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的传奇人生。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一集,四川军团来到中缅边境,意图回国,但怒江对岸的驻军并不信任这群来历不明的人。进退两难之际,阿忆率先演唱了冼星海和田汉夫人安娥创作的《六十军歌》,希望赢得对岸的认可。军歌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来自伟大的云南起义之地,……兄弟们用血肉之躯为民族解放而战,捍卫了蔡松坡留下的荣光。这里的蔡松坡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享受国葬待遇第一人蔡锷。

让我们向这位传奇英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致敬。

一、出身贫寒,参军,自古英雄不问出处。

1882 12 18、蔡锷出生在湖南宝卿地区邵阳县东乡(1996,改名为蔡锷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像中国历史上许多穷儿子一样,蔡锷聪明好学。65,438+03岁,秀才。1897年以第三名考入长沙时事学堂,师从当时著名学者梁启超。那时,他是学生中最年轻的,但“他在班上月考中名列前茅,所有的同学都钦佩他。”两年后,17岁的蔡锷赴日留学(注:蔡锷留学是袁世凯赞助的,也有说是他的老师唐赞助的,无定论),先后就读于东京大同学院和横滨东亚商学院。

1900年短暂回国参加自卫军起义。失败之后,蔡锷恍然大悟。现在国家缺的不是弱小的知识分子,而是优秀的军人,所以改名为“华”,意思是“刀锋”,取自南朝梁吴郡写的名句“莲花穿剑,秋月藏”。后来回到日本,先入成成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三期学习骑术。在此期间,他和他的同学蒋方震、张孝准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杰出军官”。

第二,吕布在人堆里,一只赤兔马,一眼就看出了他的英气。

蔡鄂1904毕业回国。当时的中国很少有现代军官,尤其是留学回来的优秀军官。作为海归,蔡锷被推荐为江西军校监事、湖南办事处助理员、广西新军总参谋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局长、广西陆军小学馆总经理、广西陆军馆总经理。蔡锷年轻帅气。他每天都是一蹦一跳,脚上穿着靴子,腰间挎着指挥刀。他令官兵肃然起敬,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后来的国民党军队一级上将、“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是广西陆军小学三期的学生。他曾说:“我们尊他(蔡锷)为神。”

1911年,云贵总督李景熙聘其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相当于旅长一职。这时,在云南新军和吴江会馆中有一大批团员和激进的青年军官,他们积极筹划反清革命斗争。没有参加同盟会,但参加了独立军起义的蔡锷,利用自己的军职,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了绝对的同情和帮助。他曾向同盟成员保证,一旦发生革命,他将给予“绝对的同情和支持”。

第三,侠客,为国为民,先造共和,后保民国。

1911 10六月10,武昌起义爆发,汉朝各省响应。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蔡锷与唐等密约策应。没想到,云贵总督打算下令解散新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0年10月30日夜,蔡锷决定提前起义,由李根源率领讲武堂学生从西北攻城,他率领三十七师一部分攻东南门。第二天中午,起义军成功攻占了云贵总督府。11 10月1,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选为都督。几天后,全省收复,史称“重阳起义”。

这时,蔡锷看到“英国人刺探西藏,法国人刺探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边境不胜枚举,危机已降。屏不固,国不成国。”1965438+2003年5月至7月,蔡锷召集西南五省军事代表,在昆明召开滇、黔、川、桂、粤四省军事联席会议,亲自担任主编,编制了五省边防计划草案。蔡锷提出北方主要面对德、日、俄,东北三省、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联合起来对付;中防和海岸线是英法德日,湖广、两江、直隶、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要联合对付;西南受英法威胁,可由滇、川、黔、桂、粤四省联合应对。后来在抗战时期,西南联防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如对西南国防状况的判断,加强省际军事合作,建设西南交通线,甚至一些具体的战术安排,都与选秀和蔡锷不谋而合。

袁世凯很看好蔡锷,曾这样评价蔡锷:“蔡锷远在黄兴和众民党之上,此人强硬如宋鲛人。”而不是北洋的蔡锷,年纪轻轻就坐拥军政大权,镇守着山高皇帝远的宝地云南。袁世凯不放心。1913 10袁世凯以“三月获准请病假,召至北京善后”为名,被调至北京,受国家经社局监管。事实上,他被剥夺了军权,并受到严密监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让蔡锷非常气愤。他决心以武力“为四千万人的人格而战”。为了避免引起袁世凯的怀疑,蔡锷表面上装作不关心政治,在公开场合反驳反对帝制的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与此同时,他经常在八大胡同“鬼混”,并与名妓小凤仙成为密友。

1915 11月,趁监视不备,蔡娥秘密离开北京,以治病为名前往日本,途经台湾省、香港、越南,于12 19抵达昆明。1915 12月12,袁世凯称帝。虽然当时的人唾骂袁世凯是皇帝,但掌握北洋军队的人不多,也没人敢动武。蔡锷第一个站出来,刚到昆明,也就是65438+年。

四川战场是保家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场。1916年3月,在四川纳溪、泸州与上级袁俊激战。在战斗中,蔡锷使右翼赵主攻;顾品珍中路,正面佯攻,朱德(对,我共和国元帅)和张旭从侧翼迂回,左边刘存厚掩护主力。几线部队连战皆捷,敌主力“第七师,已尽死伤,损兵过半,已无再战能力。”在缺钱缺弹、后方支援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国防军与所谓精锐的北洋军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战斗,成功牵制了敌军主力,促进了全国反帝运动的发展壮大。1965438+200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废除帝制。

第四,人才济济,英年早逝,中国多走弯路。

保卫国家的使命已经宣告完成。然而,再造民国第一功臣蔡锷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其实早在北京被软禁的时候,蔡锷就患有肺结核和咽喉结核,历史上就有记载“遇大风时喉咙剧痛”(袁世凯如果不是真的生病,是绝不会让他离开北京治疗的)。蔡锷击退病魔,前往云南领导抗元起义。由于长途颠簸和风尘仆仆,他的咽喉疾病加重了。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军队工作辛苦,手忙脚乱,不仅声音嘶哑,嗓子也疼,吃饭困难,病情越来越严重。梁启超得知蔡锷病情加重,特地叫来重庆的德国医生阿米什,到泸州诊治。不幸的是,阿米什做错了诊断,用了驱梅疗法,给蔡娥打了一针春田,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7月6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蔡为四川总督兼巡抚。此后,蔡锷病情迅速恶化,虚弱得走不了两三步,声音微弱。9月9日,蔡锷驶往日本,住进福冈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这时,蔡锷说话极其困难。医生诊治后认为,蔡锷的咽喉疾病是结核杆菌渗入咽喉所致。当时没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蔡锷身体太虚弱,无法进行喉切除术,只能用药物控制和调理。165438+10月7日,蔡锷精神大有好转,但大限未到,已是一片死光。到了晚上,病情急转直下,进入垂死状态。165438+10月8日凌晨4点,一代名将蔡锷,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眷恋和一生的丰功伟绩,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35岁。

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指挥云南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中阵亡,有所贡献,恳请罗培金等人核实请愿奖状,以示公正;他短命,未能为民国尽心尽力。应该是薄葬。”蔡锷虽然不想重葬,但北洋政府“没有满足他的要求”。1917四月12日,蔡锷回到故乡,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国葬第一人。孙中山的挽歌:一生慷慨的阶层都受到保护;马在万里。梁启超写挽联:知恶不如死;这不是我妻子的错,但谁会呢?

蔡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可以改变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情,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的历史专家曾评价说:“如果蔡锷没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国的历史早就被彻底改写了。”

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向蔡锷将军致敬!

参考资料:

" 1《军官团》病情每况愈下,蔡鄂的革命之路还有多远?》

”2“白翊钧《蔡鄂五省边防计划草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