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毅后旗,总面积8000多公顷。1980,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8]30号)。主要保护对象是干旱地区珍贵的阔叶林。
大青沟位于西辽河流域南部的科尔沁沙地。沟内保存着珍贵的阔叶树混交林,沟上有沙丘、草地和稀疏的林地,与周围广阔的沙丘形成鲜明对比。该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有高等植物700多种,包括水曲柳、黄柏、紫椴、臭椿、蒙古栎等乔木122种。可入药的植物有261种,如贯众、天麻、防风等。这里只有38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如狐狸、金雕、黑鸟和褐头画眉。有132种昆虫,如凤蝶和黑蜻蜓。马勃等真菌15种。
02.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总面积74万公顷。1986,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1990,晋升自治区(省)级;1992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2]第166号);1997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它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鸟类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保护区湿地面积由达赉湖(呼伦湖)、贝尔湖(中国部分)、新达赉湖、乌兰诺尔、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等河流、大小湖泊及湖岸漫滩组成,面积32.53万公顷。草原面积40.83万公顷;这片沙地占地6400公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湖泊、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百信核心区、呼伦沟核心区、贝尔湖核心区、小河口旅游区、成吉思汗耍马庄旅游区。该地区有600多种高等植物,包括丹顶鹤鸨等303种世界级濒危物种的鸟类,蒙古高原特有的35种野兽和30种鱼类,它们按照大自然的生态位规律生活和繁殖。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的有55种,中国分布的有8种,本保护区的候鸟和旅鸟有6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澳大利亚-东亚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也是亚洲水鸟的重要繁殖地。
保护区网站:/
06.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总面积119413公顷。1987,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批准;1994,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第109号)。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大鸨等珍稀鸟类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集湖泊、湿地、草原、沙地、残丘等生态系统于一体,形成了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的玄武岩台地、湖泊平原、湖盆低地、风沙土的景观格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著名的内陆湖胜泰湖系。境内有大小湖泊22个,最大的是达来诺尔湖,面积22833公顷。众多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湿草甸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自然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调查,共有种子植物434种。脊椎动物中,鱼类21种,鸟类133种,哺乳动物15种。基地内有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天鹅、白枕鹤、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这一地区是丹顶鹤、大鸨、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也是候鸟由北向南迁徙的重要中途停留地。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丹顶鹤繁殖的最西端边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网站:/
09.内蒙古自治区白银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北、东、南三面被白银敖包林场环绕,西距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6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13862公顷。197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白银敖包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0]30号)。主要保护对象是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的草地上,处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大兴安岭植物分布的交错带。该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沙地、低山丘陵和河谷,海拔1.300-1.500米。植物主要是蒙古的。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高等植物460种,隶属于68科239属。区内有大面积的沙地天然云杉林,被学术界称为“内蒙古高原草原区仅存的天然暗针叶林生物基因库”。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和停歇的场所,形成了复杂的野生动物种群。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鸨、鹤、天鹅、蓑羽鹤、马鹿、猞猁等。
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
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总面积100400公顷。1997,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8,升格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0]30号);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区,是大兴安岭寒温带草原与森林、东亚阔叶林与针叶林的过渡地带。它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断面,也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景观的一个缩影。该区有6个植被类型,36个群系;野生高等真菌52种,地衣62种,鲜苔植物176种,其中珍稀濒危10种。野生维管束植物700种,其中有国家保护价值的有9种;鸟类17目,46科,1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世界濒危鸟类3种;有兽类37种,隶属于6目14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兽类3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列出了4种哺乳动物和25种鸟类。此外,还有大量的两栖类、爬行类、藻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鸨、天鹅、鸳鸯、黑琴鸡、蓑羽鹤、马鹿、猞猁、黑斑羚等28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中马鹿和黑斑羚种群数量较多,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保护区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南部,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1]45号)。主要保护对象是西辽河的草地、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源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为57096公顷。核心区4238.4公顷。缓冲区面积7763.4公顷。实验区占地45094.2公顷。保护区共有5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主要包括草地植被、森林植被、灌木植被、半灌木植被和草甸植被。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41科81属1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风筝、麻雀、红脚隼、黄脚隼等21种,其中黄脚隼为国际濒危鸟类;兽类有29种,分属于6目13科,其中羚羊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昆虫有158种,分属于7目30属。野生维管束植物有82科301属600余种,此外还有两栖类、爬行类以及大量的真菌和苔藓,生物多样性十分显著。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独特性和脆弱性,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全球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2,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杭盖苏木、银豹屠苏苏木、格日勒图奥登苏木和巴音前大门苏木。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6 54 38+0]45号)。主要保护对象是梭梭林和蒙古野驴。
保护区总面积为131800公顷。距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103km,距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124km。北部以中蒙边境为界,东部和西部分别以敖伦茂德高勒、阿布里和音金乐季节性河流为界。东西跨度140公里,南北跨度22公里。它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梭梭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梭梭林自然分布的最东端边缘,也是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山羊北山羊等和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盘羊等的最北、最东端边界。2000年8月,2万多头蒙古野驴从蒙古迁徙而来。为有效保护返乡的蒙古野驴,内蒙古建立了乌拉特梭梭-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