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股市会回调吗?大约什么时候会被叫回来?

挑战2000点的上升趋势已经形成。“技术上,a股已经形成上涨趋势,不断放大的成交量可以印证。”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认为。本周5个交易日,a股市场呈现放量反弹的走势。沪深股指最大累计涨幅超过13%,上证综指跨过1.800和1.900两个重要关口,站上30日均线。a股反弹的空间正在逐渐被打开。基建、水泥、钢铁等受益于政策的板块开始大规模上攻。其他板块也在有序轮动,市场热点此起彼伏。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利好政策,一方面让权重股止跌企稳,另一方面也让部分股票明显走出了上升趋势。“如果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股票处于上升趋势,那么整体市场肯定是在上升。”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认为。然而,市场上的悲观观点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人认为本周股指止步于2000点关口,说明在实体经济全面好转之前,机会只是暂时的。市场总是充满了争论,尤其是对于趋势的判断。“研究人员有时看到的是树,而不是森林。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等因素。如果只是看到一棵树就下结论,那肯定有失偏颇。”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郭芙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远已从公募离职,转投私募。“去年6月5438+10月,研究员也判断今年下半年a股会达到8000点。很多时候,研究界总是雨后送伞。”陈举了一个例子。"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陈对市场的看法是:这是一次反弹,但幅度不会很高。对于支撑股票上涨的基础,陈认为是“股票的长期价值和绝对价值。研究人员看到的是短期的业绩下滑,所以有人认为股价还是会跌。”为什么反弹没有出现在10的前一个月,而是现在?陈认为,所有人都预计10的工业数据相对较差。现在数据出来了,坏消息就要公布了。10这一个月的工业数据实在堪忧。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幅回落,同比仅增长8.2%,较上月低位继续大幅回落3.2个百分点,创下2001三季度以来的新低,基本逼近1998-1999的月度最低增长水平(剔除1的2月春节扰动)。高善文认为,支持市场反弹的因素是“宏观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贸易顺差继续增长,商业银行信贷放松。我们预计,贸易顺差的增长趋势将持续到明年第二季度。”6月5438+10月贸易顺差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再创历史新高。为什么外需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会增加?原因是5438+00年6月,进口放缓幅度大于出口放缓幅度。438+00年6月中国出口增速放缓至19.2%,但同期进口增速放缓至15.6%。CICC对此的解释是,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的加速下降。5438+10月工业生产低迷,导致原材料进口需求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破裂导致中国进口价格下跌;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近40%,出口放缓直接导致这部分进口需求下降。三个因素影响市场高度。“据我所知,本周上海多家大型私募基金正在密集建仓。观点很明确。不管是反弹还是反转,都是赚钱的时候了。”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安信证券的策略更是领先。“全面收购的时代已经到来。”“基金公司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之前大家都很空,现在有的坚决看多了。有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加仓,但有的侧重于基建,有的则是消费品行业。”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4万亿的财政投入表明了政府在政策上保持经济增长的决心,给疲软的证券市场注入了极大的信心。”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对于刚刚转好的a股来说,能够破坏趋势的因素并没有消失。市场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如果外围股市继续下跌,会给a股的持续走强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也是非常大的利空因素,因为房地产和金融作为a股的权重和核心,如果不能止跌企稳,就会被拖累,难以形成大行情;实体经济能否最终好转,决定了a股能否走出熊市。以上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恶化,都可能导致机构大规模抛售,从而打破趋势。165438+10月12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4.73%,165438+10月13日,a股小幅低开,随后一路上涨,最终摆脱影响。有证券行业人士认为,a股不可能走出完全独立的行情,但当a股走强时,可以部分抵消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房价,高善文之前的报告认为房价被高估了20%-30%。“房价高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靠房价下跌来解决。这是一种空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时间来化解,通过居民收入的增加来消除高估。比如1997到2004年,北京和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大幅上涨,但是居民收入却增加了很多。现在看来,房地产下滑的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各地的成交量都很少。“对于实体经济能否根本好转,各方都相对谨慎,未能得出明确、确定的判断。”目前对通胀的恐惧已经彻底结束,威胁是通缩。"高善文警告说。"从心理预期来看,a股下跌是因为对未来投资的担忧。现在这种担忧得到了释放,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逐渐增强,这在股指的走势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认为。CICC宏观策略集团预测,未来一年降息空间可达216个基点。认为财政扩张政策和降息能否有效促进内需是影响中国经济和股市未来走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