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和文凭哪个最重要?

一般来说,能力和文凭都很重要。如果非要问哪个更重要,就要详细讨论了。哪个更重要,与时代特征、行业、家庭背景、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将分别阐述这四个主要方面:

第一,时代特征的影响。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比如建国初期,急需进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大多数人来说,学历并不重要。当时,千千成千上万的工农业岗位需要人力。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一大批有劳动能力的人。这些工作大多是非常简单和基本的手工工作,他们能够胜任上一代人传下来的实际生产经验。这时候大部分工作对能力要求不高。

再比如,国战期间,学历就更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打赢这场战争。不要说成年人需要参军打仗,支援国家。即使是学龄儿童,只要能帮上忙,也要积极参加。这时候他们连学校都上不了,怎么会有学历呢?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抗日英雄,包括12岁送鸡毛信的英雄海娃,13岁的牛郎王二小,12岁擅长游泳跳水的英雄玉来等等。他们的技能都是从生活中学来的,他们的能力都是从反复的抗日实践中获得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学历,却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行业特点的影响。

不同行业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不同。

对于国家体制内行业的职位,如军官、公务员、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等。,对学历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国家除了以学历为基本标准外,还应该在入职前举行考试,综合评判一个人能否胜任体制内的基础工作。

对于一些大型跨国民企和国内大型民企,对学历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这些企业所处的国内乃至世界行业环境竞争激烈,自然要求人才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求职人数远远超过职位数量,为了降低招聘时间成本,出现了以学历筛选简历,偏好名校毕业生的现象。

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在体制内的基础行业工作,对学历的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比如想做某个菜系的高级厨师,65,438+08岁职高毕业就可以开始工作。在某个菜系深耕65,438+00年,到28岁就能小有成就,收入水平不会比刚毕业的博士低,反而会比博士高很多。

第三,家庭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背景也会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父母的职场观念对家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都会从孩子的日常言行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比如父母双方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自然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当医生、律师、教师、高级工程师。这些行业都对学历有一些基本要求,所以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父母的职业和家庭中现有行业的影响。我们很容易从身边发现,很多人从事的是和父辈一样的行业,或者很多人直接继承了现有的行业(公司、门店等。)在家。比如很多杂技演员的父母是杂技演员,很多医生的父母曾经是医生。此外,许多公司或小商店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经营的。当父母年老时,子女将完全继承家业。所以对于一些不在体制内的基础技术工作,或者子女(女性)继承父亲(母亲)的事业,学历可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年龄的影响。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历的重要性会有很大的差异。

虽然学历是社会快速认识一个人的重要参数和标签,但很多时候人们都说学历很重要,其实只是针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没错,刚出校门进入社会求职的年轻人,确实需要学历来让用人单位快速认识自己。这个时候,学历在某些行业可能更重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工作年限的延长,每个人都会有其他新的参数和标签,能够被周围的人快速识别和理解。比如一个拿过很多奖,工作了很多年的厨师,一个写了几百部作品的小说家,一个有10年教龄的市级骨干教师,一个在知名跨国私企带队,有很多成功项目的职业经理人,这个时候,他们的学历就只是过去式了,基本上没有更多的价值。

因为在这个新时代换工作、跳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从学校获得的学历这个老参数,可能还不如能力获得的业内成就这个新参数。

总之学历和行业成绩都是枝叶,能力才是根本。有了能力这个根,即使年轻时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有机会在工作中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反思、学习、进步,最终在行业内做出一番成绩。学历,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行业、年龄下才有一定的短期作用,其有效期很短,只有能力才有较长的保质期。

什么是能力?能力的物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的点点滴滴,但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头脑中不断地反思和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框架。这些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行为的思想体系,就是你的能力。

人生是一场长跑,学历最多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成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