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将军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前妻王根英,照顾他岳母的生活,并把他的妻子和妹妹嫁给陈锡联将军。

1949年8月,武汉盛夏,到处烈日炎炎。为了解放西南,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驻守武汉,准备从鄂西派兵到贵州,挺进四川。正当战事正酣,军机告急之时,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突然从赣州赶来,闯进陈锡联总部,大声吼道:“胖子,你不好看吗?”

陈锡联吓了一跳,向陈赓身后望去,只见一个漂亮的姑娘,圆脸,气质高雅端庄。没等他回过神来,陈赓附在他耳边低声说:“这是我妹妹,看中了就当老婆!”

此时,陈锡联的妻子一年前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34岁的陈锡联憨厚,与陈赓有多年交情。知道大哥喜欢捉弄自己,以为陈赓又在跟自己开玩笑,笑了起来:“你姐姐?你有这么漂亮的妹妹?这六七年前的老把戏,早就被识破了。”

原来,六年前我在延安党校学习的时候,陈锡联是陈赓的宠臣,经常跟他耍花招。每次捉弄弟弟,陈赓都良心不安。她一直向我保证,会给他介绍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儿媳妇,但从来没有兑现过。

但这一次,陈赓的表情严肃了。他一本正经地说:“这真的是我妹妹!她是王根英的小妹妹,叫王宣美!”

听前妻王根英的话,陈锡联没指望什么。他看着面前眉清目秀的女孩。一看就是个江南女子,被她们的话说得脸红心跳。

王宣美原本是上海女工。王根英牺牲后,她照顾了陈赓和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多年。后来她去了解放区,在陈赓家里住了一段时间。陈知非长大后去了北方大学医学院,今年刚刚毕业。

陈赓对王根英有很深的感情,一直把王选梅当成自己的亲妹妹。听说陈锡联单身没人管,连招呼都没打,就带着王宣美去了武汉,怕错过这门好亲事。

陈锡联对她有好感,在陈赓的催促下,他们很快结婚,生了四个孩子,在一起呆了半个世纪,而陈赓将军和陈锡联将军则成为我军有名的“大将军”。

1939年,王根英被日军杀死;1957年,陈赓将军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2010年,他思念了他53年的第二任妻子傅雅去世。陈赓的五个女儿一起将骨灰安葬在湖南湘乡市龙洞镇胡荃村故居后面的山上。三块丘陵形状的花岗岩石碑立在一起,给陈赓留下了一生动人的爱情故事。

陈赓从小就很固执己见。6岁入私塾,12岁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13岁时,逃离家乡,投奔湘军吕涤平部。他被编入第6团第2营,成为一名士兵。

而他之所以要离家出走,是因为陈赓奶奶想让这个大儿子早点结婚,抱大孙子。

1916年夏天,陈赓刚从一所高中放假回来,家人马上为他安排了婚礼,让13岁的陈赓和15岁的陈璧君举行婚礼。陈璧君住在离龙洞镇十多英里的前城镇。他家条件不错,有几十亩地。他父亲是地主,祖父是项将军,所以“适合”陈赓一家。

陈赓在外面新学校学了一年,受新思潮的影响。他非常反感包办婚姻。另外,他还年轻,没有做丈夫、做父亲的想法。所以他一直不肯承认这段婚姻,要求断绝婚姻关系。然而,他的父母不会听他的建议。没有比陈璧君条件更好的女孩了。再加上奶奶急着抱孙子,放假就把媳妇接进门,想做生米煮成熟饭。

陈赓吵了一阵,没人理他。他得穿上新郎的衣服,拜天地。洞房里的人散去后,新房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倔强的陈赓望着窗外清冷的月光,下定决心离家出走,不让别人控制自己的命运。

父母睡着了,里外一片寂静。陈赓看了一眼脸朝墙角斜靠在床上的新娘,默默地说:“姐姐!我为你难过!我不怪你,你也不怪我。我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走了,保重!”

他带着准备好的小行李,星夜前往长沙,报名参加湖南国防军。

陈赓的祖父陈贻琼是湘军将领,曾获曾国藩手书的“大树常青”称号。他的叔叔陈坤是湘军老兵,官至二品。他参加过甲午战争,陈家大院里总有一把八十斤的大刀,这让陈赓从小习武。离家后,他直接选择了跟笔。

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军阀混战。个子矮小的陈赓,拿着一把高达头顶的枪,跟随湖南国防军四处讨伐,参加了讨伐吴的战争,驱逐了湖南巡抚赵恒惕,维护了法律。他毫发无伤,却因为战功提升,从二等兵成为上士。但他厌倦了这种整天混战的生活。1921年,18岁的陈赓离开岳阳军营,到长沙任粤中铁路湖南局办事员,积极夜校学习,后走上革命道路。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经常遇到汪精卫和陈璧君。一见面他就开玩笑说我老家有个老婆叫陈璧君,我不想娶她,这让陈璧君很尴尬。

多年后,陈赓和孩子回忆往事时说,其实陈璧君的文化水平很高,“我错怪她了”。但他毕竟才13岁,不想早早被自己的小家庭束缚。参军时,他把原名改为陈赓。

他离家多年,一直没有家里的消息。后来新娘不见了,这让陈赓感到有些惭愧。

1921年,陈赓进入长沙自修大学,从此开始革命活动。1922入党,1923去上海大学旁听,认识了上海工人运动中的女工代表王根英。

王根英是浦东人,比陈赓小三岁。她从小就是童工。18岁的她已经是罢工运动,参加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她成熟稳重,美丽勇敢,陈赓很喜欢她。

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军校。因其矫健的身姿和过人的才智,在一年级学生中脱颖而出,与何、并称为“黄埔三杰”,后来成为三杰中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一位。

1927年5月,正在参加北伐战争的陈赓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包括来自上海的王根英在内,共有82名代表。

对她有好感的陈赓,四年后再次见面,看到王根英已经成长为运动中的杰出女性代表。她看上去精神抖擞,与众不同,她对她越来越佩服,于是决定利用两个星期的会议宝贵时间,猛攻并“拿下”王根英。

已经是北伐军特务营长的陈赓,战争经验丰富,但还是生平第一次求爱。于是,经过“慎重考虑”,遵照军令,他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郑重向你求婚,希望你嫁给我!”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折好纸条,让旁边的同志把它交给王根英,没有感到任何冒昧或唐突。

王根英突然收到这样一张便条,既唐突又好笑。她没有意识到这张纸条传达了多么感人的爱,但她觉得被冒犯了。于是,为了一报还一报,她用茶杯把纸条用水弄湿,当场贴在了会场的墙上。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尴尬和尴尬,但百折不挠的陈赓被王根英的举动所激起,觉得这个女孩很独特,必须被征服,于是递上了第二张求婚纸条。

第二张纸条也被王根英贴在了墙上,所有的代表都注意到了他们的行动。斗志顽强的陈赓以强硬的态度迅速交出了第三张纸条。心胸开阔的陈赓觉得,经过长期的了解和今天的行动,他看得出王根英的坚决拒绝代表了她对待感情的态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女孩。

自从遇到真爱,他就不怕把情书公之于众。反而来开会的都是他的战友,对陈赓很了解,知道他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人。

第三张纸条也是王根英贴在墙上的。她以为这会给陈赓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在会议休息的时候,代表们看着贴在墙上的纸条,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并公开询问王根英的态度。陈赓厚着脸皮站出来,站在人群外面大声说:“我觉得她应该嫁给我。我们是绝配。”

周围人也起哄说:“陈赓能打,长得帅,嫁给他吧!”

相反,王根英脸红了,跑了出去。

通过这件事和他周围人的介绍,王根英也注意到了陈赓。虽然他很幽默,看起来有点不拘小节,但是他很真诚,很有才华,很有决心,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他写的情书也很真诚,让他不禁有些感动。

会后,和邓听说了此事,并要求陈赓放弃“强攻”。他们还建议他去王根英“道歉”,以便通过道歉加深他们的了解和建立感情...

与此同时,周恩来夫妇也上前向王根英详细介绍了陈赓的经历和性格。王根英听说陈赓在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中的光辉事迹后,十分钦佩他,正式同意了陈赓的提议。在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黄埔三杰”各有所长,就是的笔,何的嘴,陈赓的腿。顾名思义,擅长文章,何擅长演讲,陈赓敏捷,走起路来很快。

不过这个沈星太保在南昌起义的会昌战役中受了重伤,1927。他的左腿中了三枪,胫骨、腓骨和脚踝都断了。

敌人搜索时,陈赓本想一枪爆头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想到新婚的妻子,于是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脱下外衣滚到附近的一条田沟里,满身是泥和血。当敌兵逼近时,陈赓屏住呼吸,使敌兵误以为他是个死人。踢了他一脚后,他走开了。

这年年底,脱离队伍的陈赓经香港来到上海,找到了新婚妻子王根英。王根英喜出望外。他到处找医生疗伤,送牛会林骨科医院治疗。可惜因为伤势持续太久,陈赓的腿保住了,但从此只能一瘸一拐。

病愈后,陈赓化名王勇,在上海负责肃清特务和掩护地下党的特殊工作。他和上海人王根英建立的小家庭就是最好的掩护。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时期,他们苦中作乐,过了几年难得的团圆生活,并于1929生下了他们的儿子陈知非。

1932年6月,陈赓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军参谋长。1933年6月,就在地下党转移到苏区之前,陈赓和王根英被捕入狱。

在黄埔校友的帮助下,陈赓于当年5月成功逃出南京,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而王根英则被关押到国共合作时的1937,出狱后来到延安与陈赓团聚。

在此期间,王根英的家人四处躲藏,靠她的小妹妹王选梅在工厂里当童工勉强维持生计,而陈赓和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多年来一直和奶奶、姑姑生活在一起。

不久,陈赓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赴山西开展抗日斗争。任命王根英为129师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

3月8日,1939日军包围济南军区根据地,129师后勤人员早已全部撤离。陈赓听说妻子平安无事后,放心地回到了太行山,而王根英突然想起他还有一个挎包,里面装着重要文件和公款。拿回来后被日军追上,倒在机枪扫射中。

消息传来,陈赓深受伤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3月8日是我无法忘记的日子,也是我最痛苦的一天。”

他思念同甘共苦的妻子,陷入悲痛之中。他发誓要为她守节三年,把怒火发泄在敌人身上。他在战斗中特别勇敢。1940太岳军区成立后,消灭日寇几个旅,在日占县城拉出几个点,破坏铁路数百公里,一举成名。

1943年,40岁的陈赓在身边战友的热情介绍下,认识了25岁的女神枪手傅雅。傅亚曾是康达大学总政治部文工团成员,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大户人家。她家十个兄弟姐妹因为价值观不同去了不同的营地。在大哥的带领下,她带着傅、四个兄弟姐妹投奔延安。不久后,因为认识上的分歧,傅雅的未婚夫也是她的表妹。

在周恩来的关心下,陈赓和傅涯在延安结婚了。婚后也是聚少离多。王力可根英,陈赓体贴并真诚地爱着他的第二任妻子傅涯。

而他对前妻王根英至死不渝的真情,让傅涯非常敬佩,所以他对身患残疾、年龄大15岁的陈赓关怀备至。婚后不久,她要求将陈知非从她祖母身边带走,一起生活。1946年,在收到陈赓和傅涯的来信后,王选梅才知道,姐夫陈赓还活着,而姐姐王根英却在几年前去世了。不久,在陈赓的安排下,她随17岁的陈知非来到解放区,与陈赓夫妻同住。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的傅涯很快就和王宣美成了姐妹。王宣美从此以后一直叫傅雅“大姐”。

陈赓认为胜利指日可待,国家建设需要理工科人才。因此,他建议他的儿子陈知非去学习工程学。陈知非和王选梅都来到北方大学,他的侄子学习工程,他的姑姑学习医学院。陈赓感激王家多年来对儿子的照顾,怀念英勇牺牲的前妻。看王宣美年纪不小了,干脆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把她嫁给了自己的铁哥们陈锡联。

对于王根英远在上海的母亲,陈赓准备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以表友谊。

1961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负责组织哈尔滨军工的陈赓长期劳累,导致心脏病反复发作,英年早逝,享年58岁。从那以后,尽管家里困难重重,孩子又多,傅涯仍然坚持每月给王根英的母亲寄生活费,完成她对陈赓的心愿。

陈赓死后,傅涯伤心欲绝,瘦弱不堪,体重只有82斤。为了表达哀思,她开始阅读整理丈夫生前的笔记、书信、文章等资料,出版了《陈赓日记》、《陈赓将军传》等书籍。在此过程中,她了解到王根英在上海工会运动中的杰出表现,深感钦佩。她四处寻找过去和王根英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同志。

她独自抚养年幼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并把他们培养成人才。陈赓的五个孩子中,三个少将,两个教授都有一个儿子,他可以在九泉之下微笑了。

2010年,傅涯病重去世前,嘱咐子女将陈赓的骨灰带出八宝山革命公墓,与王根英合葬。2011年,他们五个孩子去了湖南湘乡,把陈赓、傅涯、王根英一起葬在陈赓故居后面的山上。

陈赓的两次婚姻反映了他的个性。他选的老婆,一个思想开放,一个敢于战斗,勇于牺牲,一个贤惠正直。这些高尚的心灵之间萌发的感情是深沉的,执着的,纯洁的。陈赓一生真诚,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抱负。正如陈毅元帅所评价的,“陈赓就像一块玻璃,从里到外清澈透明。”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两位杰出女性的真爱和生死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