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简历
许出身贫寒。小时候,由于家庭的艰苦,九岁的许开始在一家鞋店当学徒。有一次,他过年在一个老乡家吃红薯,太香了,但是吃不到想吃的那么多。于是小小年纪就许了个愿:“以后,让大家随心所欲地吃红薯!”十二岁时,他成了一名泥工。他的建筑生涯就这样开始了。许从一个小工升为大工、大师傅。到了中年,他已经成为厦门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虽然他的身份变了,但他的草根本质没有变。许与100多名建筑工人成了兄弟。1918,厦门市建筑学会成立,许当选会长。到1925,厦门市建筑协会已有9个分会,会员8000余人。行会的座右铭是许的名句:“有公愤无私仇。”厦门市建筑协会会员亲如兄弟,一起为人做事,一起为社会做事,不计个人恩怨。
为什么一个建设者会有如此高尚的情操?这可以追溯到徐的少年时代,那是在清末。一天晚上,许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见教堂的窗户里堵着一群人,还有一口生硬的带着外地口音的闽南话,于是走上前去,看见一个教堂的牧师,邀请他进去听。牧师在布道时,不知怎么突然提到中国有一位改革家,孙逸仙(也就是孙中山)。后来,许从各方面了解到孙中山是一位革命家。他看到清政府腐败,国家衰弱,屡受列强欺凌,于是发动革新运动。但当时孙中山是清朝通缉的“四大盗匪”之一。
从那以后,许就非常崇拜孙中山先生,认为当时中国已濒临亡国边缘,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人才是救国救民的理想领袖。他很佩服他,暗暗下了决心。如果有机会,他会跟随孙先生,加入他领导的团体。
就这样,在1907年,许通过孙中山的好朋友黄乃松和后来担任厦大校长的的介绍,正式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并实际主持了同盟会在闽南的会议。辛亥革命爆发后,许亲自率领革命军,攻打清政府在厦门的“提督衙门”,占领了清政府在厦门的权力中心。与此同时,他与中山先生的友谊与日俱增。后来广州发生政变,孙中山先生在珠江上的军舰上避难。他亲笔写了一份委托书,任命许为福建贼军总司令。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许停止从事实际政治活动,回归建筑行业,成立建筑公司,在鼓浪屿、厦厦等地兴建多处建筑,并亲自设计建造鼓浪屿“曹纯堂”。他对国家和厦门的关心和他的努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