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辉简历

1966,大队组织人员支援月华乡泸沽运河建设。那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谁还愿意自觉去帮助别人?大队领导百思不得其解,22岁的刘德辉却主动申请支援修渠。在他的带动和阴影下,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站出来报名了。由于刘德辉在支援建设中表现突出,被党组织吸收为光荣党员。从1972到1986,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村民的支持下,刘德辉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营长、大队党委副书记。

老一辈的人都说,那个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当官不容易,而且只要你当官,就有资格和理由摆架子,讲气派。但刘德辉没有。他以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村民的信任为动力,扑下身子,投入到工作中。他时刻为乡亲们着想,放弃家庭为大家服务,以* *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领导干部的标杆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谈到过去,他说:“领导和村民都相信我,支持我,所以我会是一个好家长。”他这样说,这样做,一做就是十几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耕作还远没有科学技术和良种的应用,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和质量都很一般。但爱学习、见多识广的刘德辉提出了培育良种、增加产量的思想和主张。他说,“那时候,我是个小领导,小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他立即成立了一个农业技术小组,由他亲自领导。首先,将西昌生产的一种水稻与国外生产的另一种水稻混合,从而杂交出一种高产优质的大白米。经过第二次科技种植,证明这种糯米亩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近200公斤。粮食送到粮站,粮站也因为质量好,以一斤到一斤半的价格收购。试验成功后,村里150亩地种上了大白稻。他还把改良品种传给其他生产队种植,让大家一起享受应用技术和改良品种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