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阳婚姻:10结婚多年,毛泽东写了三首情诗,一生没有拍过一张照片。
那时,她还没有亲切地称毛泽东为“跑哥”。
1901年,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出生。
杨开慧出生后不久,父亲杨昌济出国留学,日本、英国、德国都把他留了下来。
他在那里呆了九年。
这段时间,年幼的杨开慧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成长在一个缺乏父爱的家庭,杨开慧成年后一直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孩。
她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孩。
看到小伙伴抓蜻蜓玩,她心里会痛,觉得生命不应该这样被践踏。
父亲杨昌济虽远涉海外,但对杨开慧的教育极为关心。
杨开慧的读书生涯,全拜开明的父亲所赐。
七岁时,杨昌济从国外寄来一封信,告诉妻子让杨开慧早点上学。
当时,女性在她的家乡板仓读书是没有先例的。
父亲的启蒙改变了杨开慧的人生,让她成为了一个有知识的女人。
65438-0908,杨开慧就读于长沙市第四十小学。
1909,就读于板仓储能学校。
1911年,她和母亲同时就读于恒翠女校。
1912,就读于县城第一女子学院。
1913,九年后从杨昌济留学归来,女儿杨开慧刚刚毕业。
无独有偶,一位来自湖南湘潭的青年农民也在此时进入了湖南省第一师范。
杨昌济回国后,恰好在这所师范学校工作。
上帝似乎在黑暗中,把他们撕成了同一个时空。
在学校里,毛泽东的《心灵的力量》使杨昌济对这个男孩印象深刻。
追梦少年终遇知音。
杨昌济邀请毛泽东到板仓公寓。当他打开门时,毛泽东看到一个留着短发的小女孩。
这一年,杨开慧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
同时杨昌济也走出房间,看见毛泽东站在屋外,便热情地邀请他回家。
杨开慧看着面前的男生,眼睛一直盯着他,不时抿嘴一笑。
当时她只觉得所谓的拯救世界,拯救他们庞大人口中的人民的理想还是很宏大的,可能真的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之后,毛泽东经常来老师家讨论国籍、未来等高端话题。
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互相了解了。
他会经常把自己的文章和日记发给杨开慧,小女孩瞬间沉浸在少年的写作世界里,无法自拔。
杨开慧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写诗,然后送给了毛泽东,希望润哥能帮忙修改。
读完这首诗后,毛泽东称赞它。
然而,尽管明年秋色不错,毛泽东可能无法再去杨昌济家做客了。
1918,六月。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杨昌济应邀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的家人搬到了北京。
这时,毛泽东刚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前路坎坷,即使需要放下。
但是怎么博客,怎么博客?
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毛泽东很快收到了老师杨昌济的来信。
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要组织一批青年学生去法国留学。
杨昌济走遍了世界,他知道那个世界会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知识和震撼。
因此,他极力鼓励毛泽东出国看看,至少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一群来自毛泽东的湖南学生相继北上留学。
刚到北京的毛泽东在老师家过了一夜。时间长了,他总觉得什么都不方便,就在三眼井租了房子,离老师不远。
其实北票的生活很辛苦。在北京,毛泽东被一位老师安排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一名图书馆助理。
他在三眼井租的房子里有七个人,土炕上七个人很难翻身。
北方的平房土炕里藏着一群追梦的少年。
当时这群年轻人并不觉得辛苦,他们觉得值得!
在等待留法期间,毛泽东和杨昌济的交往更加频繁。
而这一次,毛泽东的北漂也有情感寄托。
——杨开慧。
因为经常去老师家,毛泽东经常和杨开慧结识。
无聊的时候,毛泽东带着杨开慧出去散步。
故宫和北海到处都是。
那时候的感情是真挚的,纯洁的。他们不会说喜欢班上的话,也不会手拉手走路。
此时,距离他们真正携手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毛泽东只在北京呆了六个月。
他最终选择放弃欧洲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长沙。
都是从当年开始的爱国学生,去欧洲勤工俭学。
这一年也是毛泽东政治思想成熟最快的一年。他开始发表公开演讲,也开始创办《湘江评论》,成为这份报纸的主编。
这个以笔为刀的男孩,渐渐在湖南崭露头角。
当时的湖南巡抚张景尧对恨之入骨。
长沙到处都有隐藏的刀片。为了避免这场危机,彻底打倒张,带着长沙学生的请愿书北上北京。
这是毛泽东当时最大的愿望。
然而,政治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毛泽东非常失望。张还是湖南巡抚,他们还是无依无靠的学生。
失望之余,毛泽东也开始了对生活的怀疑。
他寻找的生命灯塔和希望之光是如此遥远。
-几乎够不着。
追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真的很残酷~
追梦少年的理想虽然跌到了低谷,但爱情却在此时悄然而至。
毛泽东再次北上北京。
这次在北京,他的老师杨昌济病重。
不久,杨昌济病逝。
杨开慧的家人将杨昌济的灵柩运回湖南。
面对杨开慧的离开,毛泽东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舍不得离开杨开慧。另一方面,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刚刚失去父亲的杨开慧。
更何况他这次是带着革命任务北上的,不能因私废公。
时间久了,就很难理解相思之苦了。
他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
这句话可以算是他写给杨开慧的第一封情书,里面夹杂着一个少年最真挚的情感想法。
杨开慧收到这封信时非常激动。
对于杨开慧,她一直在等毛泽东开口。
她和毛泽东认识这么久,在感情世界里都是极度害羞的人。
杨开慧知道毛泽东给他写信意味着什么。
她高兴地把这封信交给了她的好朋友李淑一。
1920,七月。
毛泽东结束了在北京的访问返回长沙。他回到长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杨开慧。
今年的冬天。
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湖南长沙正式结婚。
婚礼现场,他们只叫了几个熟悉的朋友。
长袍男孩,旗袍女孩。
在朋友面前宣布结婚。
这段简单而不浪漫的婚姻,已经成为年轻的毛泽东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它足够真诚,足够感人。
婚后不久,毛泽东投身于革命事业,杨开慧成了他忠诚的革命战友。
毛泽东真正陪杨开慧的日子太少了,有点苦恼。
他们的关系,毛泽东真正陪伴杨开慧的那一天,距离他们结婚只有两年。
在接下来的八年里,他忙于革命,无暇陪伴家人。
此时,爱情对毛泽东来说太奢侈了。
理想和爱情,这些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但在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中,理想依然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
毛的长子,出生于1922。
1923年,二儿子毛安庆顺利出生。
这两个孩子刚出生时,毛泽东一直忙于革命,不断奔波于长沙、广州、武汉等地,产后无暇照顾妻儿。
孩子出生后,毛泽东短暂停留了几天,然后离开长沙去上海参加会议。
两个孩子出生后,杨开慧承担了生活的所有重担。她不得不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并担心毛泽东的安全。
毛泽东离开长沙时,给杨开慧留下一句话:
1927 4月4日。
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安龙出生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毛泽东终于在杨开慧生下孩子后的第四天回到了长沙。
看看出生的小儿子,再看看躺在病床上的杨开慧。
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内疚。
三次出生,三次分离。
毛泽东从来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即使是很短的时间。
两人都是感情上不善言辞的恋人,我觉得两人在一起也不会有太多甜言蜜语。
一个吻,一个拥抱。
这对杨开慧来说已经足够了。
就在这次会议的第二天,毛泽东离开长沙,回到了革命战场。
1927,南昌起义爆发。
湖南的革命之火已经点燃,红色的火焰正在长沙尽情燃烧。
秋收起义即将发生,毛泽东的形势变得更加危险。为了保证妻儿的安全,她让杨开慧带着孩子回湖南板仓老家。
在回家的路上,为了保证妻儿的安全,毛泽东亲自护送他们翻过山口,顺利地送到了板仓。
毛泽东没有呆太久,转身回到了江西安源。
他们俩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别会变成永别。
之后,他们几乎失去联系三年。
尽管如此,杨开慧对毛泽东的爱越来越强烈。
在她的信中,她曾经写道:
她对毛泽东的渴望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这些关于杨开慧的亲笔信,其实很伤感。
毛泽东一生中从未见过它。
因为这封信是在1982年3月和1990年8月杨开慧故居的墙缝里发现的。
这些珍贵的笔迹被发现后,毛泽东一直无法知晓。
这些话有些其实很痛苦,读起来真的很伤你的心。
对于杨开慧来说,恋人不断的离开,又回来,又离开,成为了杨开慧七年婚姻的主旋律。
这种生活想想也比较痛苦。
孤独在她心中无休止地滋生。这个曾经希望紧紧握住丈夫手的小女孩现在只想得到毛泽东的信。
她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她也希望毛泽东能真正陪着她。
她毕竟是个弱女子,也需要生活上的安全感。
但当时湖南局势高度动荡,板仓之外的世界仿佛披上了一把利剑。她很难与毛泽东取得联系。
1928,1月。
毛泽东委托吴福寿潜入长沙,寻找妻子杨开慧的下落。
但长沙到处都是警戒部队,很难顺利进入长沙打探杨开慧的消息。
吴福寿四处打听,终于得到一个消息:
杨开慧已经被杀了!
当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深夜了。他慢慢地坐在椅子上,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纸,写下了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一句话:
其实当时风传的关于杨开慧的消息完全是假的。
吴福寿听到的很可能是湖南故意传播的假消息。
然而,这一对美女,到最后,真的永远分开了。
秋收起义爆发后,湖南军阀何建对毛泽东在湖南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悬赏1000元要杨开慧的人头。
1930,10个月。
杨开慧不幸被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
何建承诺,只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解除婚姻关系,他就会把她安全送回老家。
杨开慧断然拒绝。
一个月后,杨开慧壮烈牺牲。
杨开慧这一年才29岁。
此时,他们已经结婚10年。
1957,1月。
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一偶然看到毛泽东在《诗刊》上发表的十八首诗。
李淑一突然想到了她的老朋友杨开慧,她立即给毛泽东写信,希望毛泽东能给自己寄一张以前写给杨开慧的歌曲《于美人枕头》。
在寄给毛泽东的信中,李淑一还附上了她丈夫刘志勋去世时自己写的一首《菩萨蛮》。
毛泽东收到了李淑一的来信,往事重现了。他悲叹战争年代残酷的爱情,深切理解李淑一丧亲之痛。
然而,他并没有将曾经写给杨开慧的“于美人枕”的复印件寄给李淑一。
他最终选择写一首歌《回答李淑一》。
在这首悼亡诗中,毛泽东把杨开慧和刘志勋比作升上九霄云外的忠魂。
吴刚捧酒,嫦娥舞。
听到他们的故事,吴刚和嫦娥再次泪流满面。
这不仅是悼词,更是对一代先烈忠诚灵魂的无比敬意。
毛泽东写下这首词后,窗外的月光似乎把他拉回到从前。
相濡以沫的美女,早已彼此分离。
那一刻,他的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海啸,但他静静地站着,没有让任何人发现。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是纯洁而真诚的。
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没有一张照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大多是由碎片组成的。
他们是当时真正活在故事里的夫妻。
相比现在,我们几乎看不到这样的爱情。
每一代年轻人所期待的婚姻应该是这样的。
在当今这个被金钱和欲望毒害的社会,当我们遇到的婚姻被过分看重,过分变质的时候。
当我们遇到的婚姻被巨额彩礼包裹的时候,婚姻的变质就成了它应有的核心。
这样的感情,最后的结果大多是嫌弃的看着对方,床边没有美女~
这辈子,人所经历的人生,永远是一个正向的闭环。
婚姻生活最终会走向闭环。
始于金钱,终于金钱。
以爱开始,以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