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简介及详细信息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仅四川省就造成68712人死亡,17,912人失踪。这场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力量。2008年6月,太原市一位政协委员(CPPCC)提出,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救灾日”,以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缅怀,弘扬团结救灾精神。
建立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地域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日益增加,重大自然灾害甚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高度重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宗旨1989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10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敦促各国* * *将减少自然灾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设立了自己的防灾减灾主题日,以促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例如,日本将9月的1定为“防灾日”,将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 * *从1994开始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65438+2月26日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6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 * *将2005年6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等。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损失巨大,震惊世界。中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既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的诉求,也是为了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2018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组建应急管理部,旨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进化过程1990,中国首次宣布灾区可以对外开放。中国与联合国有关减灾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
2005年初,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减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重大减灾活动,综合协调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和救灾工作。
2005年9月,中国主办了首届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2008年6月5日至2月,举行了一次研讨会,以加强亚洲国家应对灾难的能力建设。
2007年8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和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的战略目标。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9年5月11日,中国* * *发布了首部防灾减灾白皮书《中国减灾行动》。
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范了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认真做好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暨学校抗洪救灾活动,切实增强全体师生防灾意识,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教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校长负责、突出重点、快速反应、积极配合、有效防范”的原则,坚持宣传与演练并重、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异常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防控、预案管理、应急处置、救援保障,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形成* * *引领学校。
(2)工作目标。防控、预案管理、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显著提高,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幅减少,全体师生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建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林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县教委、镇党委和* * *,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和演练。学校决定成立“防灾减灾”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该校成立了处置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情报信息、应急救援、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七个应急救援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应急救援队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指挥成员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县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根据学校特点,各应急小组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灾害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a)总部:
主要职责:1,做应急决策;2.动员应急小组;3.发布和终止紧急救援命令;4.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行动;5.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6、总结事故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7.组织实施演练。
(2)综合协调小组:
主要职责:1,传达总部指示,协调各应急小组统一行动;2、及时了解和汇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当好指挥部参谋。
⑶情报信息科:
主要职责:及时收集和掌握信息,对突发灾害和事故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准确记录并负责相关信息的发布。
(4)应急救援队:
主要职责:负责抢救现场受伤人员,排除现场各类险情,组织抢修,控制稳定事故现场。
(5)现场安全组:
主要职责:维护现场公共秩序,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及相关当事人进行监控。
(6)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保障救援人员的食物安排和物资准备,做好现场救援工作。
(7)事故调查组:
主要职责:查明事故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送综合协调小组,并上报县教委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
(八)善后工作组:
主要职责:负责救助安抚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保险理赔,维护社会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综合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宣传教育,加大“防灾减灾日”和抗洪救灾活动的宣传力度,在人员密集场所、街道、校园设立宣传站点,印发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加强师生地震、地质灾害自护自救知识教育。
(二)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学校在副校长(分管)的领导下,由杨向明、冉启富、谭和村校负责人组成,对D、C类危房及校内设施设备疏散通道进行全面排查。居住在D级危房的人员必须全部迁出,落实安置点进行妥善安置。校园设施和疏散通道的隐患要立即整改消除。每项隐患排查结果必须有工作人员和排查负责人签字,隐患必须如实记入隐患台帐。整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整改效果必须明显真实,调查资料必须齐全完整,并报县教委“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安全监管科)”备案。
(3)抓紧材料准备。15分钟内步行到达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地形相对较宽的区域,做好生活用品及相关物资的准备。做好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药品器械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4)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这所学校由校长全面负责。20110年4月至20112年5月举办“防灾减灾演习月”。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综合演练、昼夜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救援演练、应急保障演练等。演习必须进行三次以上。演练中,学校要特别注意拥挤踩踏,防止踩踏伤亡。确保在2分钟内实现安全有序疏散。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防灾减灾日”和抗洪救灾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校长亲自抓,落实专门人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具体要求,确保应急资金使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改、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演练、物资准备等工作,绝不搞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落实“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活动目标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相关人员,确保责任到人。随时接受县应急办和县教委“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学校演练和隐患排查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加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办理值班电话的呼叫转移,坚决避免因值班不到位而延误灾情传递和应急救援的最佳时机。主要负责人和抢险救灾队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坚决避免因通讯不畅造成人员联系不上、队伍集结不上、物资无法调出的情况。做好信息上传发布工作,加强演练隐患收集,及时向教委“防灾减灾”办公室(学校安全监管科)报送信息。
主题活动2009年5月12,2009年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研究了首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组织工作,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中国小型防灾减灾专项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在中国举行了一次防灾减灾特别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片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种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地方部门的主要灾害风险,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向干部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知识、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3 .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各种类型的防灾减灾演练。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援等内容的技能培训和技能培训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了各种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播出相关专题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防灾减灾措施的活动、经验和成果,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的舆论氛围。
2010 2010 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
全国防灾减灾日2011 2011 5月1 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1“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1全国防灾减灾日1。紧密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工作
第二,组织和倡导公众开展“四个一”活动
第三,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四、扎实开展灾害风险排查治理。
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2012 2012 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2“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
二、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三是深入开展灾害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
第四,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五、扎实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2013 2013 5月12 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3“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二、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基本技能的普及工作。
三、深入开展灾害风险排查治理。
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2014 2014 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城市化与减灾”,5月10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4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突出城镇化和减灾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三是加强灾害风险评估,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防灾减灾演练。
2015 2015 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5月11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5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突出“依法科学减灾”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二、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三是深入推进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加大集中整治力度。
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2016 2016 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降低灾害风险,建设平安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6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突出“降低灾害风险,建设平安城市”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二、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三是加强风险评估,扎实推进灾害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
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2017 2017 5月12日是中国第九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降低社区灾害风险,提高基层单位减灾能力”,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7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突出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二、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三是加强灾害风险防范,扎实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四、及时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2018 2018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采取行动,减少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8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突出“行动起来,减少我们身边的灾害风险”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灾害风险防范,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三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2019 2019 5月12日是中国11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防灾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在此期间,应急管理部和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活动,公众广泛参与。
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高基层单位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安排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相关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情况,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网络访谈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要加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全面系统开展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风险。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努力满足可能引发灾害事故的物资需求,确保物资有序调度、快速运输、高效配送、准确溯源。?
2013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纳入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框架。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不断完善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防控等应急体系。2016 12 19《国务院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要求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2065438年7月31日,黑龙江省正式发布《黑龙江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提出完成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3个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创建200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启动“三江并流”骨干工程建设,完成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三江并流”治理工程,完成尼尔基骨干扩建一期工程。到2020年,力争基本完成城镇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完成60万户农村泥草(危)房改造。
2018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27支专业救援队、多支跨区域机动救援力量和7支国际救援队,努力打造应急救援的“尖刀”和“拳头”力量。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主动定位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适应“单一灾害型”向“全灾害型”全面转型的需要,一手抓改革转型,一手抓转型升级,坚持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2018年共出动127万人次、219万车次,抢救疏散群众67.6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313亿元。
2019年5月7日,首届全国社会应急力量技能集中竞赛在国家(重庆)陆上搜救基地正式开赛。经过区域选拔、培训、考核的27名决赛选手,在12技能大赛中,进行了爆破、绳索、水三个类别的激烈角逐。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建成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2000多个。在历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543.8+0.6亿份,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4.5万场,举办各类规模演练6543.8+0.45万场,开展主要宣教活动2.6万场,直接参与现场活动的受教育群众达65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