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渡口民间音乐《边渡口》简介
边渡口位于张掖市民乐县(隶属甘肃省。
边渡口: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城南30公里祁连山中段,227国道两侧。旅游区分为五个社区12主要景点,分别是:边渡口峡谷旅游区、太婆东沟休闲观光区、运动休闲度假区、管理服务区。旅游区最著名的景点是边都峡谷、黑风洞、石佛、诸葛碑和蓝天黄花的田园风光。
甘肃民乐边渡口:贯穿唐蕃古道和河西走廊的险峡。
在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中段,甘肃省民乐县的南端,有一个不超过十尺宽的峰口。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桶拉谷”的峡谷险关——边渡口。边渡口峡谷幽深崎岖,从北到南连接着甘肃和青海。谷中山峦嶙峋,水重石奇,两崖突兀而立。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的重要通道。唐蕃古道从青海乐都穿过甘肃甘州和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的中途相遇,到达西域和欧洲。
古代的险关历代都有士兵把守。
边渡口位于张掖市民乐县东南部,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南通青海省祁连县鹅堡镇,北接甘肃省民乐县朝面村。峡谷长28公里,咽喉只有10米宽。自古以来就是甘肃河西走廊经过青海湟中的高速公路。古代称边渡口为“大桶拔谷”,又称“大桶拔谷”或“大桶拔谷”。《甘州县志》卷八荣秉载:“边渡口离城三十五里。老慈济镇在东南250英里处。青海西宁大道扁豆口。水草甘草茂盛,道路平坦。自汉唐以来,王师一直普遍征税,今天的商人也允许这样做。云口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它的文字正在剥落,你一定知道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竖起来。"
夏商周时期,中原分为九州,边渡口属永州,有戎、羌驻扎。秦朝时,任玥居住,祁连山下有任玥东城(今民乐县顾雍镇)。《民乐县志》载:“汉文帝前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单于联合乌孙,大举进攻越国,‘杀越王,以头为饮器’,越国再次西迁。少数留在河西,被称为小月。此后,该郡归匈奴右王献的部下匈奴邪王管辖。”
自汉唐以来,边渡口一直是西部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争夺和进出甘肃、青海的重要通道。《史记·魏将军列传》载:汉武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以状元侯霍去病为大将军,万骑出陇西六日,过雁栖山千余里,收祭天民。”霍去病长途奔袭,从青海东北翻越祁连山,通过大桶拉出边渡口山谷,在黑水村(今山丹县霍城镇)安营扎寨,以“守城、脱笼、羊鼓、鼠洞、人东、龙西”的计划突出匈奴包围圈;在炒面村(今民乐县南丰乡)加工炒面准备足够的口粮,在八卦营村(今民乐县顾雍镇)布下怪阵,攻占了匈奴邪王城(顾雍故城,今民乐县顾雍镇),将匈奴邪王与郭襄、杜威斩首八千余级。即沿雁栖山(祁连山的支脉,又名‘删丹山’、‘胭脂山’、‘胭脂山’、‘大黄山’向东至古藏(今武威市)。恰逢匈奴春季祭日(《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匈奴风俗,二十岁有三龙宫。我经常在正月、五月和九月拜神。“休屠王城(今武威城北东32公里四坝乡三岔村,祭祀天地之神,军民聚集,防备松懈。霍君突然从天而降,如竹扫城,被封在一座神龛里的金像(金像大胜归还东方。当年夏天,霍去病再次进攻河西,翻越祁连山取匈奴柳下惠_德(张掖市西北12国道边,15公里,俗称“黑水国”,给匈奴以沉重打击。同年秋,邪王匈奴杀了秀土王,率四万余人反汉。汉阳草原(今山丹军马场)是汉朝的官方牧场。匈奴失去了祁连山、雁栖山下的大片天然草原,留下了一首首悲怆悲怆的“歌谣”:“失去祁连山,使我六畜不欢;失去我的山,使我的女人无色!“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大桶拉粮食的记录。
丁原六年(公元前111),西汉在边池(今民乐县)设护羌校尉,派兵五千,分五队,其中骑兵三队,无限期驻扎;一队步兵,驻扎在赤城;一队弓箭手驻扎在原匈奴邪王顾雍的畜牧中心,以防军事入侵。《民乐县志》载:“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护羌校尉邓训为防止胡强侵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侵安池,护羌校尉率军攻克,大败。马咸驻汉阳三年)东晋时,西部边境十六国争夺边渡口战略关隘。”穆迪雍和六年前(350年前,左置祁连山下汉阳郡,守边渡口,唐初经营牧地,置赤水守捕,旋大斗军,转武威郡,镇守关隘,防止吐谷浑、吐蕃北上,保护西域通道。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下诏_凉州刺史、李大亮、将军薛攻克吐谷浑,大获全胜。他们在祁连山下驻军,把守大斗谷口。唐太宗派使臣到大斗谷赏军。"
宋元明清时期,边渡口周边战乱不断,灾荒、地震、人祸频发。李宗保庆二年(公元1226年夏初),成吉思汗率军从北路入侵西夏边境,连破宿州(今酒泉市、黑水市、甘州)。守军战死,民乐和达玛英归蒙古。元十八年(公元1281),元朝在甘州设立甘肃省,控制河西,隶属甘肃甘州道,元朝派一千户负责大马营草滩的放牧事务。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正月),西海的布尔孙出边渡口,入侵赣州,沿途村镇被洗劫一空。甘肃巡抚劝唐泽奏朝廷,设洪水(今民乐县洪水镇营守势)。明朝下令总督,钦差大臣柏杨,主持修建山口,并增加了一个烽火台。《清史稿》军事记载:“甘肃提督,统管举标五营,兼顾雍城守协,辖西宁四镇,举左营、右营、前营、后营,顾雍城守协、甘州城守营、梨园营、洪水营、南古城营、山丹营、峡口营、大马营、察汗俄博营。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敖包营山北立界碑,称“甘州敖包营”。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百兵驻守大马营,镇守边渡口这一重要关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在山上建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边渡口、西水关、黄油口、大肚马等关隘整修完毕,进驻防守。次年5月,陕甘总督左命耿协调马应墩驻俄总部,成立俄国总部,隶属同乡会。
1931年4月,青海省第九师师长马步芳率马家军从边渡口出山,与国民党第十五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马仲英在三宝(今民乐县三宝镇)激战,马仲英兵败酒泉,马步芳第三旅五九九团二营进驻水城。1937年3月,红西路军在河西大败后,马家军出边渡口,以“青香”之名在民乐中搜寻并击毙失散的红军,民乐人收留并转移保护红西路军战士。
1949 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五师从西宁经边渡口峡谷翻越祁连山,向民乐县进军。第十四前卫团冒着封锁峡谷的暴风雪,轻装进入俄国。153名身着单衣的战士壮烈牺牲,永远留在了边渡口峡谷。解放军突然出祁连山边渡口,经炒面村、张连庄村、河庄村一带,当晚突袭洪水城,民乐县城解放。彭致电嘉勉第二军:“狂风暴雨也不能阻止你们勇往直前,杀敌的勇气。你这种为了完成任务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全军都教出来的。向全体坚决勇敢、不怕困难的官兵致以亲切慰问!”
古迹比比皆是,传说也很多。
边渡口作为险关,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的要冲,也是发展农牧业生产、方便贸易交流的重要地理位置。历代遗留下来的文物遍布祁连、阎志和民乐山丹县。
20世纪30年代初,当地村民在八卦营古城遗址开垦土地,在表土中发现了大量的砖、瓦、各种陶器、青铜器、钱币、印章、重型铁犁、石磨残渣、铜箭等。有的完整的瓷砖长51 cm,宽43 cm,还印有绳纹,真的很少见。据文物工作者调查,八卦营古城坐北朝南,平面呈凹形,由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外城南北长590米,东西宽473米,面积27.9万平方米。内城南北长287米,东西宽283米,城墙呈山脊状。内外城边缘有护城河,南苑门与护城河之间有吊桥。宫城,俗称“紫英台”,位于内城中部。它的遗址是一个40米×40米×5米的夯土平台,上面保留着汉代的陶器碎片。从八卦营古城东部大量墓葬和出土兵器分析发现,八卦营古城的城防结构完善,具有严密的军事防御功能。
八卦营汉族群包括北碚山、支岭岭、簸箕洼、芦沟山、栾哥达等五座山。1975期间,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系马世昌教授和四川大学历史系刘玉泉教授的考古发掘,发现该古墓占地2平方公里,墓葬包括土葬墓和砖墓。墓顶的结构包括穹形顶、记录顶和凭证顶。墓的结构有单间、双人间和三间房。墓砖多为条砖、母砖,随葬工具多为棺椁,但也有少数瓮棺。汉晋壁画墓的墙壁是用白粉涂的,用笔墨涂的,用土红和石青涂的。在保存较为完整的二号壁画墓中,墙壁上布满了云朵,云朵之间绘有“仙女乘龙”和“日月”的图像。三个仙女正骑在一条蓝色的龙脊上。小仙女们身着有领长衫,双手放在身前,长发盘在脑后,很有动感。日本和中国的画有吃得快的金鸟,月中的癞蛤蟆和带杆子的玉兔。用笔流畅,画风粗犷。古墓的时代跨越了500多年,以其丰富的出土文物和墓室壁画而举世瞩目,现已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65岁的和尚法显决定去天竺取经、拜舍利。先后与法显同行的有九人,从长安出发,经西宁翻越祁连山,历尽艰辛出大桶拔谷到张掖,沿丝绸之路下西域到天竺(印度取经)。民间传说自从法显和玄奘经历了一个大桶取经,它成为了一条佛教传播的道路,从而留下了许多佛教遗迹。羊嘎峡东崖石壁上,距今边渡口入峡口五公里处,有一尊佛菩萨石雕,离地3米,画面清晰。石佛造像高1.2米,头戴三指冠,双手持碗,坐于莲台上,有头灯和背光,头顶宝盖;两个菩萨站在石佛两侧的莲座上,头上有灯,身上有宝盖。坐佛端庄慈祥,菩萨恭敬。佛菩萨顶上有一座达摩楼。整个人像高1.5米,宽1.8米。画像下方有藏文标志,为毕赤巴科·叶西阳所刻,推断石雕作品最晚也是吐蕃三宝时期。近代,当地信众集资修建“石佛寺”,保护佛像和菩萨的石雕。
隋朝时期,北方的突厥和河西走廊南部的吐谷浑严重威胁着河西,使繁荣的张掖城深受其害。裴举《西域图序》曰:“突厥、吐谷浑分头领羌、胡之国,并有所牵制,故朝贡受阻。”大业五年(公元609年3月,杨迪西征吐谷浑,以40万大军包围了车窝镇山(今青海祁连县鹅堡滩,为吐谷浑王富运驻地,大败吐谷浑。农历六月初八,杨迪在嫔妃蔡岱和三千侍卫的簇拥下,翻越祁连山,出征大作战,经顾雍到达张掖。《隋书杨迪纪》记载:“大业五年三月,六月我驾西征。大打了一架,拉出了山谷,山路险要,风大天黑,官司打输了。我的兵大部分冻死了,189年的马和驴都死了。”“后宫公主,主或窘失,与山中军士相混。”《周树后传》也说:“杨帝下西洋,文帝之女乐平公主,杨帝之妹,天元皇后杨丽华,北周称帝于,死于河西。”在这次旅行中,杨皇帝的一个妃子也染上了疾病,治疗无效。在离开边渡口峡谷之前,她欣喜若狂。时至今日,边渡口进入两公里外的公主墓沟的“公主墓”,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葬的究竟是杨丽华还是炀帝的病妾。
炀帝在张掖“巡礼”,视察裴矩管理的“尸佼”,召见四位科举考试官,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万国博览会”。《紫同治鉴》距今已有181年的历史:“壬子,帝至燕之山,博雅,土屯社,等西域27国被贬左,无不令其仰慕于今,锦衣锦饰,焚香奏乐,歌舞喧哗。皇帝命武威、张掖女子装饰。放眼望去,那些衣装马不鲜的都是县里监管的。骑而吞之,周数十里以示中国之富强。”雁栖山“世博会”遗址虽然没有了,但它是中国历史上“世博会”的鼻祖。杨迪皇帝在雁栖山下吹嘘他在吐谷浑的丰功伟绩,骄傲地炫耀隋朝的强大。他愉快地留下了长诗《长城洞饮马》,成为歌颂长城历史功绩、歌颂隋朝强大军队威力的佳作。
在离边渡口入口十公里的西山绝壁上,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巨石。每当旭日东升,旭日洒满山坡,你就憧憬着峡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块巨石看起来就像一尊诸葛孔明的雕像,他戴着黑色的丝巾,穿着八卦服,深谋远虑地展望未来。当地人视其为神物,世代称之为“孔明石”,又称“诸葛碑”。相传宋朝时,朝廷在西征中派杨家将入侵辽军,由阳门将军高王统率。久攻辽营,不得不退守大桶拔谷,扎营另谋良策。一天,高旺困极了,半夜走出营地,来到大斗谷悬崖边。忽见大斗谷中一片汪洋,随船头摇着鹅毛扇,顺流而下,来到崖边。高旺吓得跪下行礼。诸葛孔明还礼曰:“将军请起。山人知道将军被困,却可以烧了廖莹的粮草,一举消灭。”高王听了话,又谢过计策。当他抬起头时,诸葛孔明已经不见了。高旺出了一身冷汗,梦中惊醒。高旺按计划行事,火乘风,风乘火。廖莹粮草尽烧,军心大乱,不战而退。高王乘势追击大获全胜,辽军败兵弃盔逃回辽西。为了铭记诸葛孔明的恩情,高王凯旋而归,命军士拔下大斗谷口西崖之顶,用石碑纪念诸葛孔明。后来,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诸葛碑成了今天的孔明石。这些传说虽然牵强,却反映了人们对边疆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季景色迷人,诗词歌赋流芳百世。
边渡口是一条神奇的峡谷,蜿蜒百余里,忽绕重山,忽围复水。在山中,一条连接古唐蕃道和丝绸之路,连接青海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隧道应运而生。她是祁连山的天之骄子,也是大自然的奇葩!
20世纪50年代,在边渡口峡谷修建了干青公路,现在已经改建为227国道。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通向山谷,一直延伸到蜿蜒的群山深处。古时候峡谷没有路,山川险要,气候变幻莫测,山石挡路,虎狼出没。士兵、商人和僧侣穿越峡谷是不可想象的。
盛唐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克歌》中写道:“虽居阎志,不知多雪寒。女人一下子笑起来,表情像_玉盘。飞越而射鸟兽,花月醉而雕鞍”让胭脂山成为诗人笔下“边塞”的代名词。
吟诵着前人优美的诗篇,见证着眼前的美景,风吹草低,牛羊可见的边渡口谷口广阔的草原上,点缀着蒙古包,呈现出一派祥和、顺畅的西部风光;著名的千顷油菜花海,金波荡漾,一望无际,传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南方景观。过去,边渡口的战火和篝火痕迹已经消失,但大打演绎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编辑:韩颖
边渡口——甘青通道最便捷的咽喉要道
在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中段,有一条贯穿甘青两省的峡谷通道,就是古人称为“大桶拉谷”的险道——边渡口。“边渡口”是藏语“边玛多”的音变,意为“金鲁美”,是祁连山的一种低矮灌木。它有大量的花朵,花朵精致,通常有金黄色、白色和粉红色。每年夏天,边渡口峡谷都满是金鲁美,因此得名。
边渡口是青海东部通往甘肃河西走廊最便捷、最重要的路段,在中国军事、贸易、民族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边渡口不仅仅是一个关隘,“大斗拉谷”旧称,指的是一条狭窄险要的山谷,是古代关陇、河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边渡口峡谷又深又险,峡谷近千米长,时宽时窄。清代郝道尊在《大桶拉谷》中写道:“平都口弱溪深。风很大,隋炀帝被雨淋透了。窝车好仰视龙山,不要停教鲁五侵。颜说是老卫国凯旋,黄华荡青云。”讲述了边渡口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梁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长安出发,经陇西渡过黄河,沿祁连山南麓西行,离开边渡口,进入河西走廊。之后,这条古道留下了帝王的身影,镇守边关的士兵,商贾、使节、僧人、文人墨客的驼队。
最壮观的事件是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皇帝杨迪率领百名文武百官、妃嫔、侍从经边渡口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县,在雁栖山受各国礼遇,举办万国博览会。隋朝建立后,北方有突厥,河西走廊南部有吐谷浑。为了显示大隋朝的国力,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才华横溢的杨迪把平定突厥、吐谷浑,收复西域诸国,扩大疆域作为当时的首要任务。杨迪皇帝派吏部侍郎裴举到张掖,与西域各国使节商议,了解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山水水、险要险要,并写了一幅西域图。裴举说:“胡里有许多宝贝,很容易吞下去。”他还展示了西域的图景。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皇帝杨迪亲自率领百官、宫嫔妃和各路大军,从长安出发,离开灵津关(今甘肃永靖),渡过黄河,沿湟中路进入青海。在今天的民和、乐都一带,“陈冰谈武”,在化隆以北“狩猎二千里”,然后隋军经西宁上浩门川(今大通河),对着大坂山(月星岭,大同、门源两县交界处的关隘,海拔3940米。由于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杨迪的军队没有直接越过大坂山,而是沿着大同江一路向北进入门源境内,在富源川一带(今门源西永安滩)击败吐谷浑,迫使吐谷浑归顺隋朝。这场声势浩大的西征使丝绸之路宁(西宁)张(张掖)古道畅通无阻。
为了显示隋朝伟大的国威和军威,臣服于四面八方,杨迪大肆宣扬威望,西征大军的“行宫”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帐组成。“六合城”作为寝宫,一方尺,高4尺2尺(相当于两栋长100米,宽32米,高6层的建筑,可容纳600名守卫,装卸方便;“六合堂”作为“俗堂”(观风问俗,接待宾客,装饰车帘,设置预警暗器,装钟马,分合十分方便,可容纳百位朝臣和三个护卫;“千人帐”可容纳数千人,用于议事、庆典、大宴。
杨迪皇帝西巡张掖,乘龙凤车东行至阎志山脚下,“世博会”即从这里开始。当时有突厥、新罗、_ _、毕大慈、大咄、川越、乌那迪、博拉、土火罗、都建剑、呼伦、大铎、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河国、、毕、河国。《子同治鉴》载:“其蛮夷伴二十余国。当时会场金碧辉煌,雷声隆隆,西域各国客商云集。西域各国的王公和使臣,佩戴着金玉和华丽的饰物,在路边迎接杨迪皇帝。杨迪皇帝下令,所有的衣服、车马都不能亮,不准进入赛场。
杨迪皇帝还设宴招待各国领导人、27个国家的使节和随行官员,气势非凡。千人帐中,皇家仪仗队奏响九首国乐,大型表演节目争夺首场演出。杨迪皇帝亲自参观了“时尚之殿”,里面装满了文物珍品和灿烂的丝绸,并让西域的国王和使节们尽情享受,以展示隋朝文明的繁荣。这种在雁栖山下举行的盛会持续了6天,来自西域27个国家的使臣向杨迪皇帝进贡。杨迪非常高兴,立即颁布法令,宣布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县。
虽然杨迪的风格是残酷的,但他的伟大成就,如开凿京杭大运河,游览阎志西部,恢复西域,是不能否认的。杨迪皇帝举办世博会,以稳定西部边境,展示大隋朝的繁荣和尊严,开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经济。
今天我们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翻越大坂山,穿越祁连山腹地。天堑早已成为通途,大动脉国道227在祁连山中蜿蜒曲折。大板山隧道也已建成,海拔3792.75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公路隧道。沿张宁公路向北,过豪门桥,过门源青石嘴,过景阳岭,进入祁连大草原。过了鄂宝,就可以到达明乐和张掖了。
站在河西走廊,远远望去,祁连山白雪覆盖,雁栖山郁郁葱葱,思绪滚滚而来。早在夏商时期,羌人就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自汉唐以来,它一直是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肃、青海的重要通道。早在汉武帝开国大典第二年(公元前123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精兵出陇西,越过浩门,通过大桶(边渡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一千多里,打败匈奴邪王和休屠王,河西随后纳入汉朝版图。东晋时,出家的法显决心去天竺(印度求法,晋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从靖远到兰州、乐都、大同、门源,从边渡口到祁连山,到张掖,沿河西走廊到西域,经过天竺由海路回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杨迪皇帝出师边渡口,在雁栖山下举办“万国博览会”;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朝将军葛被任命为大斗军副司令,镇守大斗谷。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卫的洋将军,任龙游节副司令,创建“神成军”,建“龙应城”驻防地区。《旧唐书_葛传》记载:“(王仲思以葛为大作战军副使。”窦军守边渡口时,有诗曰:“此星宿,七颗高星,乃舒歌夜提宝剑,再无蛮人,亦无牛马敢涉河界。”从此吐蕃人再也不敢东侵,这也阻止了吐蕃对河西走廊的入侵。宋三年(公元1227年),蒙古军队经边渡口翻越祁连山,攻占青海北部。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随何进攻占甘州后,率军经边渡口,进军攻占西宁。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边渡口设立察汗俄博营,并设立界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派五百兵到大马营,在那里把守。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法国人窦拓乐深入此地进行实地勘测,绘制地图。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马步芳从这里出来,在三宝南部与马仲英激战,马仲英大败新疆。9月中旬,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也经过边渡口,连夜疾驰,突然出现在民乐县炸酱面村的国民党守军面前,一举解放民乐,挺进张掖。在这条古道上,我也经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渡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历代帝王战乱、朝代兴亡的历史变迁。边渡口,一条充满悲叹、无尽沧桑和传奇的古道。山谷里曾回荡着商队骆驼的悠长钟声,悬崖上镌刻着铁骑行进的身影。不知这里上演了多少历史故事。往事一千多年,所有的故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风搅动,逐渐沉淀在历史的隧道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227国道从峡谷中穿过,边渡口仍然在连接甘肃和青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边渡口,如今已是旅游胜地和商贸交流之地,金黄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