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绍洛阳?
城市荣誉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诗都,花都,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欧洲人最向往的中国十大城市,真的很美:值得向世界推荐的十大中国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人居城市。环境模范奖(两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次获得称号。2006年,这里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2008年,中国制造业名城,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新能源产业城市。2008年,中国首批十佳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丝绸之路起点,京杭大运河中心2010中国十大旅游城市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洛阳新区博物馆(新馆)。
编辑这段洛阳市花:牡丹
洛阳牡丹(20枚)“洛阳为天下第一名园”,“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名园出品,不吝惜乐趣,国之美色芬芳。从西周到北宋,洛阳园是白牡丹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百越,或凤阁龙屋,与韩笑相连;或精雕细琢,五彩缤纷。历代文人骚客在古寺泼墨,挥石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花蕾巨大,色彩艳丽,具有美丽的民族色彩。自古以来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之意,代表着中华民族大国风范。“洛阳最宜花,牡丹天下尤奇。”植根于河洛大地的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盛于宋。相传唐朝武则天在冬天设宴赏花,使得百花争艳,但牡丹不肯,被贬到洛阳。搬到洛杉矶后,我如日中天。武侯听说后,下令烧牡丹。牡丹的枝干都烧了,第二年还是开,花更大更艳。长安的牡丹烧光了,只剩下洛阳。洛阳牡丹名扬天下,洛阳人栽培牡丹、观赏牡丹渐成风气。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所赞美的“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花开时京师动”,“花开二十日,满城人狂”。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指定牡丹为市花。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多色。从1983开始,洛阳人以花为媒,成功举办了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2010),2008年举办了第28届牡丹花会。
编辑这段关于洛阳的话。
市领导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市长毛万春:郭洪昌。
行政区划
洛阳下辖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吉利区、宜宾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宜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还有一个新的厅级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人类人口
洛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洛阳总人口662万(2010)。全市有4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00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编辑自然地理的这个部分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经111.8 ',北纬112.59 '之间。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是“天下第一”,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地处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雨林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mm。东临郑州,西接三门峡,北与焦作隔黄河相望,南接平顶山、南阳。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西高东低。境内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占45.51%,丘陵占40.73%,平原占65.438+03.8%。周围有玉山、邙山、青瑶山、荆子山、舟山、樱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十余座山。境内河流、运河众多,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茨河、铁滦、涧河、浐河蜿蜒曲折的河流有10多条,被誉为“群山环绕、六河并行、十省八关、十城通衢”。因为洛阳地处中原,有山有水,西有秦岭,关中有秦川。宋岳以东;太行以北和黄河之险;南望公牛,千叶有余,故“河山冠,形势天下第一。”洛阳城市风光(20张)洛阳主要旅游景点示意图
编辑本段的历史沿革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中华民族较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历史记载以来,夏、商、洛阳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夏朝时,夏朝第三任皇帝太康(齐之子),都是倒筷子。这就是今天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商朝时,商朝开国皇帝商汤,当初是锡伯的都城,也就是现在偃师的仙石沟沟商城遗址。西周时期,周成王是周公在洛邑的营垒,洛邑成为西周东都周城的所在地,直接隶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以洛邑为都城,其余大体与西周相同。丽景门
战国时期,洛邑改名为洛阳。秦朝时设立三川郡,洛阳由郡治,现辖三门峡市(灵宝除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城、荥阳市、郑州市、中牟县城、原阳县。西汉时期,这一带的东部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于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地理名词,直至清代。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河南郡”、“河南尹”或“河南府”一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这一地区。此时河南县辖偃师市、金梦、巩义市、荥阳、郑州、中牟县、新郑、新密市、原阳、汝阳、宜川、汝州。弘农县西部有三门峡市、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全部和南阳市、陕西省部分地区。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阴,辖区不变。三国时期,属于曹魏。洛阳的行政体制,改名洛阳,基本沿袭东汉(汉朝用火治王,忌水,故去水而改良,改洛为罗)。河南阴有所扩大,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宜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比汉代多登封、禹州、嵩县。西晋时期,还在沿袭汉朝的旧制度。不同的是,河南阴改回河南郡,荥阳郡位于东部,包括荥阳市、郑州市、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与此同时,河南尹向西扩张,包括新安县和弋阳县东部。此时的河南郡包括偃师、金梦、巩义、登封、汝州、宜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无。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然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其他县基本保持不变。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渑池县在另一个地方,其他县没有变化。但是已经建立了许多新的县。隋朝统一天下,改河南鄞州为河南郡,以东洛阳为中心,辖偃师、金梦、巩义、登封、宜川、嵩县、益阳、新安、渑池、陕西等地。汝州、汝阳属襄城县,县治由襄城移至汝州。唐朝的划分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河南省杜集路,以洛阳为中心,管辖范围较隋代河南郡扩大,包括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加上陕西、孟州(大概是唐中后期设立的),河南省的管辖范围很可能在隋朝又回到河南郡的范围。北宋时期,河南政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巩义、登封、渑池、偃师、金梦、宜川、新安、益阳、洛宁、今天的嵩县。晋南政府管辖的地区已经缩小,包括今天巩义、登封、渑池、偃师、金梦、新安、益阳的大部分地区和宜川的一小部分地区。元朝在河南省北部设省。从此,“河南”所指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河洛地区。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政府一直存在到清末,只是作为豫北的一个省或河南的一个次行政区。此时河南府路向西扩张,包括灵宝、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到了明代,河南省进一步扩大,卢氏、栾川、嵩县、伊川的大部分都加了进来。陕西省在清代从河南省分离出来,包括今天的单县、灵宝、卢氏和栾川的部分地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撤销河南省,设河洛路。道阴功位于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郡。1923年,河南巡抚公署迁至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决定洛阳为都城,并一度迁至洛杉矶办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都洛阳,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设洛阳县城。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 65438+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更名为洛阳市人民政府。65438年至0954年,洛阳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郡被废,一部分并入洛阳城,其余部分划入偃师、金梦等郡。1956年建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郊区,次年建浐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新安、金梦、偃师转罗阳。1986年,洛阳被废,洛宁、益阳、嵩县、栾川、汝阳、宜川改为洛阳。1993,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