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的简历。
1989毕业于北京八中。
1995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95:165438+10月至1996 65438+2月,《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
1995年底,大学毕业不久,我考上了央视,开始在《焦点访谈》国际组工作。
1997:65438+10月至1999 65438+2月“东方之子”以记者身份出现。
2001: 1到2003年4月,新闻调查记者出现了。
2003年:央视论坛主办,董倩面对面,新闻1+1,4月起。
2011: 10出席金像奖2011《全国观众喜爱的歌手》并主持1995 10。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倩走出北大,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我以前从未想过我会在电视台工作。我是学历史的,对新闻了解不多。可以说,我是随着央视电视新闻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刚刚离开学校的董倩对电视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年轻的她,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甚至不懂剪辑机器。“当我看着办公室的同事都出去忙了,而我却像木头一样坐在分配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的时候,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
在《焦点访谈》工作了一年后,董倩去了《东方之子》做摄影记者。1999参加澳门回归中国大型直播节目。“直播对记者的现场采访能力要求更高。记者需要做的是更敏锐地把握现场,有冷静的心理素质。“也许正是这种自我挑战的精神使董倩今天变得成熟和有能力。2000年,她加入《新闻调查》。”这是培养全才记者的好地方。记者在第一现场,其他人是通过他们的眼睛在看事件,所以他们的采访和挖掘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七年多的记者积累,董倩再次站在了央视论坛主持人的位置上。“从现场记者到演播室当主持人,我的速度可能会快一些,但既然被点到了这里,我就必须尽力做好。”这是董倩的一贯风格。香港回归,50周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央视报道中有一个美女——董倩。这个在央视14年的资深记者兼主持人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普通人眼里,董倩似乎总是伴随着鲜花、雨水和掌声。事实上,这与事实相去甚远。有一次,记者私下问董倩,是否有观众在工作中不买账的时候。董倩哈阿哈微笑:“怎么会没有呢?”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会听到一些批评,更不用说早些年了。开始的时候,团里有白和水均益这样的‘大牌’。虽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领导和观众都不会因为你晚了几年起步就要求你降低标准。既然来了,就要做好。所以,那几个早期都挺不好的。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别人的批评接踵而至。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做不到。"
刚开始的几年,她发现观众总是不认可她,一些同事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不愿意和她合作。许多讨论不期而至...一个电视主持人主持了一个观众不爱看的节目,收视率在下降。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那段时间里,董倩根本无法入睡。
董倩清楚地记得制片人告诉她的那一次:“我总是选择正确的主持人,我从来没有看错人。但是现在我们同事,还有领导,都反映你不行。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不要成为我的第一次失败。”
那次谈话对董倩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董倩说:“作为一个主持人,你不仅要有经验和知识,还要有信心。今天回想起来,我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一无所有,尤其是经验不足。我总是以学生心态面对不同的人,不够自信。”
有一次,董倩接受了一系列采访。但面试结果大家普遍反映不好,说她盯着看,闷闷不乐,质疑别人特别认真。系主任还特意把董倩叫到办公室,板着脸说:“这有一份关于你的材料,拿回去好好看看!”疑惑中,董倩接过大信封,忐忑不安地回到办公室,打开了材料。原来是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松写的内参,有好几页。她对自己主持的节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许多非常“尖锐”的批评。
董倩郑重地把这份批判材料贴在他办公桌旁边的墙上。她说:“人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批评。对我来说被批评是一种帮助!”说明你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你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董倩接着说:“几年前,我是一个不被人记住的新手。需要采访重要事情的时候,我没有参与,心里很难受。当别人都在前方忙碌的时候,你知道我在做什么吗?我以为就算你让我帮你装腔作势,只要你让我参与。但是我没有机会参与。你说做记者,有大事发生,你就看着。你怎么想呢?"
但都过去了。2007年,李泰批准董倩在耶鲁大学学习一个学期。董倩第一次生活在外国人中间。在美国的经历使董倩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工作的重要性。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男性出现在重要时期。回头看央视,我也出现在重要时期。“我是女的,由此得出结论,我也是相当重要的。”董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