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史料
历史上伟大的名字
荣县历史悠久,名人众多。这里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和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驱许的故乡。是雍正朝太子(乾隆皇帝的老师)何涛的故乡杨贵妃的故乡。民国时期,先后有黄、、、吴廷魁、杨等五位省长。黄、等人还担任了民国时期的民政部长等重要职务,拥有将军级以上官员70余人。容县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很多华侨在东南亚等国家的经济界举足轻重。
陶瓷工业史
容县建立于金代,唐宋时期为岭南五治府之一,辖14州60余郡,成为桂东南的政治军事中心,当地经济文化也随之突飞猛进。容县在唐代已经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陶瓷业也相应发展起来。到了宋代,由于政局稳定,加上政府的官营民营工商业政策,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决定了瓷器业的空前繁荣。景德镇青花瓷业传入广西,与宋政府将对外贸易的重心定在广州有很大关系。瓷器在当时是大宗出口商品。政府对广州进出口贸易的重视和鼓励,吸引了许多商人和工匠南迁,刺激了两广的瓷器生产。由于地理优势,容县(容馆所,又名容州)吸纳了包括景德镇窑系在内的大量人才,当地制瓷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容县的制瓷业发展迅速。为适应外销的需要,荣县的能工巧匠在继承唐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各地名窑的先进技术,还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容县博物馆现存的海鱼瓷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没有瓷器”。在宋代,荣石县不仅有更大规模的瓷窑,而且技术更加熟练,质量提高,技术不断创新。1992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古陶瓷科技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定,荣县是世界上最早在瓷器上烧制铜青釉和铜红釉的地区之一。英国著名陶瓷考古学家罗斯·马蓬?特科特和罗斯?克尔还专门发表论文,盛赞荣县宋瓷的技术创新。在他们看来,如此多样化的陶瓷烧制技术创新是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我们应该提到中国史书中荣县人制造瓷器的记录。荣县博物馆现在保存着这些世界上罕见的绿色和红色琉璃瓦。这是一种独特的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铜绿色釉。高温烧制而成,釉色多为青绿美观。由于烧制温度的影响,它们有的是绿色和黄色,有的是蓝色和紫色,有的是棕色,少数器皿由于还原火焰的性质被烧成五彩的红色釉,令人惊叹。城关窑址目前有60多处窑址,当地人也说有99处之多。这么多窑的产品,这么高质量的瓷器,大部分销往国外或国外,这在当时是一个奇迹。据专家介绍,文物工作者在南宁、桂林、柳州、广州等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城关窑瓷器。当时,更多的城关窑瓷器通过江秀和广州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因此,宋代外贸出口创造了容县瓷业发展的最繁荣时期。不巧的是,到南宋绍兴末年,荣县地区发生动乱,瓷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据明代永乐版《荣县志》记载:“自大顶甲子始,至仁辰,屡遭蛮攻,民患困顿,产权房居动荡。”在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荣县城关窑不得不被焚毁和废弃。这座古窑的遗产今天仍然存在。解放前,城关古窑址因为靠近市区,又是工厂集中区,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几乎被摧毁。剩下的还能鉴定的窑少得可怜,剩下的杂草丛生。直到荣县解放十几年后,荣县城关古窑址才得到有关部门的相当重视。197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对容县城关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500余件。在这前后,县文物部门也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已收集整理出3000多件标本。这些出土文物的发现,进一步揭开了荣县城关窑址的神秘面纱,让世人领略了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