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汉族人是怎么过的?
中国人过清明节有明显的地方差异:
1,江苏
江苏省清明节,泰州农民习惯在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舟”。镇江人用七片柳叶泡茶,据说可以明目。丹徒县庐山附近的村民,至今还保留着“望棉”和“绵山”的旧习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的日子,村民们争相祈福。
2.上海
上海过去清明节吃桃粥和紫笋茶,还有祭祀平台,迎城隍巡城的习俗。
3.安徽
徽州府在清明桃心泉酿酒。清明节,贵池县,妇女们制作蚕茧来祭祀蚕,祈求蚕的丰收。泾县称清明节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在坟头树上挂纸钱,称为“野鬼”。
4.浙江省
在海宁县的清明夜,养蚕家庭睡觉时会将蚕卵裹在棉衣下。据说蚕种流行起来会很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采青螺”。海盐县清明有龙船表演。泰州府有一株清亮的簪柳,名为九娘驱香。绍兴人上坟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送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孩子。舟山人上坟祭祖。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人们先割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动泥土,以培育坟墓,故称扫墓。然后点上香,点上蜡烛,摆上螺蛳、青饼、条纹饼、碟子等供品。老式的父母领着全家人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行礼。仪式结束后,在坟顶插上竹条,焚烧纸钱和钱,并向看坟的孩子分发“麻钱”(麻钱是绿饼,有圆形和菱形)。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汤饭”。
5.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给墓穴添加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房子,避免夏天漏雨。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祖坟公祭后,全民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和菜肴,称为“房食”或“水会”。南北朝时期的“斗鸡”习俗在鲁北地区也一直保留着。这一天,宾县的孩子们用煮鸡蛋互相支持。谁先打破鸡蛋谁就输了。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稻牛”。有句谚语:“打千骂千,一顿清清白白”。
6.湖南
长沙的《清明插柳》叫《追忆似水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打水,几个月味道不变,特别适合酿酒。新田县农业谚语:“清明,万物成”。
7.陕西
兴平县明确,公婆互赠纸钱,互拜坟墓。富平县家家户户在清明请名山之泉来取水,与一位神共赠。它被称为“游泳”来准备祭品以祈求丰收。通州县清明过后,柳枝插门;还有把纸钱放在树干上,据说可以防虫防蚁。洛川县蒸小笼包为食,包子装饰成鸟蛇形状。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和蛇保护,所以被留作纪念。
8.四川
在四川东部的重庆、万县等地,旧社会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个女人带着酒和菜一起去郊外野餐。男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来凑热闹。在什邡等地,妇女将荠菜花蘸油丢入水中,视水面花纹而定,称为“油卜”。在成都,有炒饭团卖,用颜色点缀,用线连起来,叫做“开心团”。
9.广西
清明节,衡州村民,拿柳叶和螺蛳泡在水里洗眼睛,据说能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墓后,在墓头悬挂白纸制成的长条幅,称为“标坟”“挂青”。开阳县扫墓时,值班的祭司长准备酒和食物作为祭品。祭祀结束后,亲戚朋友会在附近举行宴会,这被称为“野餐”。
江西10
新建县清明祭扫,以春饼为例。永丰县清明扫墓三天,然后七天。除了祭祀仪式外,米粉还用作水果,称为茧果,或者将糯米压成饼,浇上糖汁,称为米果,至今仍有寒食遗风。在安义县,清明节只由男人举行,女人不参加。
广东11
乳源县称清明节的前十天为“无风日”,全县居民头上都戴着桃叶。濮阳县清明节扫墓后,颁发祭奠仪式,即由神父主持仪式,扫墓人将祭品煮熟后请吃。扫墓在广宁县被称为“拜山”。
福建12
福州的清明节,东郊的游客都很忙,大部分都是捡野菜煮着吃,也就是所谓的做饭。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笛。泉州清明吃“湿饼”,做“脚眼”,是一种球形的小吃。据说清明节吃他的脚可以增加他的力量。10岁以下的孩子也在清明节贴彩旗取乐。台湾省清明节,漳州人习惯在三月三(俗称三伏天)扫墓,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这一天的不同,有一种说法:张泉人和张泉人经常在清明节为购买食物发生争执,并互相争斗。所以经过政府调解,规定漳州人在清明节第三天扫墓,泉州人扫墓。
河北13
河北扫墓烧纸钱讲究“凌晨清明,晚上十一(农历鬼节)”。清明前一周开始扫墓烧纸,清明节很少有人去扫墓。河北南部选择在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扫墓。全城男女都出去踏青,看花,摘菜,做柳。有句谚语:“清明不穿柳,美人成头。”。
东安县对插柳看花一清二楚。节前五七天,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祭扫自己班里的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天为蛆日制作酰基酱。政府向祭坛献祭。清明节,元氏县,又称花节,人们买花设宴邀客。
14,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还祭岳家祖坟。人们祭祀青苗、牛王和红山神。在孟津县,清明时节,麦田里正在播种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