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卖手表的。

我是一个普通的手表销售员,别人可能会想:“哇,我是奢侈品销售员,又高又帅!”"

?对不起,我真的没有从事什么高大上的行业。我不是想概括这一点。手表卖给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站在城堡一样的奢侈品牌手表店里,穿着黑色定制西装,右腕戴着鳄鱼皮带。在眉心的光芒下,熠熠生辉。我觉得自己像美国队长。

?其实我卖手表已经快十年了。我主要在一个三线城市卖一些大众品牌。当然,这些品牌包括国产品牌、瑞士品牌、日本品牌。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不等。

?那些几十万的顶级品牌,目前在我市还是空白。在这里,顶级品牌是劳力士。我已经卖了一本周日日记,知道的人就不用多说了。

?我刚才说的话相当罗嗦。现在我就说说我最近两年的直观感受,起诉不容易(目前的情况下好像做什么都不容易)。

?我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我的爱好。毕业后参加了一份工作,收入不多,但是很喜欢手表,尤其是机械表。当然,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攒不下什么钱,更别说给自己买块机械表了。领工资无非就是和朋友去酒吧。点生啤酒太奢侈了。

?为了更贴近手表,我选择了我们镇上最有名的一家手表公司去应聘。我记得当时有个阿姨给我报了名。她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大概觉得我是个比较踏实的年轻人,就让我填了一份简历,说这两天会通知我。结果没通知就回去等了一个月。于是,我继续在一家快餐店做临时工。几个月后,我离开了快餐店,换上了家里的休闲品牌西装。我记得那时候我的衬衫还是深蓝色的,我把自己整理的很熟练。我又去那家钟表店应聘了。面试我的是表行的老板,一个看起来像“干部”的斯文人。我也被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为了表示我真的认可这家公司,我把我曾经应聘的工作的一切都告诉了他。我估计老板被我的真诚打动了,最后我被录用了。

?2009年开始实习工作。记得当时专卖店有100平。品牌档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劳力士、帝舵、浪琴、雷达、和利时、摩凡陀、梅花、英格丽、杜梅、天梭、西铁城和一只天骏手表。刚开始的几天,我整天看公司印的一本《基础知识》,不耻下问。顾客到店,我会喊“欢迎光临”。顾客坐下后,经理或老员工会命令我端茶。有空的时候继续看已经看过的“破烂”和“基础知识”的资料。因为据说这家公司有个规定,实习生一个月后要进行专业知识和销售演练两方面的考核。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会拿出精力为高考复习。因为,那个时候,我对这个职业是真心的。我永远不会辜负两次申请后得到的工作机会。另外,我真的很喜欢钟表行业。

?一个月后,在我被分配到的一家购物中心的手表柜台,我受到了公司评估小组的欢迎。当时有四五个表情严肃的女人来找我,告诉我她们来干什么后,我特别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因为我迫不及待的想展示这一个月的辛苦。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的问题都很简单,我也能答如流。另外,我的销售演练语言流畅,操作规范,我的表现换来的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哈哈。

?从此,我成了公司正式的手表销售员。我的工资主要来源于我销售的提成金额。换句话说,我性格内向,但是为了多赚点余粮,也是拼老脸。每次有顾客路过,我都会“欢迎来到瑞士Innag”,欢迎来到瑞士天梭。日复一日,这种问候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事实上,这种欢迎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就是想让这个客户停下来,开恩给我一个销售单,让我赚几十块钱的提成。整天看着专柜里的手表,对手表的旧爱也渐渐淡了。你怎么想呢?都是一堆垃圾。说白了,和五金店里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只是价格高。

?每次给客户介绍手表,都是公式化的套话。可能客户听着新奇,已经说的嘴麻了。但是前两年销量不错。即使我厌倦了这件事,我也非常愿意得到那份收入。

?2012后进入公司市场部,成为一名小业务员。我不是想低估自己。那是真的。我只负责公司下面的县店。为了适应县城顾客的消费能力,基本上进口手表都不会去专柜,而是把几款畅销的款式放在仿柜里。(仿专柜:就是根据品牌形象专柜找厂家加工的专柜)然后加三四个二三线国产品牌。和专卖店七位数的月销售额也是天壤之别,突破六位数就很不错了。我每周都会亲自去每一家店,这是公司给我的硬指标。每家店都有指纹考勤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拜访我。每次去店里检查基本操作,考核员工专业能力,维护专柜形象,然后和员工一个一个沟通。做一个销售分析,讨论如何实现公司的目标。

?那时候工作填满了我的日常生活,我觉得真的很充实。虽然还是在同一个公司上班,但是换了岗位感觉更新鲜了。每天能在县城和市里来回,就像每天都在旅行。没有乔治·克鲁尼的《在云端》好看。我在路上。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现在,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连续两年做销售专家。在我刚开始做销售的那一年,公司为了表彰我的成绩,给了我一块公民之光动能手表。我现在还戴着这块表。就像一枚骑士勋章,代表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厌倦。也代表了公司对我成绩的肯定。这是我在这家公司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戴着它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至今我还在这个钟表行业工作。虽然我还是对那些流行的品牌感到厌倦,但我比十年前更冷静了。我比十年前更珍惜这份工作。与十年前相比,我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