始人,豫东腔最具代表性的大胡子演员。师从匡凤仙,1920后名虞城。他虚心学习了冯铎的唱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名气。他的服装华丽,表演细腻洒脱,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态,唱功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唱腔多为真假声结合,刚柔相济,丰富质朴,耐人寻味。他特别善于运用偷词、嵌词、闪板、哀号(颤抖)等巧妙的唱法,使人听起来粗犷豪放,别具一格。“豫东脸红,豫东脸红出唐门。自从唐玉成以其独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创立了“红脸”学派以来,“红脸”就被戏迷们广为谈论。他创立的“唐门”红脸派对后来的豫剧老派和豫东红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唐派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代表剧目:火烧纪信、串珠龙珠、养和堂、白宇杯、晋阳宫、奔幽州、泗水王、案、取成都、回西樵、抢墓、江东桥、摸碑等65438年至0949年加入虞城县人民剧团,也演出过现代戏,如《小女婿》、《王贵与李祥祥》、《白毛女》、《传枪》。

红脸小国王

(1931-1993),男,山东菏泽市曹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红脸王唐瑜弟子,创办豫剧“杨派”。小学辍学后,杨启超先生跟随父亲从商,后来在商丘市和盛剧院做杂工。1948年底,由于战乱饥荒,剧院倒闭,下海谋生。1952受邀进入固戍县豫剧团(虞城县豫剧团前身),自始至终被视为戏班主角之一。师从唐(唐玉成)学派,但自成体系。前期以二声部为主,后期以大声部为主。善唱善做善读。他的表演洒脱极负盛名,是20世纪下半叶豫剧的杰出演员(1950-1990)。杨启超先生天资聪颖,他很晚才开始学习戏剧,但他已经成名了。他生性桀骜不驯,这也注定了他的前世和后世。他的表演,手,眼,姿势都在剧中,一时间独占鳌头。他曾与豫东著名武术家李国范、著名舞蹈家陈宇莹组成“金三角”。从苏阳到武汉,他四处路演,遍地开花,好评如潮。北京班也向他学习。据说80年代在曹西安演出时,台下有录音机,显示了艺术魅力。以先生为代表的剧目有柳永《上京图》、《闯入幽州》、《龙虎斗与刘新民》、《高与》等。都是传世之作,至今仍被影迷们津津乐道。杨启超先生一生演出很多,取材好,特色鲜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作有《柳永来宁》、《高》、《四君子》、《状元》、《天水关》、《展鸿洲》、《串珠》、《养和堂》、《白虎堂》、《地堂伴》、《八郎探母》、《刀劈》等。现代剧目:《乱世佳人》《杨山之角》《大黄蜂》《红灯记》《沙家浜》《李双双》《杏园》《小白鞋当红娘》;轻剧有《五个女孩》、《来自天堂》。杨启超先生一生中创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段,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八个红脸国王

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刘中和

刘中和,男,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1943,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豫东八大红脸王领军人物,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商丘豫剧团名誉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被誉为“豫剧马”。它的唱腔朴实、豪放、大方、独特、别致。与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豫东“八大红脸王”。在继承唱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演绎了《十五关》。当时在老鱼洞剧院的首场演出,刘中和的第一首咏叹调一落,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此,《十五传》一炮而红。1980年应邀代表豫剧豫东调参加首届豫剧流派演出,并以一首《金枝》轰动省城,创办刘派。65438-0986,央视特别录制了刘中和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黑纱》、《三哭堂》。从此,刘中和的“红脸”唱法传遍了全国。同时,刘中和也闻名中外,被称为“豫东红脸王”。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十五关》、《金水桥》、《洋河堂》、《清风亭》、《血溅黑纱》、《孔明驳》、《三打金枝》、《白红关》、《辕门斩》、《狸猫换太子》、《朱元璋》。

张枝茂

张枝茂,男,出生于1937,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豫剧表演名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被誉为豫剧“活诸葛”、豫剧“活海瑞”、中国戏曲协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协会会员、商丘市戏曲协会理事、商丘市CPPCC委员。豫剧“唐门”派第三代正宗传人、代表人物,师从朱。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戏曲又十分敏感,他被豫剧“红脸王”的得意弟子朱招入麾下。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勤奋钻研豫东唐派的唱腔,用心把握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使他的表演很快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凭着良好的天赋、勤奋的练习和对戏曲的敏感理解,被豫剧“红脸王”、豫东唐门艺术创始人唐玉成看中,悉心指导和引导,带他去上课表演。他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观众的喜爱。后来加入夏邑县豫剧团,成为剧团的台柱,长期担任剧团团长。其间,受小皇后豫剧团邀请赴省内演出,与唐喜成、阎立品、王庆芬、王红丽等艺术家长期同台演出。他以精湛的技艺、出色的表演和谦逊的道德受到其他艺术家的尊重和钦佩。在和朱的精心指导下,革故鼎新,打破中立,继承创新。张枝茂的表演艺术讲究真实、丰富、生动,他的表情生动真实,尤其是眼神的运用深深感染了观众。在袖子、卷口、走秀等技法的运用上,他不追求张扬,而是真实地表达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以人物的“神”为标杆来追求。张枝茂的歌唱艺术,以豫东唐派的红脸唱法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方法,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真假声交替的演唱风格。在他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演出了超过65,438+000个剧目,包括《颜》、《公刘的案子》、《胡家将》、《重游南京》、《卧龙悲悼》、《七星灯》、《泗水之王》等。

刘新民

刘新民,男,1937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又名刘福,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豫东红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继承唐玉成的演唱风格而闻名。他的声音特别洪亮,演唱特色突出,演奏认真,一出场就光芒四射,活力四射。与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豫东“八大红脸王”。刘新民师从李洪友,师从唐玉成。师从李洪友,是个好工人(红脸)。因为他在唱歌上从来不遗余力,从小就被誉为“舍命之王”。刘新民一生演了很多戏,大部分是古装。如柳永的《南行记》、《串珠子》、《养和堂》、《地堂班》、《斩黄袍》、《龙虎斗》、《十五关》、《状元》。尤其是公刘的案子,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看家戏和代表剧目。每次演出都会响起,至今已唱遍苏鲁豫皖各县市,以及豫北、豫南广大地区。流传甚广,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一带几乎家喻户晓,被誉为“红脸王”、“舍命王”、“常胜将军”。其继任者是魏新建和邵。“两案两矛盾”的代表作有公刘案、悬案、反洋河、反徐州。

索文化

索文化,男,出生于1966,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豫剧表演名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首届木兰杯“十大红脸”之首,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平煤豫剧团主要演员。他嗓音宽广,唱功优美,吐字清晰。他不仅武术功底扎实,而且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精华。他生得好,长得丑,招摇。他既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又有刻苦学习、吸收其他剧种优点的精神。他从京剧马派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见他好学。他是豫东唯一一个还会表演武术和玩的红脸师傅。与豫东其他著名的红脸艺人相比,索文化不仅注重唱功,还注重形体表演和歌词的提炼。他的外表得体自然,表演细腻传神。他用两种曲调演唱豫东调,融合了唐玉成粗犷高亢、浑厚奔放的唱腔和唐喜成柔和愉悦、稳重大方的唱腔,在众多红脸演员中独树一帜。他是活跃在基层的演员的杰出代表,是名副其实的豫剧大师。主要代表作品:刘墉赴南京,狄堂班,割红袍,下南唐,烧锅公,三降南京,泗水王,洋河堂,推磨,剁寿,护斗,回京,并让。

洪先礼

洪先礼,男,出生于1966,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首届“木兰杯”十大红脸之一。他嗓音宽广,唱功奔放,朴实大方。与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豫东“八大红脸王”。他不是正规出身的专业演员,但唱功却轰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他没有国家级或省级演员的名号,却创造了许多国家级或省级演员无法企及的表演成就。至今已出版十余部由他主演的视听作品。代表剧目:七星灯、济阳关、阴阳恨、柳永下山东、回京、驾元王、状元传媒、彭其村、大护国、二进宫、公刘案、龙虎斗、公刘案。

谢庆军

谢庆军,男,1963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1992年获“东南五省戏曲展演”一等奖。在此期间,他还与马金凤大师同台演出了三四年,为曾被马金凤称为“豫东瑰宝”的马金凤演出了多部剧目。1994获“河南豫剧大赛金奖”。他的徒弟是豫东有名的红脸老师张、。原来是口音大。倒了以后,就练就了唐(西城)派的嗓子。后来,它跟随杨启超老师演出了十多年。最后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结合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调、湘府调的唱法,练就了一套高能低用的独特嗓音。其唱腔不同于豫东众多的红脸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唱代说,字正腔圆,声线悦耳,奔放激越,既有豫东的大韵,又有豫西的细腻醇厚的音色。谢庆军分别与黄河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合作录制了近65,438+0,000张VCD和DVD光盘,可以说是豫剧录制光盘最多的演员之一。代表作有柳永的《下南京》、《回京》、《景山园恨》、《抢墓》、《骂阎罗》、《七星灯》、《纪晓岚》、《刘和斗》、《单刀会》等。

朱坤芳

朱坤芳,男,1968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豫剧表演名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朱坤芳出生在一个梨园,他的父亲朱瑞杰师从红脸国王唐玉成。早年随大弟子李克让学习戏剧,后入虞城县豫剧团随学习。从那以后,我学习了“三白”和“白思”的发音。其优美的唱腔,大嗓和二嗓的完美结合,具有穿透力的嗓音。高音的唱腔有些苍凉,有些洒脱,有些悲壮,又有些粗犷疯狂,有些细腻,可谓穿帛劈云击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例如,他在《杨家将》中的唱段是在他的老师杨启超的基础上创新的。他的代表作如《剪红袍》、《高关平》、《抢墓》、《取荥阳》、《两狼山》、《泗水王》、《剪黄袍》、《串龙珠》更是精妙绝伦,堪称经典。

陈传明

陈传明,男,1949,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原柘城县豫剧团团长,现为商丘市红脸王豫剧团团长。师从潘玉成,豫东唐门第三代弟子刘玉龙,豫东唐门戏曲艺术第三代传人,主演过各种武生。他与刘中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并称豫东“八大红脸王”。陈传明老师现任商丘红脸王宇剧团团长,现在她带着自己的剧团来演出。活动区域多为商丘周口开封。陈传明老师作为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参加了2011首届“木兰杯”,成为本届“木兰杯”十大红脸之一。主要代表作品有:案、红胡子火龙、小红袍、大太师、界牌关、尹、詹、摸碑、串珠子、大西宫等。

十大红脸

首届“木兰”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豫剧“十佳红脸”

索文化汤涤董事会

景福仓《辕门斩子》

陈传明的“两座狼山”

洪先礼的《济阳观》

黄有良《卧龙丧》

赵辉的《去南京抢棺材》

庆祝“西宫”

卢家声《泗水王》

傅的割红袍

秦福君的“三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