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通讯安卓版下载》著名远征军战士郑洞国简介,黄埔一期出生的国军将领。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打仗沉着大胆,晚上更胜一筹。他被称为黄埔系的“元老”。虽然他没有老人那么老。能称得上“长者”的,是他宽厚的胸怀,宽广的气度。抗日战争时期,第三军总司令。他在长城内外,在长江上下游,在印度、缅甸作战,英勇杀敌,作为印军副总司令立下了丰功伟绩。辽沈战役期间,任东北保安代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夺热河,救四平,立一时。最后兵困长春,死山血海,缴械重返战场,不离不弃。

1936 10 10月22日,郑洞国晋升为年轻将军。

1945年2月20日晋升中将。

我父亲从六岁开始自学知识。

8岁,被送到私立学校。

10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了农村的一所新小学。不到一年,因为教学质量问题,他又被送回了私立学校。

16岁进入石门中学附属小学。

16岁进入石门中学读书。

17岁,高中毕业,考上商学院。

23岁时,以他人名义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一届学员,并加入国民党。

1903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石市上溪月寺村,是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在私塾长大,17岁进入石门中学。在校期间,考入因故停办的湘军乌江学堂,回到石门完成中学学业。毕业后在老家当了半年小学老师,考上了湖南商学院。1924以他人名义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一届学员,加入国民党。同年5438年6月+10月,参加广州镇压反动商业集团叛乱战斗,任广东省军政府警卫。11年6月,黄埔一期学员提前毕业,被任命为教导总队二营四连代表。

1925年2月,随校军东进。次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长。1926年7月,加入东路军,参加北伐。在与永定的战斗中,他率领一营官兵进攻。他指挥灵活,作战勇敢。仅经过半天激战,就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突破了城池。他打了福建巡抚周荫仁,跑了。连周的外套也被拿走了。此后,东路军主力掉头入侵。在梅县,周荫仁的另一支主力被包围了。郑洞国一营缴获敌军枪支1000余支,战功卓著。同年6月165438+10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他刚满24岁。此时,东路军1进入浙江,沿途被敌军把守。东路军在杭州稍作休整后,经吉安、广德、溧阳、句容与南京会师。3月下旬,八路军与北伐军第六军在南京成功会师。北伐军的胜利激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3月24日,英国军舰以保护华侨为借口轰炸南京下关和栖霞山,酿成了震惊中外的惨案。郑洞国领兵到栖霞山时,命令炮兵对英国海军进行坚决反击。1927年5月,郑洞国率部继续北伐,因病调至总指挥部议事。参加龙潭战役后,因为病情演变成话剧,不得不住在苏州康复医院。同年冬,他出院了。他听说北伐军在徐州以北与敌不和,就经蚌埠去了徐海前线。被总司令部任命为徐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后调任第9军训团团长。1928“第二次北伐”后,国民政府召开全国军事调度会,第九军训练团解散。郑洞国是2师5旅10团团长。此后,由于国民党内部各军事集团混战不断,郑洞国先后参加了桂江战争、江唐战争、石友三讨伐战争和1930中原战争。1931年夏,河南新乡军阀石友三再次造反。郑洞国第二师奉命沿平汉路北上,配合张学良东北军,歼灭于河北定县。不久,广东军阀陈有通电话通知蒋介石作战,二师奉命星夜南下湖南醴陵,准备进攻广东。广东事变和平解决后,郑洞国调任南京警备一师二旅四团团长。不到两个月又调回二师,在鄂豫皖苏区与红四方面军作战,任独立旅旅长。次年秋,红四军转战川陕,二师奉命在潼关、洛阳休整。当时,郑洞国出任二师第四旅旅长,率部打到罗阳。

东郭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33年初,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后,日本帝国主义夺取热河,然后大举进攻长城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抗日的强烈呼声,蒋介石命令中央军第二、二十五、八十三师组成十七军开赴古北口抗日。在此之前,军队厌倦了互相残杀,因为他们每天忙于打内战。每个人都为有机会报效国家,尽一个军人的本分而激动。3月中旬,易第一师第八师转战古北口,集中兵力一举突破关内。4月20日至28日,中日军队在南门浴血奋战八天八夜。郑洞国率领十七军二师四旅坚守南天门线,战士们只能挨饿受冻。在古长城上,他们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有血有肉的战斗,日军的兵力和火力绝对强大。战斗中,郑洞国奉命带领部队退守后方休息。途中,83师阵地被日军攻破,伤亡惨重。刘戡的老师非常生气,试图自杀。形势岌岌可危。郑洞国急了,立即回到前线,星夜向日军发起反攻。这时我们失去了大部分阵地,大量日军蜂拥而入。郑洞国因为实力弱,屡遭攻击。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了表明自己必死的决心,他脱下军装,只穿白衬衫,携带手枪,亲自带领部队开赴前线。看到士气过于高昂,官兵们争先恐后地与敌人战斗。顷刻间,杀戮震耳欲聋,敌人被击退。到5月中旬,由于伤亡惨重,又缺乏后援,中国前线部队终于陆续撤离。5月31日,塘沽协议签订,长城抗日战争失败。这消息伤透了每个人的心。之后,二师退守北平。同年秋,郑洞国进入南京中央军事学院高教班受训。第二年春天,他被命令提前毕业,返回部队。随25师75旅赴江西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担负保卫二线碉堡任务。5438年6月+10月,红军战败后,主要战略转移到湘黔,长征开始。第四、七十五旅随后到达枝江,奉命返回北平驻防。1935年6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和平协议,羞辱了这个国家。郑洞国的部队忍痛撤出北平。第二师奉命驻守徐州、蚌埠。第二年秋天,原第二师师长黄杰被调到税务警察总队,郑洞国接任师长。65438+2月65438+2月,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Xi发动军事谏阻,以“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为由扣留蒋介石。秦英下令中央军“讨伐”,郑洞国率领第二师向潼关进发。不久,Xi事变和平解决,第二师撤至徐州。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他首先率二师参加平汉路保定会战。坚守保定至漕河一线,多次给敌以重创。关关大败后,郑后方被敌军骑兵包围,与日军浴血奋战一整天一夜。保定城陷落后,与敌人展开巷战。幸好此时裴长辉将军率领四十七师迎敌而死,才得以率军杀出重围。保定失陷后,日军攻占正定、石家庄等重镇,深入豫东。豫北安阳供不应求的时候,

1938年3月,郑洞国率二师参加徐州战役。当郑洞国率领部队日夜兼程从河南赶到徐州时,形势突变:日军第十精锐师占领藤县,川军第十二师两千余人阵亡。敌人先头部队迅速从藤县向南转移到枣庄。郑洞国认为我军在城附近实施作战计划为时已晚。敌人即使提前一步到达运河北岸,也会因为立足点不稳而被攻破,徐州危在旦夕。于是,郑洞国根据参谋长的建议,报请上级批准,果断下令部队火速赶往运河南岸占领阵地,掩护友军,确保徐州。此时,大量日军已到达运河北岸,正积极准备渡河河南。在这危急时刻,郑洞国率领该师主力向运河南岸的李国彝进发,立即与敌人展开渡河战斗。然而,随着强大的炮火,日军发起了洪水般的进攻。关键时期,该师重型榴弹炮营及时赶到,郑洞国立即下令射击。十二门大炮开火,一排排炮弹准确落在敌人头上,致使日军全军覆没。他们只好放弃渡河计划,沿枣台支线转入台儿庄。这场战争大大缓和了危急局势,为我军改变部署、调动兵力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郑洞国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灵活处理,日军早就过了运河,不仅徐州危在旦夕,运河以北枣庄至义县之间的中国军也将陷入困境,整个局面将面目全非,台儿庄日后也不会得逞。

当晚,第五战区首长命令第二军和第二十军第一百一十师接替新援郑州、洛阳的第五十二军防守,沿运河南岸部署,守卫台儿庄前沿阵地。20军团52军、85军从津浦路前方让开,向歙县东北的兰陵、襄城一带集结。当敌人孤军深入时,从南面夺回敌人,与第二军一起被消灭。在此基础上,52军连夜沿经台儿庄、兰陵镇的运河南岸秘密集结于项城市。后来,郑洞国指挥二师参加了与枣庄、北大窑、歙县的激战。就在20军逼近赵匡胤分署,准备包围进攻台儿庄的日军10师团濑户谷支队时,在临猗与中国军作战的日军第5师团得到坂本支队4000余人的增援。第二师奉命与军团主力会师。4月6日,在杨楼和迪格击溃敌军,随后与第二军会师,击溃敌军濑户谷支队。在台儿庄大获成功,震惊中外。

太庄胜利后,中国军队退守易县,郑洞国领兵攻克易县外93号制高点。指挥官关非常高兴,亲自带领人民视察93号阵地。后来,日军向徐州战场增派援军后,前线的中国军队先后撤退到郫县以北,以御敌于运河之外。二师担任燕子河至刘庄之间的第一道防线,与敌反复战斗20多天,未打败仗。直到5月初,他们才被勒令停止战斗,开车去德国整风。在郫县以北的防守行动中,为了方便后方交通,郑洞国命令工程连在碾庄圩以东的运河上架设浮桥。没想到徐州失陷前,在运河东北作战的中国军十几个师的主力就由这座桥撤出了战场。郑洞国从战场上撤退后,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他带领二师晚上睡觉,步行到德国指导。当时,薛岳来到贵德以东抗敌,临时抽调郑部作为预备队。战败后不久,二师退守河南漯河。几天后,他奉命经南阳、安陆、湖北、睢县进军武汉。原52军军长关,升任32军军长。他报请军区任命第25师师长张耀明将军为师长,郑洞国为副师长。一怒之下,拒绝接受他的辞呈,要求军统离开部队,返回长沙。他离开了自北伐以来服役了十年的二师。1938年第一次南越军事会议后,唐被任命为31军第98军军长。上任不到一个月,在好友杜之的邀请下,他被降职为新11军名誉第一师师长。不久,徐升任总司令,杜升任总司令,绰号五军,郑升任副师长兼一师名誉师长。部队驻扎在广西泉州,后转战湖南零陵。荣誉第一师是一支由抗日战争中负伤官兵组成的部队。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质。但当时内部人事关系复杂,纪律松弛,难以掌控。郑洞国上台后,深谙世事,赏罚分明,教育不变,加强训练。比如一个上校嗜赌成性,恶习难改。经过反复劝说,郑怡然向他的上级报告说他将被解雇,因此全师都肃然起敬。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光荣的一师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大增强,成为抗战的生力军。

1939 165438+10月初,日军为切断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威胁中国大后方,派一个半师在北部湾登陆,短时间内被困钦州、防城、南宁等重镇。被称为“铁军团”的第5师12旅占领了南宁西北的重要屏障昆仑关,桂南战局异常凶险。65438+2月中旬,第五军奉命南下广西,迅速包围昆仑关之敌,于18日上午发起猛攻。战役初期,可敬的第一师作为主攻点和重叠重点,表现非常出色。几次失败后,日军恼羞成怒,频频派出援军,以40辆军车,强行突破新四军22师在五塘的封锁,向昆仑山口进发。援军的到来加剧了五军的战斗困难,双方争夺昆仑山口附近的高地。战斗激烈,战局僵持。如果这种情况不及时改变,五军以前的胜利就会丧失。战斗的关键时刻,郑洞国沉着冷静,亲自视察火线。在友军的大力支援下,他指挥部队攻克了洛塘、441高地、界首高地等重要制高点,最终攻克了昆仑关。奇怪的是,自东征以来,郑洞国经历了多次战斗。他曾经身先士卒,甚至担任营长,以师、旅将军的实力视察火线指挥部。除了台儿庄的“银元”风险,他从来没有挂过彩票,所以不愧“福将”之名。昆仑关战役后,郑洞国率名誉第一师扩编为新军长第11军,改称第八军,并率部参加第一次晨战。在宜昌以西、宜都以北的长江一线服役近两年,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第二次长沙会战。为配合第九战区保卫长沙,第六战区反攻鄂西重镇宜昌,郑洞国奉命抄敌后方交通,阻击敌援军。夜里,他悄悄过了荆州东南的河,突袭沙市。日本人措手不及,被迫撤回城市。以此为契机,郑洞国率主力渡江,一举攻克后港,彻底摧毁汉宜公路,阻断了敌人在香河上的水上交通,不仅歼灭了大量日军,还彻底切断了日军长期存在的后方交通线,有力地支援了主战区对宜昌的围攻。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大胆的作战行动,让当时的战区司令陈诚将军大为赞赏。

印度-缅甸占领

1943年春,远征军退守印度,组建军队。史迪威赶走罗是为了夺取军队的控制权,因为郑性格温和,善于交际。蒋介石任命他为新军司令。根据重庆军委的指示,郑洞国在印度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盟军人员与中国官兵的关系,团结部下,维护部队士气,确保北方反攻战役的胜利。当时中国军队和盟国的关系非常紧张,美国人的傲慢无礼让中国军队非常不满。郑洞国上台后,从抗战大局出发,一方面安抚军队,积极促进中美官兵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另一方面,中国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尊严,坚决抵制欧盟一些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过分要求和做法。在欧盟有识之士、郑洞国等印度将领的共同努力下,一度紧张的中美两国官兵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合作氛围日益融洽。重庆军委对郑洞国在印度期间的良好作用深感满意,多次表扬。史迪威将军还称赞了郑洞国和其他中国将军的爱国精神和温和的道德修养。起初,郑洞国处境艰难。他只能指挥军事警卫连,负责维护军纪。后来因为他的才华和率真,逐渐获得了史迪威的信任,加入了军机。1944年5月中旬,史迪威派出“强盗”突击队,密支那战役从进攻并夺取密支那机场开始。但日军进攻密支那市区时,拼命抵抗,使密支那久攻不下,屡遭挫折。史迪威不断更换四名美国将军也于事无补。7月初,郑洞国赴密支那指挥视察,随后担负起作战指挥的任务。他亲临前线,仔细观察分析守城日军的防守特点。看到日本人依托工事,迟早会躲在地下攻击我。于是我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挖战壕,分而治之,一个个消灭。7月7日,国军三个步兵师在空中掩护下发动全面进攻,用密集的炮火轰炸敌人。日军通讯设施全部被切断,指挥失灵。8月3日,中国军队再次发起总攻,导致日军全面溃败,3000人死亡,800多人逃亡。南斯拉夫首都密支那的指挥官在水上剖腹产自杀。这场攻坚战摧毁了日军在缅北的最后一个战略重镇,从此日本在缅北的防御体系崩溃。卸任后,史迪威于9月升任中国印度远征军副总司令,1944,终于从美国手中彻底夺回了军队的控制权。同年年底,他率军攻克日军入侵的缅北重镇巴莫,巴莫是滇西战略要地。次年年初,他成功地与驻扎在滇西的中国军队会师。

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决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郑洞国奉命回国参加会议。郑洞国一行在昆明过境期间,受到昆明各界的热情接待。到了重庆,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了重庆各界人士参加的隆重仪式,庆祝缅北反攻的伟大胜利,欢迎郑洞国回到重庆。蒋介石和贺作秀也分别召见郑,为他举行宴会,高度赞扬他的工作和驻印士兵的英勇战斗,并授予郑东国家正义勋章。在5月5日至2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洞国也当选为

1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的艰苦战斗,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郑洞国曾多次参加昆明各界人士组织的大型庆典活动。他高兴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期间,蒋介石把他叫到重庆,任命他为侍从室警卫。他辞职当傻子,不擅长内卫事务。他礼貌地向他表示感谢,并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副军长。

东北三年

抗战胜利后,鉴于战后国共之间的矛盾和摩擦,郑洞国认为国共之间迟早会发生大冲突甚至内战。然而,他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战后的中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与人民一起开始新的生活。郑洞国在积极关注国内局势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但他没想到,自己很快就被卷入了内战。1946年2月,指挥军队夺取东北的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杜因病前往北平就医,并特命郑洞国代其负责东北军务。

同年3月初,郑洞国飞赴锦州,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代理司令员。按照既定部署,他命令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沿北宁路前进。3月13日,苏军撤出沈阳后,国民党军队随即占领了这座著名的东北城市,并迅速占领了鞍山、营口、辽阳、海城、大石桥、抚顺等曾经被解放军控制的重要外围城市。此后,国民党军兵分两路:新一军、七十一军沿中昌路向北进攻;四方面军、五十二军分别进攻沈阳东南屏障本溪。但这两支军队遭到东北民主联军的猛烈反击,损失惨重。郑洞国只好去开原设立前方指挥所,指挥北路军抗击解放军。杜病重,从北平赶回沈阳指挥军队。但由于解放军顽强防守四平街,国民党部队多次战斗未果。杜决定暂缓进攻四平街,集中力量进攻本溪。5月初,国民党军队终于占领了本溪。此时,解放军部分主力从西峰南下,企图切断国民党军的长途后方联系,开原、铁岭守军闻风而动。杜纪伟是前敌总指挥,率新六军、七十一军、五十二军夜间北上。双方激战后,解放军放弃四平街,实施战略撤退。国民党军队趁机占领长春、永济等城镇,与松花江沿岸的解放军对峙。郑也把他的指挥所搬到了长春。同年8月,为解除热河至北宁路解放军的威胁,郑洞国奉命在锦州设立指挥所,指挥13军、93军、71军进攻热河解放军。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解放军主力相继转移,国民党军控制了热河最重要的城镇。

1947年初,北满解放军南渡松花江,威胁长春、永济。3月至4月,东北民主联军利用国民党军主力北上增援,进攻梅河口、海龙、新宾、六合等主要据点,并包围通化。郑洞国来到抚顺营盘指挥所,派新四军和十三军连夜营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明白通化之围。仅仅一个多月后,东北民主联军再次渡江南下,发动夏季攻势,重创国民党军队,占领法库、昌图,并以数十万大军围攻四平街。与此同时,满洲和东北的民主联军发起了进攻。在梅河口消灭国民党军一个师后,占领了重镇本溪。蒋介石对东北战局的迅速恶化感到震惊。他亲自飞到沈阳视察,指示国民党部队放弃部分城镇,减少兵力。6月中旬,前敌总司令郑洞国奉命指挥53军先攻占本溪,以解除东北民主联军对沈阳的威胁,随后转战铁岭,率新6军、93军、53军、52军北上援四平街。经过半个月的激战,东北民主联军主力被击溃,四平街之围被打破,国民党在东北的战局得到暂时缓解。

1947年7月,杜旧病复发,被迫离职到上海就医。郑洞国担任司令员。8月,陈诚来到东北,接替熊式辉出任东北航空学院院长。上任不久,他就废除了东北警备司令部,这是一个东北党政军合一的机构。郑实际上是在他之前被任命为东北航空学院的副院长。1947、10个月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由于陈诚的优柔寡断和频繁变故,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北宁路交通被切断,国民党在东北的战局出现了转机。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震惊。1948 65438+10月10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成立东北“反匪”指挥部,任命魏为东北行辕副总司令兼总司令,任命郑洞国、范为副司令员。不久,陈诚悄然离开东北,东北的行辕被撤。

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相继攻占辽阳、鞍山、法库、营口等重要城市,3月中旬攻占战略重镇四平街。为避免被解放军分割,在四平街战局紧张时,魏派郑洞国先后到长春、永济,部署指挥驻守永济的六十军退守长春。此后,国民党军队周围只剩下三个孤立的据点和几个中心城市岌岌可危。为了挽救歼灭在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郑洞国建议主动放弃长春,集中兵力在沈阳和锦州之间打、守、退。但蒋介石、魏认为放弃长春会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坚持长春仍可牵制解放军南翼,减轻沈阳、锦州的军事压力,故未采纳郑的意见。蒋、魏还建议郑任第一兵团司令兼吉林省主席,担负起坚守长春的任务。长春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郑洞国的许多幕僚和朋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做,郑自己也犹豫了。3月下旬,在蒋、魏的一再催促下,他不得不飞往长春,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

当时长春约有65438+万人,包括新七军、60军、第一兵团直属部队、地方保安部队和近20万市民。守军除了仍控制城外的机场,与外界隔绝。这个城市缺少食物和燃料,人们心烦意乱,士气低落,处境艰难。郑洞国上台后,决心整顿国防,稳定民心。他希望长春固城防守能长期坚持下去。5月下旬,他派了一些部队进攻城市,准备在郊区寻找一些食物。解放军抓住机会反击。结果守军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还失去了机场。之后654.38+万解放军在萧指挥下攻城,后改昌潍。城里饿死了几千人,部队中因饥饿而肿胀、患夜盲症的官兵也增多了。

1948年9月中旬,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辽沈战役。郑洞国利用解放军主力南下包围锦州的机会。他曾集中两个师进行试探性突破,但被解放军围困部队顽强阻击,被迫退入市区。5438年6月中旬+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往山海关的咽喉,长春、沈阳等地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成了瓮中之鳖。锦州被解放军占领前后,蒋介石几次命令郑洞国突破沈阳。但由于守军长期饥饿、体力衰弱、士气极其低落,郑麾下将领对突围毫无信心,突围之议几度搁浅。10 6月16日,郑洞国下定决心执行蒋介石的突围命令,召集部下制定突围计划,决定第二天拂晓采取行动。但当晚,第60军宣布起义,打乱了郑的部署,迫使突围暂停。此时,郑洞国虽急于突围,但仍决心忠于“党和国家”,拒绝解放军停止抵抗的要求。他仍然带领特务机关保卫中央银行大楼,并亲自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告别信。但是,他的官兵已经不愿意为腐败的国民党政权做出牺牲了。19早晨,新七军全体官兵宣布放下武器。21日凌晨,以突围为名,躲在长春中央银行大楼里的兵团直属部队也放下武器叛逃,长春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