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原香》有感

最近看了杨本芬老师的新书《我的芬芳》。我一个下午就看完了。她写了自己60年的婚姻故事,描述了一个在婚姻中不受待见的女人的孤独,伤透了我的心。看完之后好几天都静不下来。

杨老师讲了一个普通男女家庭生活的故事。作品非常易读,语言简单,内容接地气。我简单介绍一下内容:讲述了一个60岁的婚姻故事,没有暴力冲突,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家暴,没有出轨,没有逃跑,等等。

曾就读于共产劳动大学的认识了县医院的陆医生,第一次见面就对对方产生了好感。由于他的家庭背景,陈会才即将被派往农村。这个时候,嫁给陆博士似乎是最好的出路。

蔡慧很喜欢陆博士,但没有马上结婚的愿望,因为他们刚刚认识,彼此只见过两三次面。她才20岁,还想继续深造,也不想这么年轻就结婚。但出于现实原因,她嫁给了陆博士。

婚后对婚姻的憧憬很快破灭。虽然陆博士是主动提出结婚的人,但他似乎并不准备因为结婚而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任何改变。他的精神归属仍然属于这个单位。在工作中,他对同事、病人、老乡都很大方友好,但对新婚妻子却很冷淡严格。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鲁的很多做法都可以称之为冷暴力。蔡慧不明白,只是不停地喃喃自语:“没想到你会对我不好……”在痛苦中,她想寻求解脱,想自杀,但孩子熟睡的脸阻止了她,她自言自语:“不!我生了她,你应该养她……”

生活在柴米油盐的鸡毛中一天天的继续,伴随着60年,进入了人生的后期。

这部作品是从蔡慧的角度写的。男女主角同病相怜,各有各的委屈。一开始都是对对方有好感。婚姻中也有许多成分,但更多的时候,女主角蔡慧感到婚姻深深地伤害了她。

当生活逐渐平静下来,读者以为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对夫妇终于可以和解了,但书的结尾却扭转了这种预期。

当问鲁,下辈子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鲁博士明确而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有”。这三个字表达了他对婚姻的感受。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共度一生的两个人,在感情中彻底失意,而本该互相温暖的人,却互相伤害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杨老师曾经解释过她写这本书的原因:我就是想写一个女人的情感经历,一段普通的婚姻,婚姻里没有坏人,却充满了痛苦。有我对生活的观察,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感受,包括迷茫。而这个困惑写了之后也没有得到解答。

有记者问杨老师,写完这本书,你的困惑解决了吗?从那以后你就放下了吗?杨老师回答,一点也不,既不回答也不放下。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生活比小说更艰难,生活比小说更复杂。我也从杨老师身上看到,一个女人一辈子没能得到情感满足的遗憾,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不会愈合。相反,因为生命越来越接近终点,人们更容易审视自己在生命中的得与失。那些他们一直渴望却从未得到的情感,化作尖刀,再次刺伤他们的心。

大龄女性通常是一个隐形群体,她们的感情生活更是被忽视。他们年轻的时候,生存常常陷入危机,精神生活不可避免地被视为奢侈品。

《我的芬芳》填补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一项空白。显然,类似的婚姻如此之多,表面风平浪静,但深处却潜藏着精神危机的暗流,却鲜有作家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书写。

杨老师写,不加粉饰,正视自己的经历和婚姻的真相,不仅写下了婚姻中的苍凉,也为男女主人公写下了一些珍贵的回忆。她说这是一本勇敢的书,我也这样认为。

和鲁医生让我想起了我的婆婆和公公。他们真的很像。公公对待工作生活都是认真细致的。很男性化。

陆看起来像是他身边的一个熟悉的人。他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形象。鲁博士代表了一类人。

在我看来,鲁博士是男权文化孕育出来的典型男性形象。很多男人都有类似于鲁博士的特点,通俗的话叫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少吗?当然很多。那么,鲁奇怪吗?其实并不少见,也不足为奇。

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出生在2000岁。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环境中的一些固有的东西和观念逐渐形成了他的心智和大脑的建构。

好好生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人生什么时候会出乎意料的精彩;好好写,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波澜壮阔的,没有记录的生命都随风而逝,仿佛不曾存在过。

我给杨本方先生一个大大的赞,他步入老年,勇于写这本书。我们都应该学会录音。生命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