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有哪些人生故事?
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M. Pei)以1983获得普利兹克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贝聿铭(I.M. Pei)出生于民国初年的广东广州,其父贝祖颐是民国中央银行行长,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的作品主要是公共建筑、文化教育建筑,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石材。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他最近的作品包括卡达达的伊斯兰艺术。
1935赴美,1940获麻省理工学士学位。1946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从1948开始,他一直是W. Seckendorf的房地产公司的建筑部门负责人。1955,聚集了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
他为蒙特利尔、丹佛、费城、波士顿、纽约、达拉斯、新加坡等大城市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贝聿铭的建筑风格通常被认为是受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他掌握了建筑设计中运用抽象几何形式的娴熟技巧,熟练运用了石材、混凝土、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