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将军的简历介绍了他自己。
营长的宣传停止了。从尖刀排位置转回来的金凯莱抱怨道:“妈的!让他们执行战场纪律!开枪!杀了我们所有人!他们只知道用尺子量地图,但我们走的是直线吗?让他们看看。有人爬这座山吗?问问他们,这条路,是从哪里有人走的路!..... "——李存葆《山下的花环》
上面引用的两段话,相信对* * * *战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不陌生。无论是许的愤怒,还是金凯莱的吐槽,都反映了战时组织指挥中指挥员或参谋处的一个普遍弊端:无视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等实际自然地理条件,简单粗暴地用指挥尺在地图上计算距离,然后在此基础上设定部队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结果往往是,尽管他们尽了最大努力,但部队不能全部按时到位,这将对作战产生负面影响。
以1979年初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守边作战为例:在东线,徐任司令员,要求41军121师从那坡方向进攻,执行北线战役任务,12小时推进80公里。结果最快363团32小时,全师近3天到达指定位置。
而从龙州方向进攻,执行插入南向战役任务的42军124师,则被要求在当天18之前插入高平,配合41军在三到五天内消灭高平地区之敌。但实际情况是,70公里的路程走了差不多4天,直到20日,战士们才到达高平城。
两次战役北线和南线插入的部队未能按规定时间插入指定阵地。战役发起前,* * *指的是日落前插入到位,关闭高平门,到达越军包围圈的战役决心。(必须指出,执行深层次的运动不是许的风格,他只是执行命令。许自己的打法是:全线铺开,同步推进,由浅入深,分而围之,稳扎稳打,歼灭对方。但是这个政策被上级否决了!)
西线:昆明军区以杨得志为司令员,要求38师114团在满额以南渡红河,沿廊囊、金龙、登上,7个半小时前进38公里,插在代乃,接替39师一个营在代乃东南无名高地的防御任务,后插在本Xi艾、宋伟龙,阻击敌36544114团进入111高地时,因为道路狭窄,被116团挡住,根本无法前进。18日下午,根据部队命令,该团由执行穿插任务改为当面对敌攻击。在战后的检讨中,认为备用路线没有选好,道路太窄,通行能力太低,以至于没有按时到位,被迫改变任务性质,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实战的经验教训证明,执行穿插任务,科学计算时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指挥员在接受穿插任务、制定穿插作战方案时,要准确计算、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通常要根据突防距离、敌情、路况、天气情况、完成任务时限、部队装备重量等因素,将突防全过程分成若干段,充分估计各段可能出现的情况,规划好各段时间,留有余地,避免准备不充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地图上的距离和现场距离的区别。尤其是在热带山地丛林,由于地势起伏,路线曲折。一般来说,地图上的距离要增加50%以上的倍数,才能与实际距离大致相符。如果在地图上测量为4公里,现场设置为6公里更合适。作为指挥员,切忌忽视地形因素的影响,直接用尺子丈量行进距离。
部队因为地形、道路、天气等自然地理因素,不能按时占领进攻的起始阵地,不能在上级指定的时间发动进攻,怎么办?对于这一不利局面,奉命率领夺回阴山的11军31师* *指挥员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处置。廖师长考虑到部分队伍受地形、道路等因素影响未能到位,到达指定阵地的队伍已经相当疲劳,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短暂休息,毅然两次向上级提出推迟炮火准备时间。他的沉着为部队赢得了完成攻击准备所需的极其宝贵的50分钟。31师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打了一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成功收复阴山,体现了廖老师卓越的指挥能力。
我们的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但不能白白牺牲,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作为指挥员和参谋,不能只拿一把尺子去量一张地图,士兵是两条腿的!
作者是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重点研究中越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