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野心:纳入淘宝客,包围拼多多。
5月22日,传闻已久的“淘小铺”正式上线。
它的定义是“一个基于社区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淘小铺的核心是降低卖货门槛。
不仅简化了开店流程,还整合了淘宝的优质供应链,让店主专注于C端的商品传播,不用考虑渠道和售后问题,让普通人也能“一键创业”。
打开“淘小铺”APP,可以看到店主要做的就是挑选商品,然后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在yinghoo-tech的测试中,你甚至看到了APP中的“小店卖货指南”,里面有教店主如何发朋友圈不被折叠、把文字链放在评论体验中更好等技巧。
这是典型的社交电商逻辑,即依托社交关系链销售商品。
此前,最著名的社交电商平台是“从五环外崛起”的拼多多,以及月初刚刚在纳斯达克敲响钟声的欢聚时代。阿里是不是也看到了社交电商的热情,想去肉搏战?
一直被认为没有社交基因的阿里,这次能做到吗?
据淘小铺相关运营负责人介绍,推出淘小铺的目的是“淘宝用户中有大量喜欢分享和参与评论的用户,有大量新开店铺的卖家...所以我希望通过淘小铺,这些普通人也能加入进来,完善淘宝生态圈”。
当然,降低开店门槛,丰富淘系生态,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认为背后的目的不止于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早在上个月,11,淘宝就已经公布了针对淘小铺的管理规范,我们从中提取了两个关键信息:
流量获取只能从淘宝站外渠道向买家推广,不得通过任何不正当手段参与淘宝站内公共领域流量分配。
淘小铺有两种交易方式:商家在APP内购买商品可以获得更低的折扣;买家通过与商家共享链接进行购买,商家获得佣金,并支持“推荐人”的发展,推荐人帮助销售商品,即一级分销系统。
总结一下就是:自购省钱,他买赚钱。了解阿里生态的人一定很熟悉这八个字,因为这是很多淘宝客网站或者app喊出的口号。
什么是淘宝客?你可以简单的把淘宝客理解为淘宝商家的渠道提供者:商家给商品设定佣金,淘宝客人在各种渠道推广商品赚取佣金。其中,月活跃度超过11亿的微信,是淘宝客中最重要的淘金者之一。
但是,淘宝客群对微信又爱又恨。一方面,因为社区的转发和分享,大大提高了商品推广的效率。另一方面,淘宝客受到了微信的严重冲击。
2017年底,微信封禁大量淘宝客微信群、微信号、小程序。2018年中期,微信实施新的《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密码淘被禁止,而朋友圈密码淘的文字链是淘宝客中重要的推广方式之一。
“目前在微信上的淘宝客里,大玩家自己做app或者网站,比如红人。还有一大批零散玩家会买一些社交机器人,在群里推广。因为风险更大,收益低,所以这些人会对淘小铺感兴趣。”资深淘宝客瞿伟(化名)告诉我们。
言下之意,淘小铺的形式和玩法的核心,更像是为微信里的长尾淘宝客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营销工具。将这些散兵游勇“编入”正规军,在微信生态中为淘宝攻城略地。
“当年,淘宝客的团爆了。大家都说淘宝官方想出一个淘宝客的工具,而且是以邀请码的形式测试的。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要邀请码。”另一位淘宝客向我们回忆道。“那时候有些人比较矜持。他们首先分析了一个很长的部分,然后发送链接。有的很粗暴,直接开始在社区和朋友圈推广图片。每个人都非常兴奋。”
然而过了五六天,淘宝客们的热情开始降温。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他们赚不了多少钱,”瞿伟说。
首先,在一般的淘宝客网站或者APP页面,会同时显示优惠券和佣金。他们就像两个挂钩,优惠券挂钩用户,佣金挂钩淘宝客。
但是在淘小铺没有设置优惠券的选项。此外,根据换算,淘小铺的商品佣金率大概在8%-20%,而一般淘宝客网站的一些商家为了推广,佣金率设定在30%-50%。
可以说,淘小铺的这两个挂钩“不太高明”,更何况淘小铺只是提供了一流的配送体系。
此外,由于淘宝客长期被微信压制,很多淘宝客也转投其他电商平台,成为JD.COM客、很多客、优质客等。我们注意到很多淘宝app都是以“四站合一”为口号进行推广的。在没有优惠券,佣金率低的情况下,淘小铺自然不如这些“四位一体”的网站或app。
还有一些客户多的小程序,可以直接跳转到拼多多小程序购买优惠券,不需要复制文字链,在淘宝店铺打开,这也是一大痛点。
所以淘宝客户即使对淘宝的供应链和品牌厚度有信心,仍然保持“观望”的态度。阿里招淘宝客不容易。
不过,虽然陶小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背后的意义依然深远。因为这是阿里首次推出专注域外流量的社交电商产品。
之前虽然我也以社交群的身份推出了“每日抢”支付宝小程序,但还是在生态里的股票上做文章。这一次的目的很明确。利用社交电商,我们将触角伸向微信,寻找新的补充。
“淘小铺的推出,明显感觉阿里有点着急,急于防御拼多多等平台。拼多多的崛起让大家看到了社交电商的巨大价值。对于这块肉,阿里放不下。”一位电商行业的从业者告诉我们。
事实上,这种以平台赋能小B商家,共同服务C端用户的S2B2C模式,最早是由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提出的,曾鸣是这样描述的:
“S是一个大的供应(链)平台,大大提高了供给侧的效率。B是指大平台对应一万、十万甚至更高的小B,让他们完成对客户的服务。s的大平台不承诺小B给你提供流量,会保证你的生存,但是给你提供后台支持,小B得自己去找流量。”
对于拼多多来说,每一个队长都是小B,每一次团战都是寻找自己流量的过程。可以说,曾鸣提出的理论已经在拼多多、欢聚等社交电商公司得到了验证。难怪拥有完整供应链和万级小B商户的阿里如此渴望涉足社交电商。
但社交电商是手段,挖掘下沉市场的新增量才是目标。
拼多多通过攻占下沉市场,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现在,阿里要发起反击了。
在阿里不久前发布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特别强调“淘宝天猫移动月活跃用户达到7210万,比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分别增长14万和2200万。其中,超过1亿的新增消费者中,有77%来自下沉市场。”
可以说反击已经初见成效。
无独有偶,另一家电商巨头JD.COM也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瞄准了“社交”和“下沉”。
在2019 JD.COM 618全球品牌峰会上,JD.COM零售集团轮值CEO徐磊表示,下一步,JD.COM将与腾讯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微信的一级入口与微信的二级入口对接,打造不同于现有场景的模式,通过全方位布局挖掘微信的社交流量,在三六线城市俘获用户。
过去京东的布局。COM在微信上的一级“购物”入口更像是一个引流通道,几乎是JD.COM WAP站的翻版,并没有让流量变得热闹起来。
去年在618,JD.COM在“JD。COM购物”,让他初尝社交电商的滋味。数据显示,“JD。COM购物”同比增长24倍,下单人数同比增长17倍,这也是JD.COM决心继续加大社交电商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为了抵御拼多多,阿里和JD.COM“机缘巧合”地加入了社交电商业务,与众不同。
但是,两支正规军进入战场“围剿拼多多”能给战局带来多大的改变?至少现在还没有。
以淘小铺为例,曾鸣为S2B2C模式提出了五个赋能维度:SaaS工具、资源集中采购、共同质量保障、服务整合、数据智能。目前,淘小铺只做到了前三点,除了供应链,在产品上的竞争力还不够。然而,社交电商在JD.COM的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
有意思的是,相关数据显示,拼多多第一季度新增用户中有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持续上升。这是淘宝和JD.COM的战场,说明拼多多转而进攻“淘”和“东”的腹地。
三国在电商领域的争斗,谁死谁活,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