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哪些英雄?
1.孙(1893-1935),河北兴隆人,曾任人民抗日救世军军长。
2.童(1892-1937),河北莱文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副军长。
3.张成德(1880-1937),河北张喜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二军第三师师长。
4.郝(1898-1937),河北藁城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5.王平禄(1901-1938),河北迁西人,曾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司令员。
6.邓作宇(1898-1938),河北莱文人,国民革命军第75军139师参谋长。
7.刘连科(1917-1938),河北滦县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8.嘎伦觉(1892-1938),河北满城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旅长。
9.陈昱寰(1897-1938),河北滦县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军长。
10.范柱先(1882-1938),河北馆陶人,山东省第六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兼警卫司令。
11.洪(1902-1938),河北遵化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三路总司令。
12.赵喜章(1901-1938),河北河间人,国民革命军19军70师旅长。
13.杨玉民(1889-1939),河北迁安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政治部主任。
14.魏大光(1911-1939),河北霸县人,曾任八路军120师第二独立旅旅长。
15.马振华(1904-1940),河北盐山人,冀鲁豫边区津南区委书记。
16.解振国(1910-1940),河北谷城人,曾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司令部直属第一特务大队队长。
17.李林(1914-1940),河北威县人,八路军129师新组建的9旅25团团长、政委。
18.武士敏(1892-1941),河北淮安人,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
19.王博生(1915-1942),河北景县人,八路军济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
20.孙益民(1914-1942),河北新河人,八路军济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
21.李永安(1912-1942),河北宁晋人,曾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22.李(1906-1942),河北武义人,冀南第五特派员。
23.陈子彬(1899-1942),河北莘县人,八路军129师新组建的第4旅10团团长。
24.王璞(1929-1943),河北顺平人,抗日少年团团长。
25.李忠(1929-1943),河北蓟县人,抗日少年团团长。
26.郭(1904-1943),河北临漳人,八路军济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路南支队司令员。
27.韩增锋(1916-1943),河北平山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第八师师长。
28.谢昀杉(1905-1943),河北名人,冀南第一专署专员。
29.丁振军(1913-1944),河北滦县人,河北省特委第四区委书记。
白(1873-1941)、
31.马本斋(1902-1944),河北献县人,回族。他曾是冯军军队的首领,但因为不满不抵抗政策,他回到家乡务农。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回民志愿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加入中国。后历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师师长、惠民支队支队长,于1944年病逝。他的母亲白被日本侵略者逮捕,被迫向投降。老人绝食而死!所以朱德称他为“母子英雄”。
32.王少奇(1912-1944),河北香河人,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长。
33.杨小根(1922-1944),河北博野人,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44区2队副队长。
34.高(1916-1944),河北滦县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1区队副大队长。
有保定雄县龙湾村的孙连忠,保定定州北陆庄的陆,莱文的童,保定安新的韩占元,衡水霸州、廊坊东台村的韩福举,衡水泊头、沧州的池凤城、曹福林、程希贤,沧州泊头的孙,献县的刘如明、高树勋,沧州燕山的张之江、高树勋,邢台新河南阳村的庞炳勋,邯郸馆陶的范竹贤。
河北有很多抗日英雄。在我周围和我住的村子里,有几十个这样的人。我叔叔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之一。
但是,我想说一个特别无名的抗战英雄: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他已经80多岁了,又老又脏,穿着满是污垢的破旧衣服,背着深深的背。他背上的骨头已经严重变形,很难行走。他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耳朵,他的听力完全丧失了,因为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董手下的一名炮兵。由于长期的战斗,他造就了他。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人民受苦受难。他从未结婚,也没有子女。
他投身于战斗。后来,他回到家乡,住在一片杏林里,孤独地死在杏林里,被他家的后代埋葬在那里。
可惜我太年轻,不知道面对英雄时应有的崇敬。
河北抗战英雄首先要说河北近代史。河北在清末民初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省份,控制的面积很大,京津冀都是直隶。河北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北京工作的人也不少。尤其是袁世凯当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在天津站训练了一支新军,很多河北人都参军了。北洋的雏形开始形成。冯、王士祯、曹锟都是河北人。民国取代清朝后,尤其是袁世凯死后,河北人扶摇直上。著名的直线开始形成。顾名思义,直接的一条线就是主要领导人都是河北人,比如冯、曹锟、冯玉祥等。当然,有些人来自山东,如吴等。士兵和军官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后来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北洋内部分裂,直系与以段为首的皖系和以张为首的冯系发生战争,都是直系获胜。当时河北的地位大概是全国最高的。第二次直服战,由于冯玉祥的倒戈,直接作战失败,军队入关,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冯玉祥被排挤到西北等地。著名的西北军其实主要来自河北,是冯玉祥的军队。北伐始于1927,旧嫡系吴和孙全军覆没。只有冯玉祥叛变配合北伐,活了下来。1930中原大战,冯玉祥反蒋失败,张学良拥蒋引冯部入关,冯玉祥所谓八大金刚被蒋介石瓜分。宋立科、袁哲和韩福举分别在绥远和山东掌握政权。193195438+08事件中,张学良在东北被日军占领,未开一枪,蒋对张极为不满,于是华北交由宋,宋所谓西北军在京。因此,河北抗战正面战场主要由冯玉祥的西北军完成。卢沟桥事变前有长城抗战,就是29军拿着大刀抗击日本侵略。卢沟桥事变后,抵抗的是29军。前面说过,所谓的西北军主力将领也是山东人,河北人,山东还是河北附近的山东人。比如宋是山东乐陵人,乐陵以前属于河北,解放后划归山东。张自忠是紧挨着河北的山东临清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童,河北莱文人。平津失陷后,日军继续南侵,像保定、石家庄平原城市,基本危在旦夕,很快落入日军手中。太原开始成为日军的另一个战略目标。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河北藁城人。因此,在这65,438+00名为国捐躯的将军中,童和郝是纯粹的河北人。加上这些直接人物,张自忠和赵,河北为国家贡献了四位烈士将领,占40%。可以说也是走在全国前面对国家贡献最大的省份之一。
更别说敌后战场了,那是熟悉的。很多情节都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军区。警备司令部设在保定市唐县何家庄村。时任司令员的聂荣臻同志在贺家庄指挥抗日战争两年。还指挥了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同志生活在晋察冀军区,奋斗在晋察冀军区,最后牺牲安葬在晋察冀军区。
我们伟大的国际友人和无私的共产主义者。
(白求恩同志在黄土岭战役中抢救伤员)
而且很有名
琅琊山五勇士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们提起。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他毅然将敌人引向悬崖,最后勇敢地跳了下去。
现在,琅琊山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时不时有人来参观学习勇士精神,需要传承下去。
在一望无际的苇湖中,产生了战士张嘎的故事。
在西部山区,有一个王二小的故事。
我们知道的都是有名字有名字的故事,发生在抗战历史上和民间的故事太多了。
每一个人,每一场战斗,每一个受害者,都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应该被历史铭记,他们都是为新中国新生活献出生命的人!
发生在平山县南宫龙沟的牛郎王二小。当时中共日报社驻扎在南宫龙沟,离中共中央西柏坡很近。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河北工业大学校友海归教授、杨教授是革命烈士,是全国首批300名抗日英雄之一。
杨(1889-1939),河北乾安县杨团堡人,抗日英雄。原名杨彦伦,参加抗战后改名为杨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第十三名而被封为杨。留学后成为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193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河北理工学院教授、斋武系主任杨痛心疾首地说:“抵抗侵略和复仇,不必讲求军备。”在他的倡导下,河北工学院特别重视军训、体育和武术。他以身作则,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和学生一起打拳,坚持了几年。
65438年至0938年,杨教授从军,与洪林阁一起在冀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后来,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杨教授来到八路军总部,为杨举行了欢迎会。朱(金字旁容)基、彭(金字旁容)基会见了杨,并与他进行了亲切交谈。当杨向和宗报告冀东工农大规模武装起义和红林阁壮烈牺牲的消息时,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总经理朱、副总经理彭对杨的义举和冀东工农武装起义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我同意他向八路军总部提出的“必须发展工业,保证军需”的建议。此时,杨将送给他的500元银元交给朱先生,请他交给《新华日报》作为办报经费。
1939 7月21
下午6时许,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身患重病的杨教授停止了呼吸,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八路军总部为杨教授举行追悼会,朱总司令主持,彭副总司令致悼词。悼词说:杨的逝世,使我军失去了一位亲密忠诚的朋友,冀东人民失去了一位抗日领袖,我们的国家失去了一位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科学家。杨是知识分子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毛主席为杨写了一副挽联:
国家动荡,我们这一代负担特别重;
晏和赵是慷慨悲歌者,仍是典型。
朱总司令题词:
渤海是民族的英雄。
霾风速计,异类挺特别。
冀东起义,我妈吓坏了。
看真相,照耀日月。
杨逝世后,重庆文教界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知名人士于9月1938在沙坪坝南屿中学礼堂为杨举行追悼会,盛赞杨为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和爱国正义感。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65438时至0950时将杨遗体移葬于邯、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前辈杨是不朽的。
我的祖父叫孙炼,是* * *,死在潘家峪,曾任中共冯润县县长。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藁城有郝、何继峰、马玉堂。
藁城北溪村的何继峰打响了七七事变的第一枪。曾任解放军34军军长,解放后任水利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