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校生为什么骄傲,怎么会自卑?

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浪潮中蓬勃发展,正从“冷门法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门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仍然把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还有人认为,只有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才上职校。面对这样的环境,一些职校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无法正视自己。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职校生,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职校生自卑吗?

学生论坛

职校生没必要自卑。

现在我是职校的学生,但我并不自卑。

我的情况有点特殊。紧张的高考结束后,我被一所院校录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如今的现实是,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更别说大专了。所以,对于能不能上这个学院,我有点犹豫。

有一次我坐车路过一所职校,父亲硬要我去看一看。去了之后才知道,这个职校不仅学生就业好,还开设了和我喜欢的艺术相关的专业,这一次,我更加犹豫了。

一边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一边是就业比较好的职校。每次想到如何选择,心里都极其矛盾。如果我上了大学,将来找了个不好的工作,我就整天呆在家里。我觉得是浪费父母的血汗钱,让他们担心。如果上了职校,觉得比不上大学的名声,最怕的就是自卑。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想通了:先苦后甜。而且在职业学校,我不仅可以学到一门技术,还可以自学一些大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加上我的努力和创新,一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在,我不再自卑。我觉得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技能+知识+创新素质的人才,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很高大上,往往不屑于技能,所以很多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才。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因为一开始就定位准确,所以能在就业市场上占得先机。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职校生说:关键是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克服挡在你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校生完全没有必要自卑!

(陕西省Xi安园林技术学校吕绍佳)

职业学校也能让我骄傲。

去年中考,我意外落选。以我的分数,上不了县一中二中,只能上职业中专。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哭的眼眶红红的。

开学了,我开始和同学交流,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被迫上职业院校”的。开学两个多月了,人家问我在哪里上学,我还是支支吾吾的说没有勇气说“职院”这个词。

65438+去年10月6月的一天,班主任告诉我们,职校生每年可以享受1500元的职业教育补助,对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家在农村,父亲身体不好,靠母亲一个人种地养家。我的生活费都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500元,对我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10结束,学校发了750元补助。我妈从班主任手里接过钱的时候,高兴得都哭了。从今年开始,学校改变了发放补贴的方式,给我们每个人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每个月底直接把补贴打到账户上。另外,学校还让我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在实训车间操作,按件计酬,让我兼职每个月能挣300块钱,加上补贴,不用家里花钱就能补贴家里的生活。现在的我,在职业学院不仅不自卑,还觉得特别自豪,能为父母分忧。

(山东省无棣县职业中专郭翠凤)

人生的分水岭

中考失利,失望又难过,踏入了一所很多人看不起的职业学校——一所制造“煤点”的煤炭技工学校。

我真的想进这样的学校吗?你真的想成为像父母一样的“煤黑子”吗?直到踏进杨梅技校的大门,坐在教室里,我还在抱怨命运。上课无精打采,下课沉默不语,走路低着头,好像别人总是在嘲笑自己。我深深陷入了自卑的漩涡。

“这孩子多大了?你在哪里上学?”别人问的时候,我爸妈都要给我一个邋遢的眼神。“孩子要上重点高中了,我得赶紧攒钱让孩子上大学!”但事后会瞪着我:“你看看你,你上了技校,‘煤黑子’的孩子都能打洞,父母都指望不上你!”这一刻我真的想哭...

但在技校的三年学习生活中,我渐渐明白了“360行,每一行都是最好的”的道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我们大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和我的一次谈话,让我彻底走出了自卑的泥潭。

“瑞军,我看你最近一直情绪低落。其实不只是你,其他同学也有点抑郁。其实不要小看我们技校,那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接着,班主任给我讲了全国劳动模范、工人技师邢俊的故事。他虽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通过在岗位上的辛勤劳动和刻苦训练,成为了人人离不开的技术“高手”。

听了老师的开导,看了看自己,羞得满脸通红,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职业技术学校学点东西,把技术知识储备充分,学以致用,在煤炭海战线上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山西阳煤集团魏瑞军)

我很自卑。

我是一名职校生,属于很自卑的那一类。

其实我不想自卑,也想自信。而那些让我们从小学习不好,从小学一路被老师批评的,都是“习以为常”的。我小时候很调皮,长大后自尊心开始加强。

虽然报纸电视总说职业教育蒸蒸日上,但你可意识到,除了部分经济条件确实不好的学生,有谁能在职校好好学习呢?像我们这种因为学习差来上学的人,根本克服不了自卑。那些学习好,精力充沛的学生,过去学习也很好。他们想找一份成绩好的好工作,早点挣钱养家。说实话,我现在一出校门就很自卑,因为很多人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职校生。学校的氛围也不是很好。打架、谈恋爱、打游戏的人,我坐在课堂上有时会觉得很头疼:我也想好好学习技能和技巧!当你渴望进步的时候,想想你自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这样下去你该怎么办?但是基础太差了,好像也不是那么好追的。现在,我心里真的很郁闷。我该怎么办?

过去人们的语言

求职经历帮助我找到了自信。

当时因为中考失利,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我被迫上了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这并不是我的意愿。从那以后,每次遇到一直在重点高中读书的初中生,那种自卑感就会悄悄地弥漫在我的心里,我总觉得自己是个侏儒。但是那次求职经历改变了我片面的认识,帮助我找回了自信。

招聘会现场熙熙攘攘,同学们拿着简历穿梭在各单位的招聘摊位前。当他们看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就投了一票。我夹在人流中,不断寻找着“目标”。某企业想招会计,没有太多条件,符合我的要求。借着投简历的机会,我用眼角看了看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是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像我这样的职校生很少。当我投简历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很多,好像已经预料到了我找工作的结果。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几天后,我接到了公司人事部的电话,告诉我我被录用了。那一刻,我开心极了。后来才知道,我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优异表现,让我在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回想那次求职经历,我感慨万千:它帮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我想告诉很多职校生,没必要自卑,一技之长才是我们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找到满意工作的“法宝”。

(辽宁省大连市高梨树)

实现梦想

春天,我去了秋来。转眼间,今年是我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三个年头,我的生活平凡而平静。回想上大学以来的这些日子,我一直热情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许,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真的微不足道,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不像很多大学校友,我上的不是普通高中,而是职校。中考失利,错过普通高中后选择了职校。

其实我之前并不知道职校的性质,也不知道很多人对职校有很大的偏见。我逐渐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仍然把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从而把职业学校的学生视为“二流学生”。我觉得之所以对职校有偏见,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职业教育,也正是因为这些误解和偏见,让很多职校生自卑。

在职校的三年里,我一直在经历和克服自卑。我不想告诉别人我在哪里读书,因为如果我告诉别人我在职校读书,总觉得比别人低几个档次,有些抬不起头来。甚至,我连规划未来蓝图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梦想总是美好的,但作为一名职校生,你有什么资格去做美好的梦?我面对的只能是残酷的现实。

就这样,我平静地度过了一年半。这期间我发现有很多事情明明可以做,却因为自卑而做不好甚至失败。对此我很恼火。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命运的老师。她教我要自信,要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有勇气去尝试,成功就属于你。后来通过努力考上了淮阴师范学院,圆了大学梦。

自卑是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燃烧不出成功的火焰。我们的未来不能因为自卑而暗淡。我们要努力克服内心的自卑,不要让它成为束缚你、束缚你手脚的枷锁。其实人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学会勇敢尝试,这样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教师的观点

职业学校学生自卑原因透视

本人有过三年的中职教学经验,对中职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在我看来,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有自卑的倾向。有的严重厌学,经常不做作业,逃课;有的是非观念模糊,把打架、早恋、穿奇装异服当成时尚;有些人看不起自己,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庭缺乏管教和关爱。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从小就很少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看到同龄人幸福地依偎在父母身边,久而久之,他们就自卑了。

第二,中等教育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现在的中学应试教育可谓固若金汤。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特别注重资优学生的培养,爱的阳光很难照在“差生”身上。学校对老师的考核给老师很大压力。除了恨铁不成钢,成绩不好和一些小毛病的学生也成为老师惩罚的重点。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失去信心。而这部分高中无望的学生,后来又有一部分进了中职。

第三,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有些人眼里,职校就是差生聚集的学校,很难有大作为。送孩子进去只是为了把人搞混。有的人甚至这样教育孩子:你再学不下去了,我就送你去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低,作为学生怎么能不自卑?

我认为,克服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还是要从学校教育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让中职生学有所成,走上社会后能大显身手,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国家政策要向职业教育倾斜,让职校生有个好归宿,真正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