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简介
2英文参考陶虹静【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注陶弘景(456536)是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和中医专家[1]?。字亮,被封为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又被封为胜利菩萨或云涛胜利。他死后,白真先生就不在了。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道家。陶弘景生活在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他是当时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有很大贡献。陶弘景博览群书,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山中宰相”,备受统治者推崇。他的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同时也融合了儒释道思想。他在医学上对本草有很深的研究,试图整理神农本草经的旧本,并加上魏晋以来名医所撰的《名医别录》,编成《本草经注》七卷(原书已佚,现存敦煌本尚不全)。这本书收集了730种药物,首次将玉石、植物、昆虫、动物、水果、蔬菜、稻谷进行分类,并根据药物的来源和自然属性,论述了药物的形态、产地、主治、炮制和贮藏,也比《神农本草经》等其他书籍更加详尽。本文所包含的“各种疾病的万能药”是基于疾病的药物分类的先行者。《本草札记》一书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学成就,为唐代新修本草的编写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写了另一本书《养性延寿录》,收录了魏晋以来的各种养生理论。有《陶隐居本草》十卷、《陶有效方》五卷、《太清药木本》、《太清本》、《炼化杂记》、《何丹解毒》、《药通方》、《饵方》等。
陶弘景出身世界名医,祖父和父亲都学医习武。他从小聪明,十岁左右看了葛洪的《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遍游名山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炎的信任。尽管梁武帝多次给了他官职,但梁武帝必须向他咨询国家大事,因此人们给他起了“山中宰相”的称号。
陶弘景思想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
就医学而言,他是中国药物学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有超过10本草药书,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古代的本草书籍已经过时,内容零散,草石不分,虫兽不分,临床应用相当不便。他肩负着“总结经典,加以研究”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书籍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成为中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创立了一部制作中药的综合博物学。他还创造了一些独创性的发明,如根据药物治疗的性质对“各种疾病的万能药物”进行分类。在风格上,他还开创了草药作品的叙事总论和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用诸书、墨书来区分《本经》和《别录》的原文,等等。他在中药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弘景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敢于提出新的本草分类,而不是局限于原来的三品分类。他本人是道家,却能从实际出发,打破三纲分类,证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有“我什么都不懂,我深感惭愧”的探索精神,这是他在科学上取得成就的动力。比如,他多次亲自考察蜜蜂的巢穴,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诗经》中的说法“荒谬,诗人未受审判,主人偏心的原因何在?”圣贤缺乏,大多如此。“直截了当地批判古代圣人的谬误。
据记载,陶弘景一生著述甚多,宋《华阳隐逸传》共记载陶氏著作32种233卷。养生方面,有补天延年的记载,有养生经典。在本草方面,除了上面的,还有药物的通方。
陶弘景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古代医学是药医,必然精通医术,就像陶弘景一样。他先把葛洪的《肘后》整理为《补肘一百法》,并写出了《有效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