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解说词
云南学者:大理应列为中国古都香港大公报5月22日A14版。
本报记者刘茵21日云南近日,云南省著名民族历史学家、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人杨提出安、京、洛、宁、开、安、杭、郑、大理并称为“中国九大古都”,其创新观点引起社会科学界关注。杨郑重提出,大理是中国第九大古都,是公元8-13世纪东南亚最大的古都,是中国第四大古都,是中国最长的古都,是继安、京、洛阳、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等中国八大古都之后的西南第六大古都。据杨考证,公元739年大理为南诏都城,至公元1254年大理国灭亡。它是南诏、大长河、大庭、大义宁、大理国和中国王朝的都城,共516年,没有大庭,仅次于Xi安、洛阳和北京。并且在8-13世纪上半叶,定都大理的六国政权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王朝体系。与同时期东南亚的大国和政权,如蒲甘、真腊、高棉、交趾(李朝)、象帕、夏莲特拉王朝、三佛齐(斯里兰卡之死)相比,无论是建都时间、城市规模、人口、经济、文化、国际影响都无法与大理相比。这些都证明了大理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古都之一。杨还在“中国大古都”这一传统学术概念的基础上,对内涵进行了创新和延伸,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了“中国大古都”的学术观点及其界定的四个必要条件: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或其他朝代的首都,直接推动和极大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后来中国版图的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建都200年以上(仅包括作为正式首都的时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在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后,它仍然延续至今,成为一个地方或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杨在《云岭论坛》中提出“8-12世纪大理是中国第九古都,东南亚第一古都”。
云南网5月20日报道2010。
云南网讯(特约记者辛向东)5月15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云南省社科领域最高规格的文化讲座“云岭大讲坛”上,云南省著名80后民族历史学家、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人杨主讲“大理与南诏大理,西南六朝古都”。杨在本次“云岭论坛”上郑重提出并论证了516年大理南诏、大理的时间、都城规模和人口、建筑布局,以及它们对中国、东南亚、南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影响,并将大理古都与中国其他古都、东南亚、南亚古都进行了比较。首次提出了大理是中国第九大古都、8-13世纪东南亚第一古都、中国第四大古都、中国最长古都、西南六朝古都等五个新的学术概念和观点,在全省社科界掀起了“大理古都”的文化现象。
杨经过多年对中国古都文化和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传统学术概念“中国大古都”的基础上,对内涵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了“中国大古都”的学术观点及其界定的四个必要条件: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或其他朝代的首都,直接推动和极大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对后来中国疆域的完整作出了贡献;建都200年以上(仅包括作为正式首都的时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在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后,它仍然延续至今,成为一个地方或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杨称安、京、洛、宁、开、安、杭、郑、大理为“中国九大古都”。
当日,在云南省社科联学术报告厅的“云岭大讲堂”,高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观众以云南民族学会、云南传统蒙古学会、省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为主,达300人之多,在省会大理掀起了一股文化旋风。杨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云南南诏大理研究会筹备组组长。曾两次在大理电视台讲授《南诏大理名人与人物》、《洱海文明与对外交流》系列课程,2009年应邀参加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
(3)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第一部地方民族版《百家讲坛》的再解读——对20世纪80年代后历史学家叙述大理百家讲坛的思考。
2008.08
张馨娜来自:凤凰博客
作为一个80后的有志青年,面对当下的舆论,我有时会陷入各种争议和言论的沉思,很多观点和看法我都不认同。虽然80后已经进入创业期,摆脱了学生时代,也出现了李想、韩寒、郭敬明、刘翔这样的杰出人物,但社会仍然继续为我们80后生产出微薄的话语,“追求时尚、享乐主义、物质至上”,同时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知之甚少,完全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发现80后的我们,依然有着60、70甚至40、50年前的理想和抱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不懈努力,不畏名利,忍受孤独和艰辛,奋斗不息。
上个月,吃完饭,19:30,我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拿起遥控器。当我到达大理电视台3频道时,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学者——南诏大理历史学家杨(节目名称)正在大理论坛上做讲座。当时讲的是南诏军攻占越南河内(唐安南当政时)。没想到,云南人建立的南诏国有这样的记载,而且这个疆域横跨西南四省。这是云南人第一次在北部湾——南海建立海军,并在南海与唐朝舰队作战。我曾经只听我爷爷说过,唐朝的时候,南诏水师和唐军在洱海上有一场水战,不过那是内陆湖。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浩瀚的海洋中,我们云南人建立了一支海军,曾经拥有控制南海西部海域的权利。我被这位年轻学者生动新颖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这个大理专栏简直就是《百家讲坛》的云南版。从那以后,每周一周三19: 30 ~ 20: 15,每周四12: 20-13: 05,我就一直坐在电视机旁看大理论坛。渐渐地,我从一个对家乡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变成了一个知之甚少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访问了论坛,成为了观众。有一天,一个考上大理电视台做编辑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她的同事在大理论坛的栏目组。因为大理学院的学生7月份放假,缺少观众,就让她帮几个朋友做现场观众。就这样,在幸运的七月,我三次成为大理论坛的现场观众,与这位年轻的学者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尤其是他所说的段传说中的真实人物,段传说中的段誉之谜。也是我这个“金”第一次了解到四大恶人之首段誉、段、段延庆的历史原型,以及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对这两位风流潇洒的春哥(段)和(段誉)以及对南诏有了新的认识。
在作为现场观众的几天时间里,我了解到这位青年学者不到27岁(出生于81年11月),是一位彻头彻尾的80后。这是我觉得最惊讶的地方,而且他不是学校老师,也不是研究所的研究学者,而是一个普通的经济专业的公务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因为他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投入,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在孤独和贫穷中坚守。从2004年开始,我开始写《大理皇帝传》、《大理新史》(第一、二卷)、《大理喜洲家谱新考——云龙》等。最近正在努力写一本精彩的外国文化、洱海文明、对外交流的书,在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学术观点,让人关注...
作为80后,他不同于其他同龄人,有着五四一代的爱国主义和60年代复兴民族文化的精神。当今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在年轻人的意识中逐渐淡化。从事历史、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进入了严重的“老龄化”断代危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才能继续发展。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以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保存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延续。
在云南和大理,这也是当地经济振兴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当代人在“物质丰裕”时代精神充实的最佳食粮。
作为这位80后的历史文化学者——杨,我们应该把他树立为中国80后复兴民族文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把这位中国史学界的新秀推向一个肩负历史和民族重任的平台,以此作为重新解读和评论80后文化历史代言人的标准,重新审视我们高度关注和争议的80后一代。同时,我也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有这样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