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炒茶述略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发现唐代地宫,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皿,其中包括唐僖宗曾经使用过的一套茶具。

研究者结合陆羽的《茶经》和这套宫廷茶具,还原了唐代饮茶的方法——煎茶道。

明代以前,茶叶一般做成饼,放在茶笼里晒干保存。炒茶前,将茶饼磨成粉末,然后过滤,筛下的茶粉存放在茶盒中备用。

茶叶在空气炉上烹煮,包括三个步骤:

1.水刚沸腾时,表面出现微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发出一些细微的声音,鲁豫称之为“一沸腾”。这时候在水里加点盐调味;

2.当壶边的气泡如泉、珠时,鲁豫称之为“二沸”。这时候舀一瓢开水备用,用竹夹在壶中央搅拌,再从中央倒入茶粉;

3.后来锅里的水完全沸腾了,陆羽称之为“三沸”。这时候要把刚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壶茶汤就煮好了。

最后,把煮好的茶汤舀到碗里喝。前三碗味道更好,后两碗味道更差。五碗之外,“不渴之饮。”这是唐代流行的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