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应该说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即铜石结合时期。夏朝的青铜器已经初具规模,到了商朝,青铜器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我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青铜刀,约公元前2700年。

扩展数据:

青铜器制作技术

扇型铸造法和失蜡法,扇型铸造法是较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别假货。

1,风扇铸造法

模铸法又称压铸法,先用泥塑模具,雕刻出各种图案和铭文,阴干后烧制,制成母模。然后用母模制作泥模,泥模也阴干制作陶模,将合金熔化,再将合金浇注到陶模的型腔内,制成青铜成品。

根据古代青铜器作坊遗址出土的实物,结合青铜器的形制分析,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多为范式铸造而成。

模型铸造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铸模,用粘土塑造青铜的基本形状。在准备好的泥模上画出青铜纹饰的轮廓,凹的部分直接从泥模上雕刻,凸的部分单独准备后粘贴在泥模表面;

第二步是翻扇,即将事先混合均匀的细泥紧紧压在泥模表面,拍打后将泥模的形状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第三步,把泥块组合起来,分成几块,然后烧成陶器。这种粘土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器。陶器模型组装起来形成器物的外腔,称为外模。外模制作完成后,将一层薄薄的用于翻模的泥模均匀地切掉,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模,在内模上刻上青铜器的铭文。内外模连成一体,内外模之间切割的缝隙就是铜液存留的地方,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青铜器的厚度;

第四步是浇注,将铜液倒入陶瓷模具中。待铜液凝固后,打破内外陶模,取出铸好的青铜器。一套陶器模型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不可能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

第五步,打磨翻新。新铸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不清,需要打磨翻新才能成为精致的青铜器。

2、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用于青铜和其他金属物体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铸件的模型,然后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泥芯,涂抹在外面。加热烘烤后,蜡模完全熔化脱落,使整个铸造模型成为一个空壳。然后把溶液倒入其中,它就会被铸造成物体。物件可以雕刻精美,有镂空效果。湖北省睢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像和铜盘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失蜡铸件。

在春秋晚期,中国人可能已经发明了失蜡铸造工艺。失蜡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先用易熔化的石蜡制作蜡模,蜡模多次浇入细泥,使其变硬,形成铸件形状。然后,将铸件烘烤并玻璃化。在这个过程中,石蜡融化并流出,在铸件中形成空腔。最后,将铜水倒入型腔中制成物体。

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形状非常复杂的青铜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青铜板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尊盘被认为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3.泥浆铸造法

一次铸造物体的铸造方法称为泥铸法。如果器皿的形状过大或过于复杂,就要把整个器皿分成几块,翻过来分别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单独铸造。铸造多个较小的物件时,会将多个铸造模具叠放在一起,从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性铸造多个物件。这个过程称为堆积铸造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物件,春秋时期出现,汉代逐渐流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