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略知
《水浒传》本名《忠义水浒》,版本以繁、简为主。市面上能看到的版本只有两种——100和120。不要以为一大堆版本就一定复杂。专家的意见往往比较复杂,而120是简。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会说很多涉及描述和叙述的高科技语言,当然,这些语言与读者无关。另外,偶尔幸运的读者还能看到70本《水浒传》,是李卓吾审的,从100回来的。现在相信没几个人能看出来。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题外话?因为看古典小说和看现代小说其实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几部所谓的名著。版本决定了后台很多东西。
首先,《水浒传》不是原创作品,版权不能肯定归属这位叫施耐庵的老先生(约1296-1370)。目前只倾向于他,能提供的简历认为他叫石燕端,有的叫子安,有的很有名。乃安为号,大概意思是为了读书而忍受孤独。
他是江苏兴化人,但老家是苏州。石先生于二年中进士至舜(1331),时年36岁。在钱塘为官两年后,弃职回到家乡苏州写《水浒传》,溯旧闻,闭门写作。事实上,他非常沮丧。还有一种传说是他与元末农民起义的大将张士诚有过交往,所以后世研究者也不多说了。
传说施耐庵是一个贫穷船夫的儿子。65,438+03岁时,到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除了努力学习,他还读了许多休闲书籍。大宋宣和的遗产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看金庸的古龙小说一样。元末,群雄并起。面对蒙古暴政,石大侠经历了官场的黑暗。所以《水浒传》的故事是从高俅这样一个流氓的故事开始的,后面是梁山好汉的人物。
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得有多好其实见仁见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拿出一些例子来指责老石心理有些不正常,而且大部分都受过感情创伤。见证文学的机智与道德无关,特别是对于大作家。重要的是要有人道主义精神。你说斯特凡·茨威格和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作家,但《断背山》里的奥斯卡·王尔德也是。施耐庵和水浒传可能同样不可磨灭。就像与之相关的《金瓶梅》一样,人的道德可能与他的成就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水浒传》是一个文人过去文学创作的延伸,这也是我说他不是原创的第二个原因。大宋宣和遗风就不用说了,在老石生活的元代,很多元杂剧中都有很多关于水浒的故事,比如李悝jy就是一个经常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偶像人物。老石用这些故事,本来很好,基本成型,最后混在他的小说里。
《水浒传》对现在读者的误导,属于比较“三级”的名著。是非观念混乱,比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严重多了。换句话说,《水浒传》的成就被高估了。其实历史上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红楼梦》并不奇怪,这显然是被高估了。又不是不懂日语,贬低了紫式部姐姐。我们伟大的老丰子恺先生翻译《源氏物语》全篇100分,他却随便拿了60分。《源氏物语》的文体引领时代潮流,但对文学写作情境的探索更为明显。《水浒传》也很相似。在这个漫长而庞大的发展体系中,这种尝试的意义显然超过了文学本身。
《水浒传》的骗术有专家看过,就是有激动人心的开头,有悲伤的结局,但中间三分之二其实都是黑暗的部分。梁山,水泊,不是他大旗上的义人,水浒的正义性其实值得怀疑,但我们用江湖习惯更能体现真相。有很多地方可以分析,比如揭阳镇的穆氏兄弟,快活林的善良,梁山发动的进攻。最经典的是散打朱家庄。孙在《水浒传》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业的分析。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水浒传》足以被PK,经常被图文并茂地描述为“李悝jy拿起两把斧头,像砍瓜切菜一样劈开”的动作场面血淋淋,这一段也经常被现在的研究者抓住。需要艺术处理不是古典文学的问题,写作是自由的,就像伟大的荷马史诗,崇拜战争,充满了血腥的场面。这是一种写作美学的追求,可以认为是自然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文论研究者所认同的。
《水浒传》为什么充满了这样的矛盾?例如它的位置。
我觉得施耐庵其实并不讨厌封建王朝,他大概是习惯了在汉人穷了几十年的元朝生活。他更痛恨的是那些害官僚机制,鱼肉百姓的官员。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写了这么一个典型的人物叫高俅,作为上水泊梁山的理由,实际上为后面的不幸结局埋下了伏笔。
从王伦、晁盖到宋江,他们的行为说明宋江是最后的上位者,他们的本事不是攻州沉府,而是为朝廷的利益着想。俗话说,大局为重。虽然宋江的大位让纯江湖人反感,但是宋江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他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宋江的可能,就是被压抑的作者的可能,他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王伦的淫荡就不用说了,古典的野蛮味道,宋江的官职、家世、文化程度都比不了。宋江的小官身份只是一层面纱。在他心中,他一直寄托的理想就是为朝廷效力。天下坏在官员手里,皇帝被臣子蒙蔽。
水浒传是108这一大群英雄中的一个。这部小说是否真的让他们栩栩如生,这是个问题。108人,什么样的小说能把这么多人写的惟妙惟肖?那会是什么样的天才?《水浒传》作为中国小说的奠基石,能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吗?显然不是。
虽然李志(李卓吾)在小说诞生100多年后旗帜鲜明地赞扬优秀的通俗文艺,具有时代进步意义,但李老先生其实更在乎思想,因为他是思想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
也许最多只能生动描述30个重要人物,已经有拍马屁的嫌疑了。当然,只要长相在一定程度上,老石是可以准确刻画的,但绝对不是所有108都那么优秀。这是《水浒传》中无法回避的道理。关于这部小说所描述的技巧的深度,在一部伟大小说的意义上,应该是实至名归的。所谓教淫盗,也掩盖不了老石的写作手法,因为即使素材丰富多样,到最后依然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林冲夜奔,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武杀虎,血溅鸳鸯楼,宋江杀惜,等等。可以说精彩的章节是源源不断的,经常看,经常更新。聚义之后,精彩渐淡。可能是小说的结构从一系列单线人物变成了集中描写,因为这样的集中描写即使在今天也会异常艰巨,何况是600多年前。
从讲故事到文本鉴赏,《水浒传》采用全知视角,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而见、见等转折性语言,可以说解决了古代白话文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小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生动的古代白话文对应着无数的下层人物,这甚至超过了带有保守色彩的模糊主题。
《水浒传》版本
施耐庵《水浒传》的鼻祖早已消失。明清以来的《水浒传》版本众多,大体可分为繁体版和简体版两大系统。复杂和简单的区别不在于情节和人物本身,而在于叙事和描写中粗糙和细腻的文字的区别。
翻本系统
(1)百份:
1,明,嘉靖年间方刻残页;
2、嘉靖年间印制的《忠义水浒》残卷(第8回)
3.万历十七年,夷畴(1589)出版了《忠义水浒》百卷百回,因有王道坤署名的序言,故被称为“天庭外臣之书”。
4.万历三十八年(1610),荣玉堂出版了《李卓吾先生忠义批判》,分为有序版和无序版两种。这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本;
5.明刊本《芥子园》、先生对《水浒传》的批判、李玄伯刊本《水浒传》、钟敬伯先生对《水浒传》的批判等。
(二)一百二十份:
1,元版《李集忠义水浒》增加了宋江征讨、王庆的情节,这是百汇所没有的。
(3)七十回:金圣叹将《水浒传》减半,切掉七十二回后的内容,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版本,即关华堂第五才子施耐庵的《水浒传》。
简本:万历年间双凤堂出版《王易水浒传》。
参考资料:
/question/3319139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