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学历门”事件的舆论评价
唐骏可以说既是这种“唯成功论”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说他是受益人。不是吗?如果论财富数额,唐骏最多只是个高级打工仔。当年他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因为社会需要唐骏,我们需要他给我们讲一个知识英雄的故事。与其他“成功人士”不同的是,唐骏意识到了这种社会需求,并与潮流一拍即合。当很多人只是享受“成功”的结果时,唐骏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普通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是多么令人羡慕;对“成功”的迷信是如何让创业者陶醉的。就像经营一个品牌,他通过发布、访问、演讲,甚至打假,经营了自己十几年。通过“品牌运营”,逐步添加黄袍,用“小成功”换取“大成功”,最后兑现真金白银。
说他是受害者。是因为如果这个社会没有对唐骏提出“没有成功,只有更多成功”的苛刻要求,一个职业经理人也不会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忽略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以至于被方这个仿佛圣经中巨大的巨人歌利亚轻易的推到拳击台的角落,只被“文凭”这个小小的弹弓弹起,如同充气娃娃一般。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质疑唐骏,而不仅仅是他。我们也在质疑多年来对“成功”的迷信。唐骏的“学历”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在定义“拥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就是成功”的时候,是否忽略了这种“唯成功论”的弱点?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过度夸大“财富成功”会压迫甚至摧毁其他社会价值的存在空间。
事实上,不管承认与否,“唯成功论”已经统治中国很多年了。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也可能被父母预定在“成功”的轨道上:穷人——留学——双博士——财富滚滚,就像唐博士的“轨道”。我们的教育、婚姻、事业,一切的一切,都包裹在这个巨大的“成功”的翅膀里。还有那些看似与“成功”无关的东西:关心社会,珍惜情感,追求个性...被挤得越来越小就像电视剧《蜗居》里描述的那样。结果,现在我们都只想坐在拥挤的宝马里,即使我们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学历门”事件只是一场小骚动,因为现实中的“成功”越来越霸道,“不成功”的价值空间越来越小。
纸面上的骚动虽然微弱,但终究是我们内心挣扎的写照。
唐骏“学历门”事件引发了不少社会幽默,网络“简历更正”就是其中之一。曾有媒体报道,2010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8日两天内,有近百位名人的简历被修改——之前的高学历被悄悄删除,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有人说这些名人幡然醒悟,明白名利小,耻辱大,于是良心发现,回归“诚”。说这话的人很善良,总是善于发现人性深处的温暖和光明。然而,现实恐怕没有那么美好。这种集体“简历更正”的背后除了舆论的压力和害怕以后被“抓”之外,我真的看不出有什么感人的道德意识。
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简历更正”的结果。独立调查者的执着追求和网络舆论的持续关注,终于让那些欺骗了世界,窃取了名誉的人“说出了真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的喜悦。
第一,虽然有人高喊“瑕不掩瑜”,把成功当成诚信的遮羞布,但诚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并不会完全倒下。这个社会恐怕没有人敢高举“我不老实”的大旗,传遍天下。哪怕只是在胭脂粉面前老实一点,必要的时候也会在脸上多抹一层。无论商场、官场还是学界的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不都是喜欢说“诚信第一”吗?
第二,完善的社会监督可以提高社会的自净能力。除了上述的“简历更正”,“学历门”事件也罕见地引发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学历更正。2065 438+00 7月9日夜,上市公司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称其执行董事丁胜仅在南开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并未获得工商管理学位。在之前的2009年年报中,丁胜被描述为:毕业于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根据法律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发布虚假信息。高管是否有“学历”不仅可以涉及面子问题,还涉及法律责任。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实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须诚实。这个千百年来被证明的真理,是世俗功利抹不去的。当今社会之所以盛行“假”字,是因为Gai社会的自净系统出了问题——一个信息不透明、人们表达渠道不畅、缺乏完善监督体系的社会,就像人体免疫系统一样,无法天然抵御病毒的入侵。所以,学习假、业务假、公务假就像癌症一样,滋生蔓延,侵蚀着社会的肌体。
无论“学历门”事件的结果如何,由此引发的关于诚信价值的社会讨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荒诞的印记。诚信的价值不需要讨论,而是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救赎自己,走出“打假”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