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张自忠的横山武彦死了多少年了!

中央电视台《新闻发布室》播出“张自忠将军,将于16年8月6日逝世”。以下是节目内容。

1940 165438+10月16,当时国民政府各界政要齐聚重庆梅花山,为一位牺牲的将军举行“全措”安葬仪式。所谓“全措”,就是暂时浅埋而不深挖坟墓,抗战胜利后再举行隆重的国葬。在此之前,只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蔡元培先生获得过国葬的荣誉。

在全措大典在重庆举行之前,中国* * *已经在延安为这位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和周恩来亲笔题词“精忠报国”、“为国捐躯”。

这位受到国共两党高度赞扬的将军,就是当时中国陆军第33军总司令、第5战区右翼团的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出生在山东临清。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盟军最高将领。

据史料记载,1940,16年5月,张自忠将军在战场前线与日军激烈交火后牺牲。他有八处受伤:右肩和右腿两枚炮弹,腹部一处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部和右前额各一颗子弹,大脑塌陷变形。可见最后的情况是悲惨的。

1940,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关键一年。为了把中国变成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日本人试图迅速摧毁中国。1年5月,日军共调集15万兵力,企图突破湖北香河东岸防线,进一步向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推进。

当时在第五战区负责右翼防御的张自忠将军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但香河东岸的中国军队无法承受日军的强大炮火,战线不断沦陷。张自忠决定强渡香河,亲自到前线指挥战斗。

记者:“一线是什么概念?离日军有多近?”

林志波:“就像一个军人,就像一个班长,他在前面。当时中国的军队因为火炮火力和枪炮都很少,在和日军的通信范围内,所以他在范围内作战。他的有效射程是300米。按规定,这个位置的指挥员一般不能上前线。”

听说总司令亲自渡河督战,河东兵士气大振,逐渐控制了局面。但其他部队进攻受阻,没有按照张自忠的计划到达指定地点。日军迅速调整部署,调集两个师围攻张自忠。到16年5月,张自忠本人和身边的几十名警卫被日军三面包围,只有东北方向的包围圈没有完全闭合。如果我们想撤退,这是最后的机会。

记者:“如果他这个时候离开,他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林志波:“还有机会活下来,完全有机会活下来,因为李文田将军他们撤了,因为张自忠允许他们去,说你不能去。最后他知道不行,不行就不撤。”

记者:“这种把自己杀死变成人的想法存在多久了?”

林志波:“他有一个意志,就是军人为国而战,不计生死。这是他一贯的想法。为国牺牲,用生命报效国家的思想,来源于七七事变。”

提到七七事变,很多人想到的是国家被毁灭的痛苦,家人分离的辛酸,辛酸和痛苦背后对日寇和汉奸的仇恨。

而张自忠将军内心的痛苦,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七七事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日军开始向驻守北平的29军进攻。7月28日,29军副军长童和师长赵相继阵亡。29军抵挡不住,军长宋奉命离开北平,时任29军38师师长的张自忠奉命代理北平市长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

林志波:“29军因为他的仓促撤退,留下了很多家属,有的在南苑、大红门、小红门作战,留下了很多尸体。张自忠派人收尸安葬,留在北平的家属全部安置。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重新安置,一些人需要去南方。他给了一些资金撤离撤退。”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他不是特工吗?当然会有代理的通知。后来听说有大通告,老百姓很讨厌。当他们看到这个通知被撕掉的时候,当然对他很不领情。那时候爱国就是忠诚,打仗就是忠诚。每个人都清楚,留在日本并与之合作是背信弃义的,也是忠诚的。”

其实张自忠早就预见到了老百姓的这种反应。当宋要他留在北平时,他不愿意。

林志波:“《秦德纯回忆录》中有明确记载。秦德纯是北平市市长,29军高官。当时,他记录了他参加了一次内部会议。他说张自忠不愿意。后来,宋大发脾气,说你们都听我的,服从命令。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听?说这话的时候,张自忠后来也呆了。

记者:他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吗?

林志波:他知道最后送走宋先生和秦先生的时候,他是流着泪的。

随后几天,舆论矛头直指张自忠。全国各地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声讨张自忠“叛国变节”。当时,一些主要报纸都以非常醒目的标题分发文章,如《自以为是》、《在张邦昌之后》等等。

记者:“那段时间张自忠本人有没有看到这样的报纸?”

林志波:“我看过。他告诉身边的人,以后只有我会粉身碎骨,理顺世间的真相。”

一个抗日将领莫名其妙成了民族罪人。张自忠忍辱负重,继续自己的使命。日军要求张自忠通电反共反蒋,遭到断然拒绝。

代理北平市长十天后,张自忠发表正式声明,辞去代理人一切职务,几经周折离开北平,来到天津,准备南下。在天津,他见到了失散已久的家人。

张廉云:“平时爸爸回来的时候家里都很热闹,但是这次他不声不响的回来了,爸爸跟我叔叔说,以后家里的事情你来打理,你跟嫂子商量一下。也许我父亲就是这样一种委托丧事的心情,他认为这些姑娘,你看,我和我叔叔的女儿们,每人会给一点钱作为她们的嫁妆。”我们不敢送上门,家里人就冲到门口给邻居看。父亲悄悄地戴上帽子,穿上便装,走了。"

记者:“你是他女儿。他有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

张廉云:“没有。你知道我们家是一种,而不是传统的道德吗?封建家庭,我们家的感情很有内涵,不露声色,说我和我爸没说一会儿爬到我爸肩膀上,一会儿抱着我爸。不,我们都是一种什么,不是那种,很微妙。”

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告别,没有家庭成员和父女之间的拥抱,就这样分开了。张廉云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

与现代的告别不同,父亲没有拥抱女儿,女儿也没有亲吻父亲。张廉云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

张自忠以汉奸的名义去南京认罪。在南下途中,南京国民政府以“弃责重叠失地”为名,发布命令,解除张自忠的职务,接受调查。

张自忠到达南京后,向蒋介石报告了此事,蒋介石要求张自忠在南京休息一段时间。前方战事吃紧,他却无所作为,张自忠忧心忡忡。正在这时,熟悉情况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召见了张自忠。

林志波:李宗仁找他谈过之后,他说要帮他。他非常感激。他当时做了一个表态,就是用善良去重建。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因为你背了太久的黑锅?”

林志波:“张自忠很清楚,他的命取决于能否再给他一次抗日的机会。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士兵会死于怯懦。他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没有机会报效国家,没有机会带领兄弟们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这对他来说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所以这个时候帮助他的人就认为等于救了他,等于用善意重新创造。他会一直到死。必须是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包括宋。”

在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劝说下,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批准张自忠回归军队,临时撤换由张自忠旧司令部第三十八师改编的第五十九军军长。被“免职”的张自忠终于有了洗刷冤屈的机会。

1937年底,侵华日军分南北两路,从华中、华北向徐州、台儿庄进攻,形成围攻态势。1938 65438+10月,日军13师开始进攻淮河防线,张自忠奉命率领59军增援淮河守军。发动进攻前,张自忠对部下强调:“无论谁能打败仗,张自忠一个人是打不了败仗的。我会带领大家拼命保卫国家。”。

林志波:“当时他说谁都有可能打败仗,我不能,于是带着必死的决心,全军官兵深知他司令员的心情,于是奋勇反击,连续打胜仗,把13师赶回了淮河以南。”

日军南北进攻徐州的希望落空,只好调整战略,从华北左右两翼进攻徐州。3月1938,11,张自忠再次奉命前往山东临沂,阻止日军从左翼进攻。被称为钢铁军的第五师,被日本人视为铁军中的铁军。

林志波:“我来了一个多月,为了四郎跟坂口打完。张克侠的日记中有一段记载,当他最终击败坂本诚四郎时,他非常生气,因为他在这支军队中失去了声誉。作为日本王牌军,被中国杂牌军封杀,恼羞成怒。好几次,坂本诚四郎好几次想自杀。”

这一仗,59军歼灭日军5000余人,日军左右翼联手台儿庄的计划彻底破产。中国在台儿庄的军队毫无顾虑,消灭了孤军奋战的日军第十师团。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张自忠回到部队后,立下赫赫战功,一时名声大噪。就连日军也给他冠以“当代活关公”的称号。

1938年,张自忠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再次歼灭3000余人。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撤销对他的“撤职查办”处分,也没人再提平津失陷以来压在他身上的汉奸名声。此后,张自忠率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将军升任总兵团总司令。

1939年8月,已经是33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到重庆述职,并去拜访冯玉祥先生。冯玉祥先生对张自忠很好。正是在冯玉祥的提拔下,张自忠在29军从见习军官成长为高级将领。离开时,冯玉祥目送张自忠离开。然而,张自忠的举动让冯玉祥大吃一惊。

林志波:“我转身回来了。回来就在冯先生面前摔了一跤。冯先生惊呆了。他说你在干什么?他49岁,集团军司令、将军跪在他面前。张自忠含泪告诉他。他说,冯老师,你养育了我一辈子。我活着的时候,要忠于国家,不辜负您的栽培。我死了就像忠魂一样,像鬼英雄一样,此生不辜负你带兵练兵的智慧。冯先生后来听到后,愣住了,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他知道张自忠送了他这么大的礼。他是什么意思?张自忠说了这话,和他告别,回到了前线。”

在重庆期间,张自忠将军还接受了《大公报》记者王怀兵的采访。他说:“华北沦陷,我带着负罪感在全国各地打仗,每一场战斗我都会身先士卒,但我要以死报国。记者先生,你知道我天天拿‘陈’二字。”

张自忠将军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几乎成了惯例。一线官兵既被他的英雄气概所鼓舞,又担心他的安危。

林志波:“他有一个警卫营长叫手枪营和杜蓝哲。营长杜蓝哲给他写过一封信,说自古以来,官员分职,各司其职,就是你在一个领域里是统帅,你指挥几万人。如果你个人出了什么事,就会影响全局。”

记者:“没错。”

林志波:“我理解张自忠说的,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考虑。他说,一个有着五千年民族历史的国家,一个大国,却被日本这样的小国侵略蹂躏。他作为日本人勇敢吗?日本不怕死吗?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高级将领太怕死了。如果不积极带领大家视死如归,奋勇作战,怎么对敌?这场胜利肯定不会像我们预料的那样自然到来。不顺其自然,就得靠生活去改变。”

胜利取决于生活。此时,张自忠正在前线与侵华日军殊死搏斗,搬到沦陷区生活的张廉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亲。33军在上海有一个秘密电台,家人通过这个渠道断断续续地与张自忠保持联系。在发给弟弟张子明的电报中,张自忠不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而且始终表达着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0年4月,张自忠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要女儿连云和侄女连玉到湖北前线会合。自从将军离开天津后,他已经两年多没见过孩子们了。

张廉云:我父亲赢了这场战斗,让我和我妹妹一起去。我非常高兴。我想我老了。我不能像孩子一样孝顺父亲。我应该照顾我的父亲。过了几天,又来了一封电报,大概这是四月还是几月,也就是一个月以后,我带了余,我妹妹叫余,也来了,这样我们就知道父亲在打仗。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和姐姐一起,还是做点准备,做点衣服吧。

张廉云猜对了,他父亲要打架。张廉云没有猜到的是,他的父亲将要打一场恶战,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战,他的父亲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了。这就是节目开头提到的战役,早夷之战。让我们见证英雄的最后一战。

5月6日晚,张自忠决定渡江督战。他给33军副总司令冯治安写了一封信,说了他最后的告别:“我们带着我们的最终目的(死亡)向北方进发。无论做什么,都要从良心上寻求安慰。以后是说再见还是告别,不得而知。”

张自忠渡河后,迅速与河东部队取得联系。经过三天的战斗,日军后方道路几乎被切断。日军发现对方有一个电台,不停地到处发消息。他们断定中国军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已经到达前线,于是通过技术手段确定了电台的位置,并迅速集中两个师的兵力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包围。但张自忠坚持了下来。

记者:“那他为什么不退?他是将军。他应该知道自己三面受敌,他应该撤退。”

林志波:“劝他退的人很多,因为有的人是为他的人生着想,有的是为以后的战局着想。比如他的幕僚李文田劝他撤,他的幕僚徐伟烈也劝他撤,但是张自忠很生气。我们可以以官员身份退出。他当兵的命不值钱吗?他们的生活肮脏吗?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吗?他说什么都不能撤回。今日无我必有敌,必有无敌,且持续至战争结束。”

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张自忠对于不撤退有自己的战术考量。

林志波:“那时候张自忠被围了还很乐观。当时他给外围打电报,要求他的主力38师和180师迅速过来。他的意思是对敌人形成反包围,我把它遏制在里面,包裹在外面。这不仅在这场战斗中拖延了敌人,而且对战斗非常有利。如果做得好,我们可以打一场歼灭战。”

5月16日上午,援军尚未到达,但日军三面包围圈已经合拢,开始猛攻张自忠。由于张自忠身材高大,身穿黄色军装,目标明显,日军从三个方向交叉火力向他开火。到下午1时,张自忠已多处负伤,手下只剩下几十人。当时战场东北角只有一个缺口,张自忠组织苏军顾问和部队其他非战斗人员撤离。我仍然战斗到死。

记者:“有没有人直接告诉他,他的决定可能是不明智的?”

林志波:“当时总参谋长将军对他说,他说张总司令,我在公开场合是你的下属,在私下里是你的朋友。他说今天的战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还是应该撤退。他听了这一番劝解,后来也没再争辩。他一点也不严格。他非常温和地告诉李文田。他说你可以走了。你们都走吧。我去不了。”

到下午3点,援军还没到,张自忠身边只剩下几个人。

在日军战史资料中,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这样记录的:第四支队的列兵藤冈拿着刺刀向一个看起来像地方最高指挥官的大官冲去。那个人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盯着藤冈。二等兵藤冈感到他的眼睛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威严,不由自主地站在原地。。。。。

林志波:后来有人从张自忠后面开了一枪,打中了他的头。张自忠的表情露出了很不舒服的表情。这时,他看到张自忠,张自忠还没有倒下,就过来了。他拿起枪托朝张自忠的头上砸去。这时,张自忠再也站不住了。他身中七枪,像座山一样倒下了。(音乐、定格、慢速)

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在打扫战场时,在这个大块头士兵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支金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大字,并从他身旁的手提保险柜里翻出了“一号伤员徽章”。惊讶之余,日军立即立正,恭敬地向遗体敬礼。随即,尸体被担架抬到39师司令部。在确认了尸体的身份后,日本军分区负责人左凯·村上下令让人做了一个棺材,将尸体庄严地收敛到棺材里,安葬在陈家集。坟前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支那将军张自忠之墓”。

增援张自忠的三十八师几个小时后赶到,从几个奄奄一息的伤员口中得知了张自忠将军的下落。官兵们哭着说,夜里攻击陈。经过激烈的战斗,将军的尸体被抢了回来。

一代名将战死沙场,终于实现了他“身先士卒,身先士卒”的诺言。一个曾经被心爱的同胞误解羞辱的抗日名将死了,终于实现了以死报国的愿望。而这个时候,他17岁的女儿张廉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去前线看望她的父亲!

张廉云:“有一天这个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说张被杀了。”

记者:“我先看到报纸了。”

张廉云:"是的,我真的不明白事情。所以,你看,父亲又打胜仗了,日本人造谣说是这个,其实我也没看大文章。那天舅舅,哥哥,嫂子,姐姐都来我家了,舅舅流着泪说。他说,云,我叔叔对你好吗?我说我叔叔对我很好。他说你父亲走了,你父亲死了。这时,哥哥、嫂子、姐姐抱着我哭了。如果你想我们,我会告诉你我的事。我家是父母,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听了我的话,我跌入了深渊。我从没想过父亲会牺牲。”

记者:回想一下。张自忠将军是你的好父亲吗?

张廉云:如果我父亲不做出牺牲,他会是个好父亲。那时候他很爱我们。我还记得在我大约12岁和13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父亲坐在我的床上,抚摸着他的胳膊说:哦,张廉云已经成为一个大姑娘和一个大孩子了。喜欢这种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张廉云现在是一个老人,张自忠将军已经离开他的国家65年了。这位本不该死去的将军,除了抗击外侮,报效国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

我想用这部电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